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坚持散步的女总编,像秋叶一样飞逝了

愉人阅出品 余人月|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越追求完美,活的越累。

网络传来人民日报社《新闻战线》原总编辑胡欣,因生前患有抑郁,在报社家属区36号楼跳楼自杀的消息。

这是一位资深报人,也是评论人,曾是”任理轩“与”任仲平“的写作成员。

几年前,人民日报副刊大地主编徐怀谦因抑郁症跳楼自杀,后来,曾任《求是》杂志副总编的朱铁志自缢辞世。

徐怀谦与朱铁志都是有名的杂文家,且是好友,与胡欣都称得上是评论人。

徐怀谦离世后,朱铁志写有这样的文字悼念:他像秋天最后一片落叶,轻轻舒展自己顽强的身姿,从自家阳台飘然而下,落在那块他熟悉的土地,落在我们每个朋友无法承受的悲痛里。

一段时间以来,我就知道怀谦患有抑郁症,总想对他有所帮助,盼望他早日从黑暗中走出。平时我给他发邮件,以自己的经历劝他正确对待疾病,配合医生治疗。我也知道,越是像怀谦这样追求完美的人,越容易陷入抑郁不能自拔。

然而我们的良好愿望并没能改变他深陷病痛的现实。

徐怀谦没有走出病痛,朱铁志自己也没有走出病痛,而今,胡欣同样没有走出抑郁的病痛,在这个秋天,像一片秋叶飘落在她熟悉的大院中,不免令人唏嘘。

诚如朱铁志在给徐怀谦的信中所劝慰,抑郁是一种生理上的病,要正确对待,积极治疗,越追求完美的人,越是容易自责,难以摆脱。

抑郁,正是当下不可回避的现实之痛,无论官员,文人,还是平民,都可能遭受疾病的困扰。

快节奏的生活与工作,给许多人带来莫名的压力。朱铁志曾这样写道,愿生活慢下来:

我们正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社会发展一日千里,个人命运朝不保夕。所有的一切都在催逼你,杂乱的世相都在鼓励你:快一点,再快一点!要和时间赛跑,和自己较劲!

然而,飞速旋转的时代巨轮带给我们的究竟是什么?加速度下的高节奏、高效率,到底使我们更充实、更智慧、更安详?还是使我们更空虚、更愚蠢、更浮躁?

其实,我们似乎并不总在享受争分夺秒的乐趣,并不总在为自己的高效率、高节奏而得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慢下来的渴望,都想在慢下来的过程中反躬自省、思考人生、享受生活。

同样,人民日报的胡欣,也曾有所感悟,她写过这样的一篇《健身,走步即可》,获得过健康征文大赛的一等奖,她说:

机关大院草木葱茏,上百公顷的“家园”足以笑傲京城。每当夜幕降临,就像有了某种约定,蛰伏了一天的人们纷纷出笼,对于某些人来说,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的散步,就这么开始了。

成双的或结伴而行的不多,大部分人是“独行者”———步履匆匆目不斜视,好在有夜色掩护谁也不理会自己和别人的“目中无人”;又由于个人的行走都有一定的时间和里程,所以人们总是在一圈又一圈的环形路上一次次“狭路相逢”。

走路,无疑是在懒懒散散中达到锻炼的良好运动之一。既享受身心的松弛和筋骨的柔韧!说不定会修炼出“凡事向前看”的坚强神经呢!

胡欣的神经终究没能坚强起来,向往慢生活的朱铁志,也离开这个世界太快,没有停下来好好享受生活。

那些大院里的走路,仍在继续,无论狭路相逢还是擦肩而过,面容是他人的,健康是自己的。

斯人已去,他们留下的生活认识,仍值得我们借鉴,愿日子能过得慢一些。

以《失乐园》而闻名的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写过一本叫做《钝感力》的书。希望人们能适当放弃所谓的“敏感性”,而让自己“迟钝”一点,多一些“钝感力”。其实是认清浮华的世相,保持一份内心的定力。 

我们身边有太多“机灵”而“敏感”的“聪明人”。他们永远是繁华夜宴的主角,永远是社交沙龙的明星,永远是众星捧月的焦点。只有夜深人静回到自己的豪宅,才似乎发现自己是谁;也就普通人一个;那些风光,不过是伊索笔下“屋顶上山羊”的所遇而已。

狂奔的时代快车,装载了多少徒有虚名的过客!我们不得不放慢节奏看清自己,看清周遭那些模糊的面容。

在这样的世界,且做一个愚钝的人,对人对事,慢一点,再慢一点。

赞赏

长按







































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云南专业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piaop.com/etxs/4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