患者赠送锦旗。供图
云南网讯(记者彭锡)“好了,我好了,我终于可以重新回去上班了。”近日,医院5楼的病房里,王华(化名)就迫不及待地给家人报喜。
今年37岁的王华,医院的一名口腔科医师。上大学时,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他突然发现自己看远处时出现了重影,并伴随轻度的“斗鸡眼”症状。王华在进行检查后被诊断其为“内斜视”。
王华表示,在患病的19年里,他辗医院求医问诊。医生的结论是未达到手术指征,建议其通过戴镜矫正视力,并用三棱镜矫正复视。“戴镜后,近距离复视消失,但远距离复视仍然存在。虽然戴三棱镜可以消除复视,但因我从事的是口腔外科专业,工作中近距离用眼过多,时间一长,我的眼睛就非常疲劳。而最让我难受的是,生活中非常不方便。不敢开车,过马路也不安全,下楼梯还有踩空的感觉,非常痛苦。”
而就在王华认为生活能在眼镜帮助下能勉强维持现状的时候,一个新情况让他措施不及。近半年来,为了准备职称考试,王华用眼强度过高,远距离复视症状越来越重,近距离用眼疲劳进一步加重并偶尔出现复视,这样的情况导致王华完成手术操作困难,只能改换成长期门诊看诊,职业生涯面临严重危机。
“医生告诉我,目前的情况下,戴镜已经没有办法解决问题,需要通过手术改善。但是,我的情况属于小角度的斜视,手术量难以把握,对手术医生的要求非常高。”为了能回到热爱的岗位上,王华和身边的亲戚朋友开始积极寻找专家。
“通过朋友介绍,我联系医院院长许江涛。她在电话里详细地询问了我的病史,也对我提出的问题给予了严谨专业的回答,这让同样身为医生的我十分佩服。”这次通话之后没多久,王华便从工作地来到了昆明寻求帮助。
到院后,王华经过一系列详细检查,在排除眼外肌麻痹等情况后,许江涛确诊其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考虑到患者的工作特性和极度渴望恢复正常生活的心情,许江涛决定为王华实施手术,并为其制定了手术方案。
最终,在王华的信任和配合下,许江涛及其医疗团队为王华的右眼成功实施斜视矫正手术,术后眼位立即恢复正位,远距离和近距离的复视现象均已消失,出院前检查远、近距离的立体视觉均恢复良好。
“眼睛对一位口腔外科医生来说太重要了,谢谢许院长,让我又能重新回到热爱的岗位上。”在即将出院时,王华感激地送来了锦旗。
对此,许江涛表示,在近年的门诊中,发生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患者有明显增多的趋势。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有近视眼,习惯高强度近距离用眼,比如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因此,她也提醒,一定要合理用眼,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而一旦出现视物重影等现象,医院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