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斜肌功能亢进(inferiorobliquemuscleoveraction)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当不伴有同侧上斜肌麻痹表现时,称为原发性下斜肌功能亢进原发性下斜肌功能亢进常出现在先天性内斜视的患儿中,1~6岁的先天性内斜视患儿中2/3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但也可伴发于后天性内斜视和外斜视,有时也可不伴其他类型斜视而单独出现。当伴有直接拮抗肌上斜肌麻痹时,称为继发性下斜肌功能亢进。
原发性下斜肌功能亢进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机械的、神经支配性的或者两肯并存的异常可能是本病的病因。Duane认为眼球内转时正常情况下就伴有一定的上转,因为下斜肌在内转眼位时有更大的上转力量、Scobee和Lancaster也同意这一观点,认为下斜肌在内转时的七转作用要比上斜肌的下转作用强。也有学者怀疑,是否存在真正的下斜肌功能亢进,而更倾向于描述为内转时眼球上转。应用MRI进行影像学研究时发现,下斜肌通过下直肌处的结缔组织中存在着滑车这一结构,让人想到可能还有其他的病因可以解释下斜肌功能过强。而下直肌本身也存在着滑车,当进行垂直旋转运动时,这些结构之间存在着动态的相互作用,从而表现为下斜肌功能亢进。
继发性的下斜肌功能亢进是由于其直接拮抗肌上斜肌不完全麻痹或完全麻痹而继发的改变。
1.当眼球内转时下斜肌肌肉走行方向与视轴趋于吻合,下斜肌的上转作用增强,故下斜肌功能亢进者内转时眼位发生上转,内上方注视时更明显。
2.若为双侧下斜肌功能亢进,在向左右侧方注视时,可出现交替性上斜视,内转眼为高位眼。双侧的下斜肌功能亢进可以是不对称的,或者是先后发病,此时第一眼位可表现为垂直斜视(图9.5)。
3.原发性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一般较轻,不影响外观,第一眼位可无垂直斜视。
4.常与水平斜视同时存在,上方注视时外转作用增强,可表现出水平斜视非共同性,呈V型斜视改变。
5.如果为继发性下斜肌功能亢进,还可表现为患眼上斜肌功能落后,即患眼内下转时落后于对侧眼,处于高位。
6.如果第一眼位存在垂直斜视,可有代偿头位,一般头向低位眼(健眼)侧倾斜。
许多儿童存在轻度原发性双眼下斜肌功能亢进,仅在上方两个第三眼位出现轻度垂直斜视,不影响第一眼位和下方视野的双眼单视功能,则不需要手术。
当下斜肌功能亢进第一眼位或侧向注视时的垂直斜视影响了融合,或V型斜视影响了向上注视时的融合(V型外斜视)或影响向下注视的融合(V型内斜视)时,可行下斜肌减弱术。
当伴有水平斜视时,同时需手术矫正水平斜视。减弱下斜肌对原在位的水平斜视一般没有显著的影响。
福盛康|眼视光
一家专注视光教育与仪器研发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