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首届中国眼健康大会已于8月26日在我国历史古城山西太原盛大开幕。本次大会为首届中国眼健康大会,意义非凡,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领导出席了会议还进行了相关的主题演讲。国内外许多眼科专家和防盲治盲专家出席了会议并发表了演讲,全国各地的眼科同道也前来参会,共襄盛举,交流防盲治盲工作经验,探讨中国眼健康问题等。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且随年龄增长有明显增加。近视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未来国民素质的严重问题。来自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司的曹彬教授在此次大会上就我国儿童眼保健工作问题作出了精彩演讲。
儿童眼保健的重要性0-6岁是儿童视觉功能发育时期,所以此期也是眼保健关键时期。此外,眼部疾病或不良习惯可导致儿童视力发育异常,甚至造成视力残疾,如先天性遗传性眼部、屈光不正、斜视、角膜病、视神经疾病、先天性白内障、视网膜疾病、青光眼、眼外伤等。许多眼部疾病早期外观无明显异常,出现明显异常时为时已晚,决定了儿童眼保健须采取主动筛查方式。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且随年龄增长有明显增加。年国家体育总局的《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为31.67%,初中生为58.07%,高中生为76.02%。教育部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45.71%,高中生为83.28%。近视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未来国民素质的严重问题。
儿童眼保健服务现状1.群体:儿童眼保健群体工作滞后于眼科临床医学的发展;
2.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工作人员眼保健知识普及不够,在日常保健工作中缺乏眼保健意识;
3.知识:大众普遍缺乏儿童眼保健知识,推广眼保健工作存在较大困难。如部分家庭将iPad作为电子保姆,对幼儿视力严重影响;
4.网络:筛查、监测、服务网络不健全;
5.技术:儿童眼科力量严重缺乏,特别死妇幼保健机构专项技术力量不足;
6.协作:机构间及专业人员间的协作力。
儿童眼保健主要策略措施一、发挥妇幼保健机构在儿童眼保健工作中的作用
目前全国共有妇幼保健机构个,医院个,医院89个。从业人员超过30万。
年省、地、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中分别有90%、75%、3%提供儿童眼保健服务,包括儿童眼保健、儿童屈光不正的筛查与治疗、儿童弱视筛查与治疗,呈逐年上升趋势(全国妇幼保健机构资源与运营状况调查资料)。
县(市)级妇幼保健机构中,包含的主要专业方向有围产期视力保健、视力/眼位复查、眼科常见病诊治、验光配镜、弱视治疗方案的确定、斜视转诊(医院)、弱/斜视集中训练,管理模式包括成立专家组、基层人员培训、机构间协调、基层工作督导、相关数据收集和分析。其中眼科或医院可接纳的项目主要有接受转诊、斜视手术、病理性视力异常治疗、儿童眼部治疗、转回社区继续监测、提供专家支持(参与专家组工作、培训讲课)。
儿童眼保健策略措施目前主要包括:制定相关政策,眼保健知识宣传、健康教育,早期发现、早期矫正治疗、预防儿童可控制性眼部的发生发展,转诊通畅(群体和个体相结合)。此策略主要针对于保护和促进儿童视功能的正常发育。
二、相关政策的制定
曹教授介绍说,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司会同教育部体卫艺司等相关专家进行专题研究,起草了《关于儿童近视防控有关情况的报告》。并于年7月赴山东济南、湖北武汉进行调研。最终形成《关于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8月份,就《指导意见》分别征求了教育体卫艺司及委内相关司局意见,国家体育总局,中医药局意见,进行长期沟通。这一文件历经长达2年时间,凝聚了多方专家的心血,所以一定要落实好实践工作。
《指导意见》主要内容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健康用眼意识:强调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健康宣传教育,培养儿童青少年良好的用眼习惯;
2、注重早期发现,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托幼机构及中小学等多渠道的视力筛查工作,实现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早发现、早治疗;
3、实施科学教育,营造良好用眼环境:强调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作息制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儿童青少年视力保护提供环境支持;
4、加强人才培养,提供优质保健服务:通过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培训,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为已经发生近视的儿童青少年,提供规范的矫正治疗服务,最大程度的减轻近视程度;
5、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综合防控机制:通过卫生计生与教育部门的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工作开展。
此外,曹教授还对“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解读。介绍了“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的现在和问题,以及总体要求和主要措施等。(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