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提到给孩子验光
家长们总会为“要不要散瞳”而纠结
其实
这个问题在眼视光学界也是各持己见的
究竟是不是每次验光都需要散瞳?
散瞳验光的结果是否可以拿来配镜?
散瞳对青少年儿童来说
到底有没有伤害?
接下来
我们一起来看看
01
我们先说为什么需要“散瞳验光”
大多数女生在测量腰围时都会不自觉的吸气收腹,可以使自己的腰“更细一些”,但大家都知道,如果要精确测量,腹部必须要放松。
验光也是这个道理。
青少年儿童的眼睛存在非常强的调节力,看远时,调节放松,看近时调节紧张。当孩子验光时,如果眼睛产生了一定的调节,就会掩盖部分屈光不正,从而造成验光结果偏差,例如对近视眼可能出现负度数过多,对于远视眼可能出现正度数偏少,甚至验出近视度数。
所以,在验光过程中必须让孩子放松调节。
放松调节有几种方法。一种称为“雾视”,即利用雾视镜将聚焦点成像在视网膜前,在被检者视网膜上产生模糊斑,诱发调节机制,使得调节放松;另一种是使用药物麻痹睫状肌,使得眼睛彻底放松调节。由于麻痹睫状肌的药物,如阿托品等同时伴有扩大瞳孔的作用,所以通常被大家称为“散瞳验光”。
严格意义上,我们应该称之为睫状肌麻痹验光,因为散瞳不是主要目的,而是通过药物使眼内睫状肌充分麻痹,消除睫状肌收缩引起的调节作用,从而使验光结果更客观准确可靠。
02
散瞳验光有什么意义?
1.排除假性近视
前面我们提到青少年的眼球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持续使用调节,睫状肌和眼外肌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可导致睫状肌痉挛,从而引起一时性的视力减退,产生“近视现象”。
但经过休息或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后,视力可能改善或完全恢复。这就是人们俗称的“假性近视”。
如果不进行睫状肌麻痹(即散瞳),难以准确区分该近视是调节性近视(假性近视)还是“真性”近视,也不能消除过度调节作用对验光结果的影响,无法准确判定眼的真实屈光状态的性质与程度。
因此,“散瞳验光”不是分辨真性和假性近视的唯一方法,但却是简单有效的方法。
2.远视问题
在小瞳验光时,对于远视眼可能出现正度数偏少的现象。大部分远视的孩子,散瞳后验光得出的才是他的“全部远视”,不经过散瞳,验光得出的是他的“显性远视部分”。
并且,青少年轻度远视,由于写字等近距离场景过多,有时引起睫状肌异常紧张收缩而痉挛,导致假性近视的发生。此时,直接进行验光很容易将远视误判为近视。
所以,“散瞳验光”也是精确判断远视度数,防止远视被误判为近视的重要方法之一。
03
什么情况下需要散瞳验光
什么情况下不可以呢?
一般建议12岁以下的儿童初次验光时,都应该做睫状肌麻痹验光;针对以下情况,也可以采用散瞳验光:
⊙矫正视力差或视力波动
⊙内斜或内隐斜明显者
⊙视疲劳症状与屈光不正情况不相符合
⊙高度远视或者高度散光
但要注意的是:散瞳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虽然剂量很小但也不建议经常使用。所以,远视、混合散光和斜弱视的儿童、初次验光配镜的近视儿童,建议进行散瞳验光;对于已经戴镜的近视青少年儿童,散瞳不是必须的,但验光前需进行雾视。
而以下情况下,不能“散瞳验光”
⊙闭角型青光眼或者前房浅的人群
⊙对胆碱酯酶抑制剂过敏的人群
⊙近期短时间内有近距离工作需求的人群
最后,我们要回到文章的标题:青少年儿童验光时,是否一定需要散瞳。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想引用美国诺华西南大学(NovaSoutheasternUniversity)儿童视光和双眼视学科主任——YinC.Tea教授的一段叙述。(由梅颖老师翻译并发表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