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近视?
人眼就像一部相机,眼睛的整个透明介质包括角膜、晶体、玻璃体加在一起相当于镜头,视网膜相当于底片。光线被眼睛的透明介质汇聚后落在视网膜上我们就看到了清晰的图像。近视是指看近处清楚而看远处不清楚的一种病理状态,属于一种屈光不正,物体通过眼球屈光系统的折射,无法汇聚在视网膜上,即物像像落在了“胶卷”前方,因此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感觉模糊,凑近后物像可变清楚。
近视的危害有哪些?
近视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升高且呈低龄化趋势。近视眼对青少年产生的危害很多:
(1)近视最直接的影响是视力下降,常会出现视觉疲劳,同时也会引起外隐斜或共同性外斜视。并且近视有不可逆性,度数会增加,常伴有多种并发症,最终失明。
(2)低度或轻度近视因度数较低,眼底不会出现变化,个别患者会出现豹纹状眼底或近视弧形斑。
(3)高度近视的患者会出现神经乳头颞侧或周围环状脉络膜萎缩,黄斑变性、出血,以及容易出现视网膜脱离的症状,高度近视可导致永久性视力损害,甚至失明,是我国第二大致盲原因。
(4)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带来不便,影响茁壮成长:在学习方面,近视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视力下降后的一些表现,如视物模糊、眼睛干涩酸痛、精神难以集中等等,这些都会让近视的学生比视力正常的学生在学习上花费更长的时间和精力。在身体发育方面,因为视力模糊或者戴眼镜,不方便参与多种体育活动,视力不好的学生往往不愿意参加,使得身体素质与同龄人相比显得更差一些。
在心理健康方面,由于对近视缺乏正确的认识,眼睛视物模糊或戴眼镜使得近视的孩子容易受到异样的眼光,表现出不自信,适应能力较差,自理能力差,过分依赖,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等特点。在将来就业时,青少年也会因为近视失去很多选择的机会,从而严重影响职业规划。
(5)作为一种公共卫生疾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导致国民基因质量的整体降低。
青少年近视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一)遗传
近视眼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有研究显示当父母双方均为近视、一方近视及均无近视,其子女近视发生率分别为43.6%、14.9%、7.6%。高度近视的遗传倾向更为明显,若父母是高度近视,孩子近视发生率要比其他孩子高许多。因遗传因素导致的近视发生年龄较早,度数增长较快,且成年后有继续发展的趋势。
(二)发育
新生儿出生睁眼后,外界的视觉刺激对眼球的生长发育开始发挥精确地调控作用,直至屈光状态和眼轴长度达到合适的匹配,此过程被称为“正视化”。如果在正视化过程受到影响,比如近距离用眼过多过长,电子产品的过早过多使用等不良的用眼习惯,将会使近视提早并加速发生。
研究发现早产儿相比足月儿会更早结束正视化过程,近视和散光的发病率高于足月儿。此外,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的早产儿,近视易感性越高,这类儿童是高危人群应当早期重视,需要加强筛查。
(三)环境
(1)环境在近视的发生发展中是一重要因素。环境因素包括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电子产品的使用、户外活动少、不良用眼习惯、不良照明条件等。近距离用眼:近距离工作持续时间(>45分钟)、阅读距离近(<33厘米)等是近视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发现每天阅读时间>2小时的儿童发生中高度近视是<2小时儿童的1.5倍;用眼距离<30cm的儿童发生近视的可能性是>30cm儿童的2.5倍。
(2)电子产品:研究发现儿童过早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更易发生近视。观看视频或电子游戏的过程中,眼球不停地追随注视,精神高度紧张,加上视野狭窄,无法保证定时远眺,时间一长容易导致视疲劳。长期近距离视频接触,使眼睛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增加用眼负担,导致调节失代偿,促使近视发生。
(3)不良用眼习惯:不良读写习惯包括躺着看书、在车厢看书、走路看书,写字姿势不正确如歪头写字等等。
(4)户外活动:户外活动不在于活动本身,真正起作用的是暴露在户外的时间,与光照有关。有研究发现青少年每周的户外活动达到10~14h才能达到预防近视的需要。如果要使户外暴露发挥作用,每天至少要暴露2小时。并且间断性的暴露,反复刺激带来的保护效果,比一次性暴露2小时效果可能更好。
(5)照明条件:光线太强都会对视力有影响,太强时,强光照射在书本上会引起强烈反射,刺激眼睛,难以看清字体;光线太弱,书面照明不足,眼睛看不清字体,头就会凑近书本,光线太强或不足,易产生眩光和视疲劳,导致近视。
孩子眼睛近视时
会有哪些信号提醒?
