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床上看书,低头弓背写作业
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屏幕,宅在家里不运动……
这些不良习惯让许多“小眼镜”增加
家长防控意识薄弱、错误的预防方法
也会增加孩子近视的风险
如今,近视已成为
危害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去年10月,国家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
介绍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情况
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0.2%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各地停课不停学、长时间居家上网课
也成为导致学生近视的一大原因
相关数据统计
年,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27%
较往年有所上升
医院眼视光科进校开展的“学生视力筛查进校园”活动中,医师在用仪器为孩子检查视力。
专家名片钟文慧
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学科带头人、视光科主任、眼科教研室主任。全国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委员南平医学会眼科分会常委,福建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专业委员会委员。
医院眼视光科门诊主要业务包含:屈光档案建立、角膜塑形术及多功能眼镜控制近视、RGP验配、视功能检查、视觉训练等。
视力下降原因:遗传、用眼不当、户外活动不足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重要的器官。拥有明亮的双眸,是每位父母对孩子的期盼。但是生活中近视的孩子不在少数,有些家长因为对近视防控存在盲区、误区,不重视,往往意识到问题时,孩子已经患上近视了。根据医学研究显示,近视的发生主要受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影响。
若父母亲是高度近视,则孩子比普通孩子近视的风险要高40%至60%。
环境因素影响也不小,孩子经常在室内活动,缺乏室外体育运动,户外活动缺乏可诱发眼内分泌特殊因子,促进眼轴发育增长,引起近视度数加深。
此外,日常用眼习惯不佳,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在乘车、走路、卧床时看书或使用电子设备,读写姿势不正确等,都可导致眼内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引起视疲劳。
那么该如何发现孩子近视并及早干预呢?
“孩子爱眯着眼睛看东西,看远、视物模糊,近距离相对清楚一些。如果近视眼不配戴眼镜,会引起视觉疲劳。视疲劳的典型症状是眼睛干涩、疼痛、异物感、流泪等,这时候家长就应该引起重视了。”医院眼视光科主任钟文慧说,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患者视物模糊的程度会逐渐加重,发展成高度近视,只能看清眼前的物体。
高度近视多由眼轴增加所导致,而增长的眼轴可能会增加后巩膜葡萄肿、黄斑出血或劈裂、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裂孔、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给患者的视力造成极大损害,部分患者甚至可能失明。眼轴增长后,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眼球突出等情况,从而影响美观。
高度近视引起的眼底损害,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视力,还会引起色觉、光觉、对比敏感度改变等,严重危害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甚至在部分大学专业报考和择业上都受到了限制,对其心理上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可见,近视的预防与控制极其重要。
日常护眼口诀:“一拳、一尺、一寸”和“三个20”
专家认为,近视一旦发生是不可逆转的,只能通过科学的护理减缓近视度数的加深。父母们必须在生活中注意细节,多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和训练,避免环境和行为等潜在因素对孩子的视力造成损害。科学护眼应从规范孩子的读写姿势开始,做到“一拳一尺一寸”。
胸前与桌子间隔一个拳头的距离
眼睛与书本距离一尺,约33厘米的距离
握笔手指要离笔尖一寸远
家长应当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读写姿势。
幼儿园的小朋友在阅读绘本时,要注意保持眼睛和书本的距离。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生们陆续居家网络学习,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增多,户外活动时间减少,增加了近视发生发展的风险。
年6月,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委托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研发了《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旨在向社会和公众普及科学用眼知识,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防控举措,切实增强儿童青少年爱眼护眼意识。
0至6周岁学前阶段,建议禁用手机、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
近距离注视场景下,距离应保持50厘米以上。
对于学习钢琴等乐器的孩子,琴谱字体要尽量大,保证练习时环境光照亮度,每次连续练习时间不超过20分钟;
6至12岁小学阶段注意孩子标准读写姿势与用眼习惯的养成。
学习场所要保证充足的光照亮度,严格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长,以及持续阅读和书写的时间。
低年级小学生每次连续读写不超过20分钟,高年级小学生每次连续读写不超过30分钟。每天保证充足睡眠时间10小时;
中学阶段的孩子学业压力递增,应注意劳逸结合,在校把握好课间休息时间和体育课活动时间,多远眺或到户外活动。
牢记“三个20”原则,
近距离用眼20分钟
要注意看20英尺(6米)外的远处物体
放松眼睛20秒钟以上
每次持续阅读和书写的时间尽量不超过40分钟。
《指引》中显示,无论哪个阶段的孩子,建议每天保证2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钟主任介绍说,户外活动是最简单的预防近视方式。充分接触阳光可以促使人体多巴胺的释放,进而起到预防近视的作用。另外,自然光照可使瞳孔缩小、景深加深,调节视疲劳。因此,校方和家长要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对于已患近视的孩子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也可以延缓近视的发展。
近视预警方法:定期监测视力和屈光发育情况
医生建议家长要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