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案一则眼肌麻痹

白癜风治疗最佳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

作者:金丽峰

病史:

患者,女,73岁,高血压、腔隙性脑梗塞病史,血糖正常。年7月5日血压一过性增高(/mmhg)后,出现头晕、复视,视物模糊等症状,于7月6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核磁共振示陈旧性腔隙性脑梗塞,无新发脑梗塞。7月7医院眼科门诊就诊,诊断为眼肌麻痹,建议口服营养神经性药物治疗。

浮针治疗:

患者血压/90mmhg,比较平稳。头部固定,向身体左侧方上中下三个方位斜视时出现标志物为双影,头晕症状。浮针医学检查主要患肌为胸大肌、胸锁乳突肌、枕下肌群及颈后肌群。浮针治疗共六诊十四天。四诊后检查,左侧斜视时标志物双影距离缩短,六诊后复视、头晕症状消除。

医嘱:

1.合理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2.注意眼部卫生。

3.避免长时间用眼,以防视力疲劳。

病理解剖:

眼肌麻痹多是小血管痉挛、小血管栓塞,导致一条或者多条眼外肌麻痹或同一神经支配的肌肉运动障碍,表现为复视(即固定方位视物成双)、斜视、代偿性头位、头晕、头痛以及单眼在某一方位运动障碍,在中老年人群中很常见,特点是发病前多有感染或脑血管病基础,以及糖尿病、肿瘤、周围神经病变等诱因。最佳治疗时间是发病日3个月内。

每只眼有六条眼外肌,均为骨骼肌,作用于眼球运动。眼外肌的神经支配主要是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眼部的供血系统主要来自颈内动脉分支。

浮针医学分析:

“患肌是浮针的唯一敌人”!眼肌麻痹——受抑制的是眼外肌,是由于眼外肌的缺血缺氧营养失衡导致的麻痹、不运动,这里就可以确定眼外肌为患肌。符老师的“气血新论”中,明确的为我们阐述了“气与血”的关系,即“肌肉--血(血循环)”。

胸大肌的处理是依据了心脑同源、心脑同治的原则,患者具有脑血管病的基础,通过处理胸大肌达到一个改善全身血供的作用。胸锁乳突肌的处理使紧张的肌肉松弛,进而改善颈动脉的受压状态,从而促进了颈动脉各个分支的血循环,眼部的血液循环也就会得到充分的改善,导致眼肌麻痹的眼外肌的缺血缺氧状态得到修复。枕下肌群和颈后肌群的处理个人认为是通过对紧张肌肉的松弛,增加了局部的供血,调节了交感神经,解除了小血管的痉挛状态,改善了眼部肌肉的微循环。

同时个人体会针刺方向很重要,处理胸锁乳突肌、枕下肌群及颈后肌群时,针刺指向患肌中央,《浮针医学纲要》里的“手电筒”效应是我这个体会的理论基础。

个人体会:

此例眼肌麻痹患者有脑血管病基础,考虑诱因为血压一过性升高后导致的眼部小血管痉挛,眼外肌的血供及所支配的运动神经的功能受到抑制,导致眼肌驰缓性瘫痪肌张力降低。通过浮针治疗,改善了局部肌肉的血供和神经的功能,眼部肌肉得到有效再灌注,纠正了缺血缺氧状态后得以恢复正常功能。

眼肌麻痹在治疗前需要确定诱发因素,专业眼科的诊断及核磁影像为我们提供了有效依据。西医学认为麻痹是指神经系统特别是运动神经系统的机能衰退,按性质可分为中枢性(痉挛性)麻痹和外周性(驰缓性)麻痹,中枢性麻痹是由大脑皮质发出到脊髓前角的第一神经元即锥体路的障碍,外周性麻痹是由脊髓前角发出到骨骼肌的第二神经元的障碍。浮针医学针对麻痹的剖析及疗效经过了大量实例的验证,例如面神经麻痹。神经支配肌肉动作,神经的缺血缺氧会造成所支配区域的功能障碍,反过来通过改善肌肉的缺血缺氧状态是否能够改善所支配神经的缺血缺氧呢(骨骼肌血管泵的作用)?个人认为针对驰缓性麻痹,浮针通过有效的再灌注活动可以明显的改善局部的缺血缺氧状态,“肌肉---血(血循环)”得以恢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所以针对麻痹可以一试。

以上是我治疗一例眼肌麻痹的心得体会,因为是个例没有对照,所以可能以概偏全,请各位老师指正!

浮针医学源自传统守正融新止于至善

图文编辑:杨利民邱建林

图片和文字提供:金丽峰

宣传部宣创组推荐

——————END——————

————————————

浮针医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piaop.com/xsssf/70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