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日志,记录了爱尔眼科医生们日常行医中的感想和心路历程,以及与患者发生的真实故事。让更多人可以从医生的角度近距离解读眼健康知识,同时帮助大众提高爱眼护眼意识。
暮年之眼殇
写在文前
医院小儿眼科医生武樱,作为小儿眼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大多接诊的是斜视、弱视、屈光不正、眼外伤、先天性儿童眼病这些小患儿,但也有例外,那就是兄弟科室转过来的成年人,他们有从白内障科、青光眼科、眼底病科、屈光科等同行之间推荐过来的,也有从神经外科、内分泌科医院的医生那里转过来的,需要我们小儿眼科医生帮忙协助明确诊断的患者。
以上转给我的这些病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斜视、复视、眼球运动障碍、代偿头位、异常头位等等,因此而言,斜视与小儿眼科是一门交叉学科,横跨眼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内分泌科、耳鼻喉等多个学科。
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病例,是一位老年女性患者,由白内障医生转给斜视与小儿眼病科,主因白内障手术后双眼视物出现重影,专业术语叫“复视”。“复视”这一现象,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当遇到一位“复视”的患者,我们医生的诊断思路是怎样的呢?
如何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呢?
以下我分享本病例在诊疗的过程中给我带来的一些启发:
高某女性69岁
主诉:以“双眼看东西有重影二个月”
现病史:患者在二个月前左眼行白内障人工晶体手术,右眼早在三年做过了白内障人工晶体手术,术后左右眼的分别视力还不错(见一下介绍)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全身疾病
重点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专科检查情况吧:
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8,左眼0.9
病人日常生活中是这种状态(左图),经常闭右眼,因为她睁开双眼时有重影、头晕、走路不稳,但是,当她闭一只眼睛症状立刻消失。
(图一)九个诊断眼位:33cm映光,第一眼位:左眼—10°,右高左,眼球运动:右眼各方位运动正常,左眼双上转受限,集合(-)。
代偿头位:左肩倾,下颌轻度上举。
三棱镜检查:左眼外斜—15△,
REF:R/L30△;
LEF:R/L40△;
(图二)眼底照相:左眼外旋
(图三)眼压:右眼19mmHg,左眼21mmHg
同视机:Ⅰ级视功能检查:R/L15°Ⅱ级视功能检查:融合功能差Ⅲ级视功能检查:无立体视功能
Titmus:Seconds
Worth4-dot:远、近均5点
复像检查HESS
(图四)
大家一起来思考三个问题:
第一根据以上症状及检查结果,有哪些诊断思路呢?
第二还需要做哪方面的补充检查?
第三接下来治疗方案是什么呢?
我的思路是这样:
(1)根据Hering定律提示,第二斜视角第一斜视角,应该属于非共同性斜视范畴。
(2)第一眼位检查:右眼高于左眼,而且是老年人,首先会考虑头颅占位性病变或者眼眶占位病变
(3)左眼球运动异常,左眼内上转、外上转均受限,难道是双上转肌麻痹吗?
由此看来,头颅、眼眶CT、MRI检查必不可少。那我们请神经科医生会诊后,汇报结果:
(图五)仔细看左眼外肌的肌肉有显著特征性变化,肌腹“梭形”改变。
此时,我们的诊断好似有了一定眉目,所有的症状和体征都指向一个方向。内分泌科医生该大显身手了。
接下来,请内分泌科医生会诊,检查结果提示:甲状腺功能检查:TSH升高。
(图六)结合以上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基本可以确定患者出现复视原因为甲状腺相关眼病而引起,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我们在局麻下行牵拉试验(+),此时真相大白。最后诊断:
1.甲状腺相关眼病(TAO)
2.限制性斜视
再次请内分泌科医生协助会诊后,确定甲状腺疾病的病情目前处于稳定期,因此,跟病人讲清病情后并共同协商,首先解决当前的“复视”问题。收住院全面做了眼科检查后,给病人制定详尽的手术方案:左眼行下直肌后徙5mm,并且在术前、术中做了牵拉试验。
手术后第二天,早晨去病房查房,当医生给患者揭开纱布的一瞬间,老人迫不及待地睁开双眼,接着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双眼望着窗外不断的自言自语:我可以放心的上街了,上下楼梯也不需要老伴扶着了,病房里响起了一阵阵欢笑声,一次完美的就医体验到此结束。
我们一起看看手术前后的对比照片吧!
(图七)
我们清楚看到:老人眼位正了,一高一低眼消失了;眼球运动恢复正常;最主要的是患者的重影消失了,再也不需要睁一眼闭一眼看世界了。患者满意了,医生更开心。
甲状腺相关眼病在手术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1.TAO患者,肌肉呈现纤维化改变,术中用斜视勾拉取肌肉时,动作要轻,否则有拉断危险。
2.缝合肌肉时,应该用不可吸收缝线。
3.手术开始前以及术中需要再次做牵拉试验
三大启示
总结此次病例
1.重视眼肌和眼位检查
在临床工作中,无论是白内障科医生、眼底病科医生、甚至屈光科医生,一定要重视眼外肌和眼球运动检查,否则手术复明后,隐藏其背后的复视会露出真面目来,给医生带来被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