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个老同学因为罹患腰椎间盘突出,遍寻中西医保守治疗无果,医生建议其手术,但自我感觉比较犹豫,于是找我咨询。
老同学在吗?你是中医是吧。
对,我是中医。
我现在腰椎间盘突出,做了针灸没用,找老军医推拿下好一点但也不解决问题,现在在住院了,本打算做手术,但四处打探了很多,众说纷纭,你对这个毛病了解吗?
我不是骨科的专科医生,不过既然都住院了,就相信医生吧。
可是我怕手术风险和后遗症。
这样吧,我告诉你怎么面对手术谈话。
好。
(一番沟通后)
谢谢你,问了这么多人,中医当中只有你一个不反对西医手术的。
Takeiteasy.
是不是很好奇,我当时是怎么教他的呢?
别着急,待我娓娓道来。
我相信有很多患者朋友,在就医的时候会遇到我这位老同学一样的问题:
我好害怕治疗风险。首先能问出这句话是非常好的事情,说明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潜意识对治疗的恐惧。
有些人会刻意掩盖自己的恐惧的。
举个例子,演出前,队友问他:“紧张吗?”
他说“紧张个毛线,一点都不紧张。”
越是这么说,我们旁观者心里越清楚:其实他内心里慌得一批。这样的心态下,肯定会影响临场发挥的。
他们明明很恐惧,却憋在心里,假装坚强,羞于承认,羞于面对,首先就会造成额外的精神心理问题。这类不良信息会深植在潜意识中,当它突破承受范围,就会爆发并投射到躯体,产生很多心身疾病——比如我们皮肤科常见的秃发。
扯远了。
其实能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也是一件非常勇敢的事情。
勇于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在此基础上,拥有健康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是做出正确选择的第一步。
如果说第一步,是勇敢面对自己的内心,
那么第二步,是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面对现实。
首先要说,所有的治疗方法都是有副作用或并发症的,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
在恐惧的驱使之下,很多病人会问出很多难以回答的问题:
——医生,手术成功率是多少?(总不能说看命吧,万一小概率事件发生了呢)
——医生,我这个病是不是好不了了?(要是没希望医生早就给你劝退了)
——医生,是不是治疗了就能好?(强人所难)
——医生,别人跟我说XX有效果,可以用吗?(请你跟着现在医生的建议走,别瞎搞)
——医生,我为什么得这个病?(兄弟,我可以引导你找原因,但原因是要自己找的)
——医生,副作用严重吗?(别怕,我们会尽量cover的,但一点没有也不可能)
……
医生通常偏向理性,会冷静地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而患者偏向感性和情绪化,通常会提出很多跑偏的问题。
为什么会这样?人的大脑中,有“主观意识”和“潜意识”两套系统。平日里,主观意识占上风,则表现得比较理性。然而精神一旦处于高压状态,潜意识中的恐惧会占据上风,于是表现出被感性支配的样子,问出很多跑偏的问题。
其实,病友们,你们没必要这么紧张。
因为不管你的潜意识怎么想,客观现实是绝对不会改变的。
病还是那个病,医生还是那个医生,治疗还是那个治疗。
咱们作为病人,你最多只能告诉医生你哪里不舒服,多久了,之前吃过什么药做过什么治疗;跟医生询问治疗思路、治疗周期、疾病预后。最多是加上点自己的家庭条件啊,生活工作环境等其他信息。而医生是通过这些信息综合判断和决策的,左右医生的治疗方案的,是信息,不是病人。
那就面对现实吧。
你会发现,其实你能做的很简单:第一,点头并接受医生的治疗方案;第二,摇头并转身走人。
那么,你是点头,还是摇头呢?
我当时是这么告诉老同学的。
问你自己两个问题:
第一,你能不能接受手术最坏的结果?
第二,你觉得这个疾病痛苦呢,还是做手术的并发症痛苦呢?
两害相权取其轻。
哥们,兄弟只能帮你到这里了。
说在最后:其实,就医过程中的一切困难,都可以用两个字来解决——信赖。
医生肯定是竭尽所能,在尽到知情理解的义务的同时,希望病人能信赖自己。
但是病人自己的言行,在信赖关系的建立中仍然起到很大的作用。
医生会因为病人的一句话全心全意地放手治疗,而更多的时候,会因为警戒患者的失信,而过度地规范治疗。
看病前,病人要做什么准备工作呢?见到医生后,要怎么沟通,才能让医生卸下心防,更好地建立信赖关系呢?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