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知名斜视手术专家潘美华教授应医院进行会诊手术。7月22日晚上,潘美华教授抵达荆州。医院,为第二天准备进行手术的患者进行了全面的术前检查。
(潘教授为患者进行术前检查)
前来进行斜视手术的患者以儿童为主,当然也不乏成年人。其中最小的患者年仅三岁半;最大的患者34岁。这次听说专家要来,特地赶来做手术。
23日上午8时一切准备就绪,手术开始。本次手术采取的是显微镜下睫状前血管分离保留术再常规斜视矫正手术,十台手术全部由潘美华教授亲自操刀。
斜视矫正手术,一般单次手术不能超过3条直肌,因为可能会引起眼前节缺血综合征。因此,对于复杂斜视的手术治疗,为避免眼前节缺血综合征,往往需要分次手术,增加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及精神压力。为此潘美华教授带领其团队开展了显微镜下分离并保留睫状前血管斜视手术,减小发生眼前节缺血的风险,也为患者减负不少。该项技术荣获年"斜视与小儿眼科十大进展"之一。
(潘教授为患者手术)
此技术是在斜视手术操作中,在切断肌肉时,将供应肌肉及眼前段营养的即称之为睫状前动脉的血管分离保留下来,从而保证了不因眼外肌的离断而造成的眼前段血供不足,避免了眼前节缺血的发生;减轻因手术中出血造成的组织粘连引起的诸多并发症的发生;对手术设计量无影响,手术技巧精细,手术后眼部的红肿反应轻、组织修复快,与传统的斜视手术方式比较,更具精准性。但睫状前血管细小、易断裂,需要精湛的操作技能及技巧才能完成,因此该项技术并未在临床广泛应用。
下午三点整十台手术全部完成。为了让提前预约的患者能够如期接受手术,整整七个小时,潘教授一头扎在手术中不曾歇息。眼科手术不同于其他外科手术,眼球小且娇贵,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差错。所以需要医生投入更高度的集中力、注意力,以保证手术的万无一失。
(医护人员术后查房)
手术完后潘教授和医护人员一起为患者做了一些术后基本检查,检查结果都显示良好,十台手术都很成功,潘教授深深地舒了口气。
术后第二天,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十名患者一一摘下了眼前的纱布(术后患者眼睛会盖上纱布),家长们都很激动,“孩子的斜视终于矫正了,希望她以后能够开朗起来”,一位家长说道,“孩子因为斜视,受了不少语言暴力”。这位家长的一句话让病房瞬间安静了下来,想必接受手术的患者都有过此种遭遇吧。
在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暑期是儿童青少年视力下降的高峰期,孩子出现眯眼、斜视、揉眼等症状,家长一定要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专家介绍潘美华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擅长:斜视显微微创手术,包括成人与儿童各类及特殊类型斜视、复杂性斜视手术;高度近视后巩膜加固显微手术;眼球震颤及儿童外眼手术;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专家委员会委员
医院集团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组长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业务副院长
斜视与小儿眼科主任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主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