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南
我是一个眼科医生,刚工作那会儿,你们知道我买的最多的是什么吗?猪眼球。
-那时候-
为了练习角膜缝合和白内障手术,我几乎每天都会摸黑去菜市场,买来最新鲜的猪眼球苦练技术。后来我明白,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不辜负一个称号——“光明的使者”。
从业几十年里,我看到那些由于各种各样原因导致视力残缺的患者,他们那种如陷入无底深渊的痛苦,常人真的很难体会得到,他们往往在深深的绝望中渐渐关闭了心灵的大门。
是的,我们绝对无法体会到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迫切,无法体会到从光明到黑暗的无奈,无法体会到朦胧看世界的凄然。
“医者父母心”,我只想以我的专业素养,还他们一双明亮的眼睛,这是我作为眼科医生,作为光明使者的使命和责任。
记得半年前的一天,快下班的时候,我接待了一位特殊的病人——一个严重斜视的孩子。
当时那个孩子坐在我对面却一直低垂着头,细弱的声音欲言又止,终于,在断断续续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原来他的家庭几经变故,他父亲多年前就因为重病去世了,留下他们孤儿寡母艰难度日,不曾想,屋漏偏逢连夜雨,没过多久他的母亲又突然遭遇车祸,在重症监护室几经生死,最后还是撒手人寰。医院的白床单和消毒水,甚至是白大褂,对孩子而言,都是深深的恐惧和死亡。而母亲生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他能做斜视手术,希望他的眼睛能恢复健康,希望他将来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希望他不再被嘲笑!
为了母亲的心结,心中的恐惧并没有阻挡他来治疗眼疾的脚步。只是,坐在我面前的他——那双颤抖的手依然掩饰不住内心的焦灼。整个过程,他始终在抽泣,我上前一步,将他冰冷的手握在我的掌心。渐渐,他恢复了平静,抬头问我:“医生,我的眼睛能好吗”?那是一种多么期盼的眼神啊!我知道,我不能再拒绝他了。尽管这样的手术我们成功了无数次,然而并没有百分百的把握,但是我要给他百分百的信心!我说:“放心吧,孩子,叔叔一定尽最大的努力!”
三个月后,当孩子再次来我的门诊复查时,从他灿烂的笑容中,我仿佛看见阳光正透过他清澈的双眼照亮了他的生活!看到他的将来充满了希望!
是的,眼睛不仅是心灵的窗户,更可以拥抱人生的整个春天,而眼科医生——我们的职责就是点燃希望的灯塔,为病人追溯光明。
朋友们,我们眼科医生之所以被称之为“光明的使者”,不仅因为我们可以给病人带去光明,更因为我们能够照亮他们的心!我们肩负着让更多眼疾病人走出黑暗、直面美好人生的责任,我们也将义无反顾、一如既往地行走在守护光明的路上。
作者介绍
刘志南,医院眼科主治医师
常州市医学会已开通“留言”功能!快来说两句吧?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