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发现孩子有时候看电视会走神,有时候和他说话感觉有只眼睛没看我,提醒一下又好了,这是怎么回事?
这是我经常在门诊中需要和家长解答的问题,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需要怎么治疗?
相信很多人都可能怀疑这样的孩子是不是眼睛“斜视”了。
是的,而且是比较常见的“间歇性斜视”,又简称“间外斜”或“间外”。
间歇性外斜视是介于外隐斜与共同性外斜视之间的一种斜视,是指视轴常常分开,最初是在看远时发生,当看远时,融合性散开幅度超过融合性集合幅度,即产生外斜,间歇性外斜视发生之前,先有外隐斜。
间歇性外斜是儿童最常见的斜视类型,亚洲斜视人群中,外斜占72%,而其中绝大多数(92%)又是间歇性外斜。
1
间歇性外斜的病因:
主要是因为散开和集合功能的平衡失调所致。当集合能力不足、融合能力低下时,不能对抗过强的散开能力,使眼位有向外偏斜的倾向。
很多人可能不能理解什么叫集合,什么叫散开。下面我简单通俗的和大家解释一下:
集合主要表现在有融像需求的时候,比如我们看眼前的手指,这个时候双眼为了保持视线一致出现了内转的现象,就叫集合。散开主要表现在放松融像需求的时候,比如我们长期看眼前的手指累了需要放松,把视线由近移远,这时双眼视轴分开的过程就叫散开。
由于人眼的特殊生理性结构,正常情况下双眼表现为一定范围内的外隐斜,而大脑为了控制双眼视线保持一致所动用的能力,我们称之为“融像性聚散”,分为“正融像性聚散”和“负融像性聚散”。
间歇性斜视往往表现为“正融像性聚散”功能减退,即“集合不足”,也可以说是大脑的控制能力下降,无法始终保持双眼的视线一致,最后导致复视、单眼抑制,发展成恒定性斜视。
2
间歇性外斜的表现:
间歇性外斜视不会总出现,偶尔出现一下,有时会表现在太阳底下喜欢闭一只眼睛,或者家长偶尔发现“走神”,大部分能在大脑的控制下保持正位,之所以不容易被发现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间歇性外斜视是较为常见的类型,跟近视、散光有关,由于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很容易导致融像功能失调,即破坏正常的集合与散开功能比例,导致集合不足,最后发展成间歇性外斜。
这里提醒一下各位家长:孩子需要定期医院、眼科门诊进行屈光、视功能检查,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积极矫正屈光不正。
3
间歇性外斜的治疗:
积极矫正屈光不正
特别是近视、散光的患者,需要及时矫正屈光不正以维持正常的调节与集合的比例,近视的患者我们主张足矫(最低近视度数获得最佳矫正视力),特别是伴有外隐斜的患者,而不是像很多家长说的可以低配一点,或者只要矫正到1.0就可以了,没必要矫正到1.2、1.5。还有一部分家长给孩子配了眼镜,半年、一年都不复查,屈光度改变了没有及时更换眼镜,不仅近视下降的快,还引起了斜视。
双眼视功能训练
屈光不正患者若不及时进行屈光不正,则会引起调节不足,继而引起集合不足,最后发展成间歇性斜视。临床中大量的数据显示,间歇性斜视常见于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及欠矫正的屈光下正,早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不足、集合不足的表现,而这些异常的视功能如能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及时进行正规的双眼视功能训练,在很大程度上能避免间歇性外斜的发生,避免手术。
手术治疗
目前对于间歇性外斜的手术年龄、时机都有争议,但一般认为具备以下条件即可手术:1、斜视的频率高,日常生活中超过50%以上时间斜视即可手术;2、斜视角大于15个圆周度以上;3、斜视破坏的双眼视功能比较严重。
当然,也有人问多大的间外可以不做手术,我觉得也需要从三个方面考虑:1、斜视的角度不能太大;2、斜视的时间、频率不能太长;3、大脑有良好的控制能力,并有一定的双眼视功能。
总结:
1、间外常见于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及欠矫正的屈光不正,所以积极矫正屈光下正是间外治疗的第一步。
2、间外大部分由异常双眼视功能发展而来,特别是集合不足的患者,所以建议在进行准备的医学验光后,更需要复方卡力孜然酊效果怎么样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优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