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年06月05日
每年的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眼睛是人类感官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不当的用眼习惯会导致眼部疾病,危害身体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儿童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增多、户外活动减少,增加了近视发生的风险。
人民网“求真”栏目在第二十五届全国爱眼日来临之际带你了解近视的10个误区。
误区一
眼镜戴上就拿不掉会加深近视度数
家长不愿给孩子配戴眼镜,一大担忧就是怕戴上眼镜就拿不掉,并且会加深近视程度。
实际上,青少年近视绝大部分是轴性近视(眼轴长度超过正常发育长度导致远处物体聚焦在视网膜前面,视网膜成像模糊形成近视),基于目前的医疗技术,轴性近视不可逆转,只能控制发展。
近视而不戴眼镜,必然导致眼睛过度调节去努力看清楚,其结果只能使眼调节痉挛,视力疲劳加重,进而导致近视度数不断加深。因此,确定出现近视后建议及时到正规机构配置眼镜,以帮助控制近视度数的发展。
一般来说,青少年近视每年进展50度左右基本是正常发育结果,如果超过度需加强防控措施。
误区二
可长期使用眼药水缓解疲劳
眼药水的成分不一,不建议长期使用,以避免对眼睛健康造成负面影响。适用的护眼原则是不要长期过度用眼,一般阅读或使用电子产品半小时左右,应闭目休息、眨眼或远眺5到10分钟。是否需要使用眼药水,建议先咨询专科医生意见。
误区三
散瞳验光对眼睛有害
散瞳验光有一个更准确的名字叫“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查”,是国际公认的诊断近视的金标准。麻痹睫状肌后的验光结果,可让医生对该眼无调节状态下的屈光不正情况做到最小偏差的了解,按规定操作不仅不会对眼睛产生损伤,而且有利于控制近视发展。
青少年首次配镜,必须要充分散瞳验光。不过,散瞳期间存在畏光和视近物模糊的情况,不建议在此状态下看书、写字,因此应注意选择散瞳的时间。
误区四
做眼保健操无法改善视力
眼保健操能够让学生强制休息眼睛、缓解视疲劳,但不能治疗成年人已经定型的高度近视。一方面,做眼保健操时,闭目可以使眼睛得到适当休息;另一方面,按摩可改善和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消除和调节眼部紧张;此外,眼保健操舒缓的音乐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精神压力。
误区五
做了近视手术就一劳永逸了
首先,近视手术是有适应症的。角膜激光类手术由于是在角膜组织上进行手术,需要患者的角膜厚度能承受近视的矫正量。
其次,近视手术并不改变已经拉长的眼轴。近视手术矫正的只是屈光度,这意味着度的近视眼患者和0度的近视眼患者,可能术后都达到1.0的视力,但二者出现视网膜病变的风险几率是截然不同的,后者发生视网膜裂孔等并发症的概率明显高于前者。
第三,近视度数越高,通过激光手术切削的角膜组织越多,术后出现近视回退、继发角膜扩张等并发症的几率相对升高。因此,眼视光医生在给患者做近视手术前,都会做术前评估,判断患者能否进行近视眼手术。
近视手术本身,改变的只是眼球屈光度,并不改变由于近视带来的潜在视网膜病变风险。因此,青少年近视一旦发生,首要任务是延缓近视度数的增速,避免成为高度近视。
误区六
孩子还小=假性近视
家长在听到自己孩子近视时常常脱口而出:“是假性还是真性?”其实,假性近视眼只占青少年近视中的一个非常小的比例(不超过3%),它只是一种“近视”现象,本质上不是近视眼。年龄不是界定真假性近视的标准,视力出现问医院做医学验光。
误区七
眼镜度数最好配低一点
一般近视配镜都是以能看清最好视力的最小度数来给眼镜处方。假设戴度能看到1.0,戴度也能看到1.0,戴度只能看到0.8,那么就应该按度来配。如果度数配少了,不能在眼睛最轻松的状态下看得最清楚,就易使眼睛疲劳,视网膜上成像不够清晰。所以,度数配低了,反而会使近视发展得更快。
误区八
