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手术时机和注意事项

斜视

斜视是指当一眼注视目标,另一只眼的视轴偏离于注视目标的一类眼科疾病。俗称“斜眼”或“对眼”。是儿童眼病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据文献统计,其发病率约为1%,儿童斜视不仅影响外观和立体视功能,还会造成孤独、自信心不足等心理疾病。可根据其斜视的性质以及双眼视的情况进行戴镜、训练或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

孩子患了斜视,戴眼镜还是做手术?作为家长,既想保守治疗,让孩子免受手术之苦,又想不耽误病情,让孩子早点恢复健康。那怎么选呢?

外斜视手术时机:

间歇性外斜视该病首选手术治疗,并应在未形成显性外斜、双眼单视功能尚未全部破坏之前尽早手术治疗,本病在4-6岁手术最佳。如双眼单视功能丧失,7岁前手术矫正仍有恢复正常的可能。如斜视度数很小,可以戴负镜及辐辏训练,但只能减轻症状,不能治愈。

手术指征:

1.远近斜视度最小一方大于20三棱镜度。

2.家长发现孩子每天斜视出现的时间多于正位的时间。

3.辐辏融合功能逐渐下降(融合范围在10度以内)。

4.斜视度大于30度三棱镜度。

5.存在屈光参差的间歇性斜视。

6.合并垂直眼肌异常的间歇性外斜视。

7.合并A-V现象的间歇性外斜视。

共同性外斜视很多是由间歇性外斜视转来,一定要在没有发现恒定性外斜的时候手术。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晚了,很多孩子不能恢复正常双眼视功能。共同性外斜视手术后要积极做斜视网络康复训练,部分孩子还能够恢复正常的立体视功能。恒定性外斜视不是都能一次手术成功,大约有7—9%的外斜复发率,这部分孩子需要做二次手术。对于需要手术,可是年龄幼小的斜视儿童,需要采用可调节缝线技术,在手术的第二天,第三天对眼睛的斜视度数进行微调。

内斜视分几种情况。调节性内斜视一般通过阿托品散瞳验光,足矫配镜即可控制眼位正常。如果戴镜后,内斜不能改善或者不能完全改善的话,就属于部分调节性内斜或非调节性内斜,需要做弱视训练,双眼视力平衡后,再通过手术来矫正剩余部分的斜视。

对于先天性麻痹性斜视,比如上斜肌不全麻痹,也是首选手术治疗。而如果是后天性麻痹性斜视,则先要针对病因治疗,等斜视度稳定6个月以后,再通过手术矫正斜视。

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斜视,如隐性内斜视、隐性外斜视、隐性垂直斜视,因为没有症状或立体视觉没有受到影响,可以暂时观察。有症状者或者斜视度很小的,不适合做手术,可以配戴三棱镜矫正。

手术方式

有医生把斜视手术比作:“眼睛肌肉就像六条松紧带,斜视医生就是根据斜视的不同种类和斜视的不同度数,通过手术把眼睛上的这几条松紧带做一个调整,既是:“松的紧一紧”,“紧的松一松”。描述得惟妙惟肖,可是在临床上作为一个小儿眼科医生,当他给孩子做斜视手术时远远没有“把玩”松紧带这样的轻松。美和眼科在儿童斜视的手术操作中,采取了改良Parks结膜切口,手术后缝线经过球结膜穿出,不暴露巩膜,患儿家长容易接受,患儿没有较强的异物刺激感觉。改良眼外肌后徙调整缝线技术,使手术的一次成功率高达90%以上。

注意事项

1.孩子的眼睛正位是由于眼外肌控制着,医生手术矫正斜视的目的就是通过调整眼肌的强弱程度矫正斜视;

2.部分孩子存在先天性眼外肌发育异常或者眼外肌附着位置异常,医生手术的目的是把异常的眼外肌重新矫正到正常的附着位置;

3.以上两种异常情况引起的斜视医生是能够通过手术解决的;

4.有些孩子的斜视是大脑中枢对眼肌的控制能力有问题,手术后虽然眼睛可以矫正到正位,可是一段时间以后由于中枢控制能力差的原因,控制孩子斜视的辐辏能力或者分开能力不好,斜视还会发生。

5.我们手术后让孩子通过网络训练就是为了防止孩子斜视的复发。但是即使是训练后仍有一部分孩子斜视会复发。

赞赏

长按







































白癜风能治吗
北京看白癜风比较好专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piaop.com/xsssf/5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