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欢妮 曾永恒 韩邦桂
,山东省眼科研究所,省部共建-山东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医院麻醉科(李欢妮、曾永恒、韩邦桂)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39(10):-.
DOI:10./cma.j.issn.-..10.
ORIGINALARTICLES
本研究拟探讨Dex对斜视矫正术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期拟行斜视矫正术的患儿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4~8岁,体重14~40kg,各脏器功能发育正常,近两周无上呼吸道感染和药物过敏史。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
1.2 方 法
常规术前禁食、禁饮,麻醉前30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02mg/kg,入室常规监测HR、BP、SpO2,用博朗耳温计监测体温,开放外周静脉通路,术中输注电解质溶液8~10ml/kg。
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2~5μg/kg、依托咪酯0.4mg/kg、罗库溴铵0.06mg/kg,诱导完善后置入喉罩。通气参数:氧流量1L/min,潮气量6~8ml/kg,呼吸频率12~18次/min,吸呼比1∶2,气道峰压<35cmH2O,PETCO~45mmHg,BIS值40~50。麻醉维持:持续吸入1%~2%七氟醚,静脉泵注瑞芬太尼.1~0.3μg·kg-1·min-1,根据手术及患儿生命体征及时调整麻醉深度。
D组麻醉诱导前15min泵注Dex0.6μg/kg,C组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术后待患儿恢复自主呼吸,吞咽、呛咳反射完全恢复,各生命体征平稳后拔除喉罩,观察30min无异常后送回病房。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儿苏醒期(从停止给药到对语言刺激有语言或肢体反应)躁动情况;记录患儿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采用Craner患儿苏醒期烦躁量表(PAED)对患儿的躁动程度进行评价。评价标准:①服从指令并可交流;②行动具有目的性;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