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专家: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葛坚教授
为什么青少年近视眼的患病率越来越高?
据有关调查统计,近年来近视患病率逐年上升,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近视患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人群患病率超过50%,而大学生群体更高达80%。
为什么我国青少年近视情况如此严重呢?中山大学眼科中心葛坚教授认为,这种情况不仅在国内出现,在西方,青少年的患病率也比以前有明显增加。
青少年近视越来越呈发病早、进展快的特点,主要由于用眼时间太长、视近负荷增加、以及户外运动时间过少导致。
葛坚教授强调,临床上近视分为普通近视、高度近视、病理性近视。只有把近视类型弄清楚,才利于近视眼防控。
青少年近视可防控,这两大因素容易被疏忽
近视会造成一些主观症状,比如视物模糊、视觉疲劳、眼球酸痛,更严重会造成视网膜,甚至其他眼部器官组织的病变,所以千万不能疏忽近视现象。
葛坚教授指出:「实际上青少年近视是可以防控的,对由遗传因素引起的近视,我们可以采用精准医疗的理念进行基因分析;而对不同的近视人群也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
目前近视矫正方法就有16种,比如验光配镜、配戴隐形眼镜、手术治疗等。
葛坚教授还分享了最新的最容易被人们忽略的两种近视防控新观点:
一是光源,光源的亮暗程度、光、色调和色饱和度等质量因素都影响到眼球的发生发展,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该多让孩子在自然光线下学习;
二是镜片,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单框镜片只能矫正中央视网膜离焦,不能矫正周边视网膜离焦,不仅无法矫正近视,还会加重远视离焦,加速近视的发生。
「所以近视眼的验配一定要个体化,验光也要精准,每个人要根据自己近视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矫正方法,像有的高度近视患者不宜佩戴隐形眼镜,而有的患者也更适合做手术。」
每天户外活动40分钟,帮助孩子预防近视
随着手机、电脑、iPad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很多孩子从小沉迷于网络游戏,长时间盯着屏幕,使眼球睫状肌处于一种紧绷的疲劳状态,会眼球轴距持续拉长,引起近视。
除了用眼过度,过度近距离视物、阅读姿势不端正、不注意用眼卫生等不健康用眼习惯也会影响孩子的眼球发育。
「我们眼科中心做过研究,6岁到14岁年龄段的孩子,只要每天保持40分钟的户外活动,不管是打球还是其他运动,都能有效减少大概10%~20%的近视发生率。」葛坚教授补充道。
另外,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分配好用眼时间,一次不能太长,比如30分钟、40分钟以后就休息10~15分钟,每天的用眼时间宜为4个小时。
用眼的不良习惯要注意,不舒服时切勿乱滴眼药水
很多人感到眼睛疲劳、干涩的时候,都会选择去滴眼药水,这种习惯是否科学呢?眼药水真的能随便用吗?
葛坚教授指出,如果眼睛真的不舒服,不要随便滴眼药水,最好找医生检查。
先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查清原因以后再用药。自己选择眼药水的话,也应购买OTC保健眼药水较为安全。
最后,葛坚教授特别提醒:「千万不要乱用含有激素的眼药水,尤其是青少年男性。」
在临床观察中有不少这样的病例,15岁左右的青少年,经常眼睛发痒、发红,点了含激素的眼药水症状可以减轻许多,但其实长期使用这种眼药水很容易发生眼压升高,并导致青光眼。
体检发现孩子视力差马上配眼镜?缺了最关键一步,这么做会造成终身伤害褚仁远教授
卫生部近视眼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眼科学会眼科视光学组副组长、视光学与斜弱视疾病学科终身教授
不少孩子在幼儿园体检或者小学体检时都会发现“视力不合格”此时绝大多数妈妈都会带孩子到专业的眼镜店去配眼镜,防止孩子度数加深。
实际上并不是孩子带上眼镜能看清楚就没事了。配戴不适合的眼镜对眼睛的伤害反而更大,不仅致使视力下降更厉害,长期视疲劳还会诱发其他眼部疾病。
卫生部近视眼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眼科学会眼科视光学组副组长、视光学与斜弱视疾病学科终身教授褚仁远特别提醒广大家长:孩子出现视力问题时,除了要进行专业的验光配镜,12岁以下儿童初次配镜前必须散瞳验光!
为什么配镜前一定要进行散瞳验光?
散瞳验光是医生用散瞳药使眼睛睫状肌麻痹,失去相应调节作用后瞳孔会放大,再进行屈光度检查的一个验光程序。
散瞳有助于准确的屈光度检查,能够消除睫状肌调节作用下对验光的误差影响;另外,散瞳能有效鉴别真假性近视。
褚仁远教授指出:“其实眼球就相当于一个照相机,视物时睫状肌调节眼球就相当于拍照时镜头调节焦距。当睫状肌麻痹,失去调节作用,这时候的屈光度检查才准确,才能真正判断是否存在近视、远视、散光的情况。”
“有的孩子因为用眼习惯不佳导致视力下降,配镜时没有进行散瞳验光,测出近视眼度,就真的配度的近视镜片。其实这测出来度,经过散瞳验光以后,可能是正视眼,实际并不需要戴眼镜,配戴不合适的眼镜反而制造了近视眼。”
所以如果孩子散瞳验光后,发现只是“假性近视”,只需在平时注意用眼习惯,多眺望远方、锻炼眼肌、缓解疲劳,就能恢复正常视力。
儿童眼病发病率飙升应得了白癜风怎么办北京治白癜风的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