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

有一位朋友,有一双1.0的眼睛。直到这位朋友报考驾照时,才“原形毕露”:原来他的右眼视力为1.0,而左眼矫正视力只能达到0.2,这就是俗称的“弱视”。

弱视,在儿童阶段容易治愈,对于成年人而言,可以说“治疗无望”。弱视的人无法形成良好的立体视觉,所以不建议开车,容易发生意外。

1什么是弱视

弱视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发育性眼病,它的发病率在3%左右。在英文俚语里弱视被叫作“懒惰的眼睛”—Lazyeye,意思就是说:这只患病的眼睛很懒惰,不会主动去看东西。

弱视是视觉系统发育过程中,受到干扰、阻碍与抑制,得不到视觉刺激,引起发育障碍与退化;包括形觉、色觉、光觉、立体感。

医学上对弱视的定义是: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未矫正屈光参差和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或双眼相差2行以上,视力较低眼为弱视。

2弱视是怎么形成的

弱视的形成主要由两个机制导致:

1形觉剥夺

在视觉发育的早期(6-8岁这前),由于先天或后天视觉环境异常,造成进入眼内的光线刺激不够充分,剥夺了黄斑清晰成像的机会,从而导致视功能发育迟缓和低下。就好比阳台上的一盆植物,不小心被遮住了一半,那么,这一半很快就会叶子干枯并且长不出新芽;这时,只有把植物完全放到阳光雨露中,才能恢复生机。

2双眼相互作用异常

即双眼视觉输入的信息量不等。双眼搜集到的信息经过大脑的视觉中枢进行“加工处理”后形成视觉;但如果其中一只眼睛由于屈光不正或者视觉功能障碍,传输给大脑的信息是“模糊紊乱”的,就会干扰大脑的工作;最终被大脑抑制,导致该眼弱视。比如网球运动员的右手胳膊普遍比左手粗,因为右手是惯用手,用得多了自然就更强壮,强壮了就肯定更习惯于用右手,最终导致左手“用进废退”。

3弱视有几种类型

1斜视性弱视

这类弱视的患者普遍患有斜视或曾经患有斜视。由于看到的物像不同,对视物造成干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脑视皮质中枢会自动抑制斜视眼使用,造成发育不良。

2屈光参差性弱视

球镜屈光参差≥1.5D,或柱镜相差≥1.0D,容易形成屈光参差,此种弱视往往是单眼弱视。当双眼屈光度相差一定程度时,双眼的视网膜上会形成大小和清晰不等的两个物像,大脑难于把他们融合成一个像,视中枢主动抑制模糊的像,只对清晰的像产生反应,久而久之屈光度较高的眼就形成弱视。为减轻不适症状,中枢主动抑制由斜视眼传入的视觉冲动,该眼黄斑功能长期被抑制而形成弱视。

3屈光不正性弱视

远视≥5D,近视≥8D,散光≥2.5D时容易发生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当双眼有明显屈光不正,而又未佩戴合适的屈光矫正眼镜时,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由眼传入大脑的视觉冲动较正常要弱,形成屈光不正性弱视。

4形觉剥夺性弱视

由于先天性白内障,角膜白斑,上睑下垂(上眼皮不能充分张开,遮挡较多瞳孔)等因素使外界光线无法顺利入射到眼睛内部,视觉神经缺乏有效的刺激,产生视觉发育障碍。还有一些不太常见的弱视如中毒性弱视,营养性弱视,癔病性弱视等。

4弱视儿童常见表现

1、畏光。弱视孩子通常怕光,见光就烦躁。

2、眼球震颤。眼睛出现不正常的摆动。这类弱视通常视力较差。

3、可能伴有斜视。单只眼睛偶尔或经常向内或向外偏转。

4、不良姿势。每次需要用眼时,头会出现向某一方赂偏转,倾斜,或下巴压低,抬高等不良姿势。这是因为看不清楚,不自觉地改变体位寻找清晰的角度。

5、眼手协调能力差,容易碰撞或跌倒。

6、看字会相反或倒置,阅读时常看错行。

7、视物眯眼。

8、看东西距离太近。看书,写字,看远处时,因为看不清,所以常近距离观看。

5弱视治疗最佳年龄

人类视觉发育在出生最早期最为迅速,对外界刺激也最敏感。6-7岁前,被视为发育比较迅速的时期,在此期间,及时发现和治疗弱视,疗效比较明显,是弱视治疗的最佳年龄。随着年龄增长,视觉发育速度变得缓慢。传统上认为视觉可塑期在12岁以前,超过这个年龄视觉发育逐渐停止,在12岁以上弱视治疗是比较困难的。因此,以往将12岁以上发现的弱视被称为难治疗性弱视,常常被放弃治疗。

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首先细心的家长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仔细观察,







































江西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节假日白癜风专家会诊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piaop.com/xsss/2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