当孩子出现这些情况时,家长就要及时带孩子去让专业医生检查是否近视,并及时矫正:
(1)总是眯着眼睛看东西。这是十分明显的近视症状,孩子在眯着眼睛时能增加看东西的清晰度。
(2)频繁揉眼、眨眼睛。
孩子注视屏幕时间过长,会导致眼睛过度疲劳,泪液分泌减少,出现眼睛干涩、疲惫、刺痛等等,孩子会通过揉眼、眨眼睛等来缓解这种情况
(3)看电视、看书的距离越来越近。
孩子看电视、看书的距离越来越近,恨不得整个人都趴进去,这也是近视的信号。
(4)总是歪着头看电视。
孩子因为看电视太久,会导致视力疲劳,为了能让眼睛看得更清晰些,孩子会通过歪头的方式来调整角膜两焦线的距离,以此来增加视觉的清晰度。如果孩子经常歪头家长不及时纠正,不仅会纵容孩子近视,还有可能导致孩子斜视。
青少年该怎样保护视力?
(一)增加日间户外活动,“目”浴阳光天天。研究表明:沐浴在大自然阳光下是预防近视最有效的办法。倡导儿童青少年多在户外活动,尽可能多在阳光下“沐浴”,通过走路上下学,增加课间、午间、放学后的户外活动,在周末和寒暑假多安排户外时间,都是保护视力的好方法。中小学生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学龄前儿童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3小时。从预防近视的角度看,户外活动要求日间到户外,而不要强调活动的内容、方式与强度。社区设置儿童青少年户外活动的场所,提供开展活动的相关设施,鼓励儿童青少年抽出更多时间在社区参加户外活动强身健体。
(二)建立视觉友好环境,学校家庭同步行动。改善学校教室和家庭采光照明条件,配备与儿童青少年身高相适宜的课桌椅。读写作业台灯应通过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使用可调节色温的读写台灯,夜晚宜将色温调至K以下。儿童青少年夜间读写,应同时使用房间顶灯和台灯,台灯宜放置在写字手对侧前方;观看电视的距离不小于屏幕对角线4倍;观看电脑、手机的距离分别不小于50cm、33cm;避免儿童青少年接触不必要的电子屏幕环境。
(三)培养健康用眼行为,近距离用眼坚持“”法则。
读写时保持“一尺、一拳和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对于中小学生,近距离持续用眼30~40分钟之后,应休息10分钟(法则);使用电子产品时,每次不超过15分钟、每天不超过1小时。对于学龄前儿童,近距离持续用眼15~20分钟之后,应休息10分钟(法则);尽量不接触电子产品。通过远眺、做眼保健操等方式缓解眼疲劳。每日睡眠时间,小学生不少于10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小时、高中生不少于8小时,避免晚睡晚起和作息不规律行为。
(四)均衡营养,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甜食。
(1)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维生素A是维持人体上皮组织正常代谢的主要营养素,能维持眼角膜正常,不使角膜干燥、退化,并有增强在暗光中视物能力的作用。如果体内缺乏维生素A,可出现角膜炎、干眼病、怕光、流泪,甚至可导致结膜增厚或软化,视力减退,以致出现夜盲症或失眠。水果本身是不含维生素A的。它们含有的是胡萝卜素,可以在人体中转化为维生素A。比如南瓜、芒果、木瓜、橙子、橘子、柿子、黄桃、红薯等,都是我们补充胡萝卜素的好选择。深绿色的蔬菜中也含有胡萝卜素,比如菠菜、韭菜、雪里蕻等。如果想提高胡萝卜素的吸收和利用,可以考虑适当的加热处理,比如蒸熟、焯熟。加热处理可以令细胞壁变软,让胡萝卜素更好的释放出来,从而更好的被我们的身体吸收和利用。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动物肝脏、蛋、奶、鱼肝油、黄油、蔬菜、水果。
(2)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
维生素B2能保证视网膜和角膜的正常代谢,如果缺乏维生素b2易患角膜炎、出现流泪、眼发红、发痒,甚至眼痉挛等症状。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有:动物肝脏、心、肾、蛋黄、奶油和有色蔬菜,尤其是一些野菜。
(3)富含维生素B1和尼克酸的食物
如果维生素B1和尼克酸摄入不足,易出现眼球震颤、视觉迟钝等症状。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有:燕麦、大麦等粗粮。
(4)少吃刺激性的食物
要少吃或不吃对眼睛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等辛辣食物。
如果孩子已经发生了近视
该怎么治疗?
如果发现孩子有视力的问题,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全面正规系统的检查,如果发现孩子有屈光不正,无论是近视、远视还是散光,只要影响了视力,都需要进行矫正。对于近视眼的矫治主要通过配镜和手术的方式进行。其中配戴框架眼镜是最常用到的方法。除了常用的框架眼镜之外,角膜塑形镜(OK镜)往往在矫正和控制近视中使用也较多,RGP镜的使用也有明显效果。但OK镜和RGP镜的配备需要在特定的医疗机构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配备,并且要定期复查。一般5、6岁以上的孩子要学习,用眼较多,所以我们还是建议孩子戴镜,因为眼镜是一个工具,可以使得孩子看东西看的清,看的舒适,使得视功能得到良好的发育,也能够延缓近视的孩子近视度数的过快增长,如果近视了不戴眼镜,看不清远处的事物,会靠眯着眼睛来看清楚,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眼睛疲劳,加重近视眼的发展,科学验配合适的眼镜,可以有效缓解眼睛疲劳,保持良好的矫正视力,对近视眼的发展有一定的缓解控制作用。
内容来源:湖北疾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