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医生罗荃用不散瞳的验光结果来猜远视储

北京湿疹的医院 http://m.39.net/pf/a_8814564.html

导读:经过这几年从上到下的努力,不少家长对于户外活动有助预防近视、远视储备与近视预防相关、OK镜可以有效控制近视进展等主要近视防控观点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与此同时,医院的儿童保健医生,仅凭视力筛查仪的结果就告诉家长孩子远视储备不足容易近视,易让家长徒增焦虑。

那么,该如何正确检查远视储备呢?家长又该如何正确看待远视储备呢?除了远视储备,还有哪些指标可以对孩子对近视进展进行提示和预警呢?眼科医生罗荃特别撰文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一个母婴号,给大医院做散瞳验光的结果,显示远视储备还有度,于是老母亲很欣慰,以为孩子离近视还很远。我有点担心读者被带偏。远视储备度还不错,值得高兴,但是,千万不能因此放松近视防控!近视是动态发展的过程,如果孩子正在往近视发展,有可能一年就把这些远视储备全部耗光!有必要再次讲讲这个话题:远视储备怎么测?测一次就能看出近视风险吗?有没有必要散瞳?应该怎样做?01只有散瞳验光能测远视储备!

远视储备,即儿童的生理性远视,具体应为散瞳验光的结果换算成等效球镜度。

注意两个关键词:散瞳验光、等效球镜度。散瞳验光即睫状肌麻痹验光。散瞳后孩子的实际远视度数可能比散瞳前高,高多少就因人而异了,最高差距达到一千多度都有可能。所以,用不散瞳的验光结果来猜远视储备,真的只是瞎猜而已。

这孩子散瞳后红框里是等效球镜度+5.00,严格来讲已经不是远视储备的范畴了,而是真正的高度远视眼。这个娃眼轴结果是20.60mm,很短,结合并不很高(44.00D)的角膜曲率,也可以推测出她的远视度数高,所以要做散瞳才能确定度数。

各位,不要再拿没有散瞳的电脑验光单或视力筛查仪结果来问我远视储备了!臣妾做不到啊!

看我之前的吐槽,我真的被问烦了

不同年龄不同情况的孩子,需要使用的散瞳药不一样。3岁以内孩子要用高浓度阿托品眼膏或凝胶(慢散,长效)。3岁以上没有中高度远视或内斜视的情况,只是为了确认远视储备,可以用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快散,中效)。而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一般只用于近视或接近近视的孩子(快散,短效)。

常用的三种睫状肌麻痹药。目前很多医疗机构只有阿托品和复方托吡卡胺,所以常常使用复方托吡卡胺,对于远视储备足的孩子来说,可能不太准确。卓正门诊是有盐酸环喷托酯的。(图片来源于网络)等效球镜度,则是验光结果中,球镜(近视或远视)度数加上后面柱镜(散光)度数的一半,注意要带正负号计算,例如:散光造成眼球每个方向的度数不一样,上图的结果,可以理解为眼球某个方向近视度(+1.50-3.00=-1.50),另一个方向远视度(+1.50),所以,总体就是0度了。看不懂不要紧,知道远视储备要考虑散光的影响,就行了。目前,远视储备其实没有每个年龄段正常范围的统计,一般经验认为3-6岁孩子-度为宜。不建议大家纠结某一次测的远视储备正不正常,也不建议大家一律去做散瞳,原因我接下来展开讲。02远视储备,关键是避免快速下降孩子眼睛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孩子天生远视储备多,有的孩子天生少。对于这种基因决定的事情,散瞳只能知道一下情况,家长或许得到安慰或许得到警示,但并没有什么改变的办法。然而,远视储备是会随着生长发育变化的。只凭孩子某一次散瞳检查远视储备度的结果,我们并不清楚,这度是孩子一直以来较稳定的远视情况,还是其实孩子原来远视储备更多,经历了快速下降才变为度的。所以,远视储备,最重要看动态变化。A孩子5岁时有75度远视储备,确实偏少,但6岁时检查仍然是75度,暂时没有近视趋势,继续保持户外活动和良好用眼习惯,定期检查就好了。B孩子5岁时有度远视储备,看起来是正常的,家长就放松警惕了,但是6岁发现只剩度。如果只有6岁的数据,可能还会以为B孩子没那么容易近视,对不对?但实际上,B孩子更有近视的倾向,医生要求加强户外活动,纠正不良用眼习惯。可以看出,无论哪种情况,家长都需要坚持给孩子保持户外活动和良好的用眼习惯。散瞳确实可以判断孩子此时的远视储备,但无法回溯过去或预测未来,不能判断接下来孩子会不会近视。

灵魂拷问……其实这是一些大V医生随意科普的结果,搞得大家以为什么都是一看数据就知道,就可以预测……

用眼习惯和户外时间发生改变的年龄点,比如上幼儿园、上小学、上中学,还有开始学钢琴、学画画、上网课、参加课外班等,可能会是真正危险的转折点,其中上小学是最明显、最值得警惕的。所以,要不要散瞳测远视储备,我的观点是:1.还不会测视力和配合眼轴检查的孩子(大概三岁以内):除非初步检查有明显屈光问题或需要排除眼球病变,否则不散瞳。这个时期就算远视储备不足,也只能靠户外活动和用眼习惯去预防近视,仅为了缓解家长的焦虑,瞎折腾孩子干什么!2.会测视力和配合眼轴检查的学龄前孩子,首次就诊、初步检查没有发现明显问题的儿童,散瞳的紧迫性不强,想散瞳当然也可以,但我更建议先每三个月~半年定期测眼轴,后面有必要再散瞳。3.学龄期孩子则很容易初次检查就有问题,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不是马上散瞳。03眼轴的增长速度,可以推测远视储备下降速度

远视储备的下降主要源于孩子眼轴增长。如果眼轴增长不快,可以推测远视储备下降也不快。不管这个孩子是否远视储备不足,只要下降不快,就已经很好了。

这种推测,比上面说的按不散瞳的验光结果瞎猜,会更靠谱一些。但是,也是推测而已。目前并没有眼轴和远视储备的换算方法,并不知道每0.1mm的眼轴增长给孩子带来多少远视储备的下降,甚至有的孩子在发育过程中眼轴继续增长但是远视储备还增加了。并且,眼轴还受到季节、孩子生长发育、仪器测量误差等影响。

有小样本研究发现冬季眼轴增长快,但近视度数并没有加深更快。这也只是其中一个小研究而已,其实近视防控和眼轴增长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待解答,根本不是像某些网红医生说的那样,眼轴超过多少或者远视储备小于多少就是要近视,要是这么简单,医生就好当了

如果发现眼轴真的增长快,必要时再去做散瞳确认,甚至定期做散瞳,也是可以的。

这里还有一个考量:看诊就像破案,散瞳是让我们离真相最近的一种办法。但是越低龄的孩子,散瞳的效果越差一些。这或许是个别孩子后面发现远视储备“增加”的原因之一。如果孩子并没有马上要做散瞳的情况,等孩子大些再做,结果能更靠近真相。而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piaop.com/wxsss/10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