雯雯活泼可爱,但行为举止与同龄女孩截然不同,她出奇地勇敢。会走路不久,她就横冲直撞,即使前面有个坑,提醒了她还是无所畏惧地往前走,因此总摔跤。她还吃苦不记苦,摔倒磕了碰了哇哇大哭,没多久又“重蹈覆辙”。
前些天,外婆对雯雯妈妈赵女士说,孩子走路时,有时双手会不由自主抬起,似乎向前摸索什么东西,“会不会是眼睛或其他方面有问题?”赵女士听了越想越怕,当晚同丈夫一起将孩子带到医院检查。不幸被言中,雯雯被确诊患有先天性白内障。
“小小年纪眼前的世界、亲人,一切都是云里雾里,影影绰绰。”赵女士想像着孩子的“世界”,泪水不断。
术后,还需长期弱视训练
“先天性白内障多在出生前后即已存在,白内障能导致婴幼儿失明或弱视,失明儿童中有22%~30%为白内障所致,是一组严重的致盲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的视力发育,已成为儿童失明的第二位原因。”洪朝阳介绍,先天性白内障大约有1/3的病例有遗传因素,最常见的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承。非遗传性白内障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局部或全身障碍引起的晶状体混浊,包括孕期胎儿宫内病毒感染。营养不良及代谢障碍是儿童白内障的另一主要原因,如母体妊娠期糖尿病、甲亢、贫血、低钙、低维生素A、晚期缺氧等,以及新生儿代谢紊乱如低血糖、甲状旁腺功能低、半乳糖血症等。
雯雯双眼晶体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混浊,只能通过手术治疗提高视力。洪朝阳为雯雯做出了具体治疗方案,这让焦灼不安的夫妇俩稍稍松了口气。
医院为雯雯实施了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效果良好。不过,洪朝阳也遗憾地告诉赵女士夫妇,因为发现得晚了些,孩子的双眼已经出现了严重弱视,手术后还需要长期的弱视训练。
▲洪朝阳在为患者做手术
0-6岁是视力发育关键期洪朝阳介绍,雯雯这样的病例并非个例。0-6岁是孩子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小孩如果因为斜视、远视、近视、散光或者先天性白内障等看不清物体,视觉功能将会停止发育,导致视力低下,形成弱视,丧失立体视觉等,从而影响今后的生活。有关资料显示,约每个新生儿中就有1例发生先天性白内障,4%的儿童患有斜视,3%-4%的儿童患有弱视。“一般而言,孩子眼病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比如弱视,8岁以后弱视治疗效果差,10岁以后治疗就非常困难了。由于幼儿无法讲述自己有何不适,所以要想早期发现孩子的眼病,做到早防早治,家长就一定要细心观察孩子的眼睛发育情况的蛛丝马迹。”
洪朝阳建议家长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观察:看电视习惯走到电视跟前;经常出现眨眼睛、揉眼睛的情况;看人看物的时候喜欢斜看;经常眯眼看东西,经常侧着头看东西等。”
同时他也提醒,当经常出现以上情况中的某一种或者几种时,家长医院检查,以确定孩子是否有视力损伤情况。此外,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以及有眼疾家族史的孩子,更需要做眼病筛查,即使初筛通过,也需要严密随访观察。
END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通讯员宋黎胜)编辑:王姝校读:陈嘉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