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两个月了,李国龙已经能很轻松地和同学交流,仿佛找回了初中时的自己。可每次夜深人静,脑海里浮现那个母亲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痛哭的背影时,他还是会鼻头一酸,不受控制地流下眼泪。母亲这一辈子已经够苦了,他恨自己的不懂事伤了她的心。
两个“父亲”嫌家贫出走,他却顽强地悄然生长
李国龙今年19岁,来自云南楚雄八角镇的一个偏远村落。同大多数贫困山区的孩子一样,他从小就拼命读书,希望可以走向山外的世界。可他又跟别人不一样,因为家中几乎没有过“父亲”这个人,在走向山外世界的路上,他往自己身上扛的是整个随时会倒的家。
年李国龙还没来到这个世界,他的亲生父亲就离开了这个家。4岁那年,李国龙终于有了“父亲”,虽然继父长期在外打工,但至少给了他一个完整的家。可他怎么也没料到,这个家也没能持续多久:在妹妹6岁那年,继父也狠心离开了家。
那时的李国龙正上初中,在那叛逆的年纪他却格外懂事: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前三。而这其中的原因只有他自己能明白,小时候母亲带着他四处寻找草药为外婆治病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后来外婆去世母亲那自责的模样他也忘不了……他比谁都清楚再次变故对母亲的打击有多大,他比谁都清楚自己要做的不是“闹”,而是坚强。
第三个“父亲”被贫穷压垮发病自杀,他也因此高考发挥失常
这一次变故后,生活上的李国龙似乎也变得更加成熟了。每次回家他都抢着干家里的重活,照顾年迈的外公……没真正感受过“父爱”的他默默担起了家中的“父亲”角色,直到后来那个给他父爱的继父出现,他才卸下了那一身稚嫩的伪装。
那是年,一个男人在家人面前坚定允诺:来到这个家以后,家是他的,孩子也是他的,老人也是他的。或许是经历的失望太多了,李国龙开始并不那么相信这句话。
直到接下来的一年里,他发现每次回家母亲和外公的笑容都会变多;每次他想干农活时,养父都会默默制止,然后告诉他读好书最重要;每到赶集时,养父还会偷偷塞点零花钱给他和妹妹……这一年李国龙第一次感觉到了父爱的温暖。虽然他从没叫过他一声“父亲”,但他很清楚自己从心底里接受了他。
可现实总是残酷的,李国龙珍惜的这份温暖很快就逝去了:年冬天,自己一人在家的继父突发精神疾病,自杀身亡了。这一消息对刚做回“孩子”不久的李国龙而言,打击是巨大的,他变得不爱说话,回到家也不再愿意出门,在学习上也无法专心。半年后的高考,原本成绩不错的他发挥失常,错失了上理想大学的机会。
终于考上大学,代价却要妹妹辍学打工?
幸运的是,凭着不错的底子李国龙还是考上了云南本地的一所大学。可大学录取通知书到家的那天晚上,母亲却拿着那张浅蓝色的纸痛哭起来,即将上初二的妹妹也哽咽地说出自己可以初中毕业就去打工,供哥哥读书的决定。
李国龙知道是一年的学费难倒了整个家。看着日夜操劳的母亲和成绩优秀却甘愿放弃学业的妹妹,他才终于明白自己必须再次坚强起来。他告诉母亲自己只要回到专科学校读书,家里就不会再为学费着急,妹妹也不用担心上不了学,可这个决定换来的是母亲的一顿骂。
之后母亲将外公托付给了大姨照看,自己则到镇上的工厂打工了。母亲甚至在做完子宫肌瘤切除手术后,只休息了几天就回了工厂……
如今在国家助学贷款和亲戚朋友的帮助下,李国龙总算走进了大学的校门。可母亲每月的工资,不仅要拿出元给他做生活费,还要养活家里老小,再怎么省吃俭用也很难有剩余。李国龙自己也在努力做兼职,可只够补贴自己的生活费,每次拿到那点微薄的兼职工资他都会下意识地问自己:未来那巨大的学费缺口该怎么办?
在国家驻村工作队员的帮助下,李兴美发起了爱心需求,希望能够得到社会爱心力量的帮助。希望看到的爱心人士能够转发这条信息,让爱心得以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