眼镜不能一直戴着会导致眼球变形
目前主流观点认为眼镜需要一直配戴,这样能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只有当近视度数特别小(度),看近处清晰度不受影响,可以考虑看远处的时候戴眼镜,看近处不戴。如果近视度数较深,或者合并有散光,就需要一直戴镜。
随着近视的进展,眼球前后径也会随之变长。一般来说,平均度数增加度,对应的眼轴长度会增加1毫米。因此,高度近视的人,尤其是0多度的人,眼轴就会比一般人长很多,有可能表现为眼球突出,但这和眼镜无关。
误区九
戴眼镜后不必复查
许多家长在给近视患儿配眼镜后,医院做检查了,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临床实践证实,经常让戴医院复查具有以下好处:1.能明确患儿原有的假性近视是否已被治好。2.能明确患儿的混合性近视中的假性近视是否已被治好。3.能明确患儿原有的真性近视是否发展。
因此,家长们在近视患儿戴上眼镜后,医院复查,每年至少应复查一次,这样才能及时了解近视患儿的病情变化。
另外,对于没有患近视的学龄儿童,家长们也医院检查眼睛。因为视力正常的学龄儿童若不坚持科学用眼的话,其视力也可能下降。
误区十
近视可在短时间内治愈
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一些家长在孩子患了近视后,总是喜欢在寒、暑假期间为其治疗近视。许多不良商家也正是利用家长们的这种心理,声称某种方法或仪器可在一个月甚至十几天内治好近视,导致许多家长上当受骗。
其实,防治近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何短时间的突击性治疗都不可能根治近视。外,防治儿童近视一定要从孩子五六岁时做起,一直坚持到20岁左右方可停止,因为此时人们的眼轴已经停止发育了,近视一般不会再发展了。
相关新闻
我国大学生九成以上近视验光配镜有哪些注意事项?
国家卫健委6月5医院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眼健康工作进展及成效,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王宁利在会上表示,我国大学生90%多近视。专家建议,近视应该尽早发现和控制,一旦确诊应尽早进行矫正。
儿童青少年的近视情况该如何尽早发现?记医院视光学中心主管技师赵世强,他表示,如果看不清黑板上的字、眼睛还经常干涩、揉眼睛,孩子应该及时告知家长和教师。家长、教师如果发现儿童有视物眯眼、歪头、仰头等不良姿势时,应及时带孩子就诊。
发现视力异常怎么办?赵世强建议,应该到正规的医疗机构验光。12岁以下尤其是初次验光的儿童,或有远视、斜视、弱视和较大散光的儿童一定要进行散瞳验光。“散瞳可以使睫状肌麻痹,此时验光可以尽量避免验光不准的情况发生。”
医院副院长、眼科主任魏文斌表示,真性近视目前没有有效的治愈方法。记者发现,国家也曾经规定,不得在开展近视矫正对外宣传中使用“康复”“恢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近视克星”等表述误导近视儿童青少年和家长。
“佩戴框架眼镜是矫正近视的常规方法,建议家长到医疗机构遵照医生或验光师的要求给孩子选择合适度数的眼镜。”赵世强表示,如果确定近视并且佩戴眼镜,仍然需要定期检查视力。而且戴眼镜后如果不注意用眼,近视仍然会继续发展。
配镜时,有不少商家会推荐防蓝光眼镜,并且夸大蓝光的危害和防蓝光产品的功能。对此魏文斌表示,目前社会上存在对蓝光危害的过度解读,防蓝光和视疲劳与近视防控没有直接关系。
“蓝光分为长波蓝光和短波蓝光,只有短波蓝光才会影响眼睛健康,但这需要长时间、高强度、不间断照射,质检合格的电子产品已经过滤有害的短波蓝光,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电子产品,没有必要加装防蓝光设备。”魏文斌说。
来源: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记者王秉阳)
责任编辑:伍锡念
内容总监:玉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