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是一个眼镜行业从业者,同时也是一个30年戴镜历史的四眼族,但在我刚入行的时候,“近视眼”这三个字对于我并没有太大的沉重感,或许和医生看到“生病”两个字的感受一样吧。直到我太太生我女儿的时候,妇产科医生告诉我们:由于我太太是高度近视,自然分娩带来巨大的疼痛,所需要的力量非常大,容易引起视网膜脱落;建议剖腹产…那一次,我才真正意识到近视眼不仅仅是看不清楚需要戴副眼镜那么简单。
然后,就到了我女儿。因为我们夫妻俩都是高度近视,强大的遗传基因使得我女儿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有00度近视。和全天下的父母一样,我们采取了各种“可能有效”的方法来控制她的度数,可惜,收效甚微。在她升到小学四年级时我们替她验配了角膜塑形镜。之后的一年多,度数的确控制住了。随后她去澳洲留学,到了澳洲,角膜塑形镜停戴了,不过近视度数依然没有加深,看来决定孩子近视的关键因素还是生长环境和用眼习惯。在澳洲,孩子更多的户外活动和更少的作业使得我女儿的度数不再增长。
这两段人生经历让我对“近视”两个字产生了完全不同的认识。近视或许不是病,但近视眼却是不健康的人群,尤其是高度近视;同时,孩子的近视牵动着全家人的心。
当我明白这些之后,再听到某些家长被各种治疗近视的广告蒙骗,花费多年的积蓄不仅没有“治好”近视反而让孩子从一二百度发展到五六百度的时候,既心痛又同情。
你也许会说
“你们是卖眼镜的,
当然讲近视眼治不好咯,
我不信!”
难道
在孩子近视的问题上
家长就无能为力了吗
当!然!不!是!
我们看看
国际角膜塑形学会资深会员(FIAO)、
美国视觉训练和发展学会(COVD)会员
梅颖医生提倡的
近视防控の三板斧
近视是指眼的屈光系统发育“不匹配”,光线通过眼球屈光系统后成像于视网膜前,简单地说就如同照相机的镜头不对焦了。中低度近视眼本身并不可怕,只是需要戴眼镜。
但是,高度近视时眼轴过度延长则带来很多潜在的眼科疾病风险。按既往研究,度(-4.00D)以上近视并发视网膜病变风险较正视眼增高5%,度(-8.00D)以上近视并发视网膜病变风险则大幅增高40%。
高度近视的并发症主要是眼底病变如: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脉络膜萎缩、黄斑出血、黄斑裂孔等,这些病变会严重影响视力和视觉质量。高度近视已成为我国盲和低视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未发生近视的儿童应积极预防近视发生。方法和措施可总结为“三板斧”
01
足量的户外活动
越来越多的研究和证据表明,每天小时的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而户外活动能获得很好的近视预防效果的原因在于户外的光照度非常大,是室内光照度的几百倍。光照度而非光谱,是近视预防的核心要素。所以预防近视的关键在于足够的照度,而非使用什么样的照明工具(光谱不同)。
这里说的不是“户外运动”而是“活动”,即是说,只要呆在户外,不一定需要运动,哪怕是在户外阅读、写字、上课等都可以达到预防近视的目的。
最新的研究认为,间歇暴露在户外的近视预防效果是优于连续小时户外暴露的。所以,孩子可以增加户外活动的频率,如增加课外活动,在户外做作业,在户外上课,课件休息呆在户外,上学和放学步行,增加户外运动等方式。
0
减少近距离用眼
近视其实是一种生物进化的表现。现代社会人们对近距离用眼的需求大幅增加,事实上很多孩子看近的时间比看远的时间还多,而过多的近距离工作会被身体认为“看近是主要的用眼状态”,眼球在发育的过程中就变成了更适用于看近的近视眼了。
所以减少近距离工作,尤其减少连续的近距离工作是预防近视的方法。老师和家长应该注意给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张弛有度,避免连续近距离作业。一般说来,每连续近距离阅读40分钟,应休息远眺10分钟。
03
建立屈光发育档案
家长最关心的就是怎样发现儿童“近视的苗头”。传统的做法是,当发现孩子出现视物喜近、头位异常(偏斜)、看电视眯眼现象时就怀疑近视了。然而,当上述情况发生时,常常近视已经发生,甚至已经是高度近视了。临床上首次验光发现近视在-6.00D(度)以上的高度近视屡见不鲜。而给儿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则是最好的近视预警方法,应该从3岁开始就到正规机构为孩子建立眼屈光发育档案。
新书发售!新书发售!新书发售《实用视光学01》内容涵盖:视功能检查分析、斜弱视治疗视觉训练方案制定(大本9页)全彩印刷!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全面发售!具体目录往下看→_→
实用视光学01这本书的定购方式:
长按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