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把工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发给我们
我们会甄选其中有共性的问题
每周四发布在这里,供大家学习借鉴
QA1若右眼矫正视力0.8,左眼矫正视力1.0,可以说明左眼是主导眼吗,也就是说主导眼和劣势眼哪个矫正视力更好?不一定左眼是主导眼,主导眼的形成是长期形成的结果,因为不能判断右眼的矫正视力不良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如果是短期内因眼部病变或功能异常等原因造成的视力降低,而以往长期右眼都为健康状况下,右眼也有可能为主导眼。
QA2单眼mpmva即最佳视力的检测一定要在红绿测试前吗?
从前因后果上来说,测红绿的目的是确认当前的矫正状态是否达到了最佳视力最大正镜化,也就是说MPMVA,这实际上是双保险,通过球镜的增加减少确定一次,红绿又确定一次,增加了验光的准确性,而如果直接依靠红绿达到MPMVA的话,可能会增加产生误差的机会。
首先纠正一下:在单眼屈光检查流程中,红绿测试在MPMVA之前做,MPMVA是单眼验光的最后一步。红绿测试的目的是检查屈光度是否全矫,也就是说焦点是否落到视网膜上。当红绿测试后,再次做MPMVA,目的是是在屈光全矫的状态下达到的最佳视力,是否可以在最大正镜化的条件下仍然可以达到(近视用最小的负镜矫正,远视用最大的正镜矫正)。
QA3
测主导眼是在双眼平衡后测试,那如果双眼不能平衡,让主导眼更清晰,这样就要在双眼平衡前测主导眼了,还有在综合验光仪上测双眼平衡,是在清晰眼前加+0.25后,上下视标始终无法同样清晰算双眼无法平衡吗?实际上如果顾客有旧镜矫正的话主导眼的测量也可以放在整个验光的前面也没有问题。在测量双眼平衡前如果双眼矫正视力已经有两行以上的差距的话,就没有必要测量双眼平衡了。QA4
在综合验光仪或者插片验光时候,如果一个小孩的客观验光数据是—0.75或者—1.00D,这个要雾视怎么给插片度数?雾视和被测者自身光度大小没有什么关系,只要保证客观检查结果的视力达到0.6以上,就可以在客观度数基础上通过增加正球镜,将视力降低至单眼0.2模糊可分辨,双眼不超过0.4既可。QA5
想请问老师插片验光,对于电脑验光单上有散光和无散光的2种情况如何插片验光,想知道详细的验光步骤,谢谢老师
无散光:
1.雾视
2.红绿测试
3.确认单眼最佳视力
4.双眼平衡
有散光:
1.雾视
2.散光盘
3.一次红绿测试
4.交叉柱镜
5.二次红绿测试
6.确认单眼最佳视力
7.双眼平衡QA6
45岁近视或远视带有老视验光处方怎么给45岁刚开始出现老化,一般ADD不会太大。验光流程:1.确定合理远用处方2.确定add3.试戴并开具处方处方原则:远用处方1:可以根据顾客的视力需求,如远视力要求不高近视可以适当弱矫,到0.8左右就可以。而远视则尽量足矫。散光的话根据旧镜的光度改变量不要太大,一般不要超过0.50D,轴位改变量不要超过10°。近用处方2:无特殊情况尽量双眼add相同;add不可太高或太低。QA7
老师!你好!请问为什么视功能的近距的检查都在40cm处检查,30cm检查有何影响。有时近距的融像范围在40cm处检查时,近用表中那一排数字患者看不清楚,是否可以移到30cm处检查,如果可以那结果又应该如何分析呢视功能的规定检查距离是40cm,这是因为大多数人的习惯阅读距离在40cm左右。但如果某些顾客的习惯工作距离较近或较远,可以改变检查距离,因为我们做视功能检查时为了得到顾客真实生活工作中的用眼情况,得到真实的检查结果,所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改变检查距离。若改变距离后,所得检查结果的正常参考值就会发生改变,这就需要视光师根据检查距离重新计算正常值的范围,如NRA在40cm处的检查结果为+1.50D至+2.50D,而改变到33cm检查时正常值范围可设定在+2.00D至+3.00D。一般测水平融像范围,我们会用近视力表中单列视标,单列视标一般大部分人都可以看清,除非顾客出现“老花”的现象,而融像的检测一般老年人不进行测量。如果确实看不清视标,可更换大视标进行测量。QA8
老师,为什么内隐斜需要加Bo棱镜缓解呢?Bo棱镜起到散开的作用吗?对于隐斜患者而言加棱镜的作用是为了缓解斜视带来的症状,帮助患者完成融像而不是为了训练眼睛的集/散开能力。内斜的患者:眼睛向内偏转,因此视轴偏内。棱镜的作用是:使光线像基底偏折,而物像向尖端移动。在不加棱镜的状态下,两个眼睛的视轴无法刚好对准目标物,因此出现融像困难的问题。当加上基底向外的棱镜(BO棱镜),可以让入眼光线向外偏折,物像向内移动,即向着视轴的方向移动,让物体与视轴重合时,两眼可以融像。QA9
NRA和PRA是不是只能查双眼?那单眼的调节功能怎么检查呢?NRA和PRA只能查双眼,因为它们的前提是”集合稳定“,即双眼同时使用时不能出现复视。若查单眼,不涉及集合问题,只能称为单眼可接受正/负镜度或称为负调节、正调节,而不能称为NRA(负相对调节)、PRA(正相对调节)了。对于单眼调节功能,我们可以检查单眼的调节幅度,单眼的调节灵活度。单眼的调节幅度可以反映单眼调节力的大小,单眼的调节灵活度,若正、负镜片通过速度不同,也可反应调节紧张和放松的能力:正片通过困难,是放松能力不好,负片通过困难,是紧张能力不好。QA10
老师您好,有个顾客42岁,轻度近视,远处外斜3个棱镜度,近处外斜14个棱镜度,这个年龄适合集合训练还是加棱镜效果好。如果单看眼位,远距外隐斜量在正常值范围内,看近的外隐斜量明显大于看远,这提示我们顾客可能有集合不足,针对集合不足儿童首选是视觉训练,研究表明棱镜不是儿童适当的矫正方式。问题中顾客42岁,出现集合不足,由于是成年人,大部分成年人可能会出现训练效果不明显或不接受训练的情况。所以,我们首先要看其有没有症状,若无症状可正常足矫配镜。若有症状,有条件可以进行视觉训练,若训练效果不明显或不接受训练,也可加缓解棱镜。但警惕加棱镜后的耐受,有可能配戴棱镜眼镜后,所需棱镜会“越带越大”。我们也可让顾客在平时进行简单的集合训练,如笔尖推进,眼盯鼻尖等,这样可以增强顾客的近水平融像能力,缓解看近由于集合不足引起的症状。QA11
一个9岁小孩,调节不足,集合不足!
训练方案:感知训练,灵敏度训练,针对性训练(负镜移近),适应训练(还未进行)。训练6次后复查,灵敏度正常了,BCC也正常了,PRA原来就-0.25提升到-1.00,AMP也就提升了1D,现在都已经训练了10次了,AMP还是没有变化,有时候反而BCC到-1.00,小孩训练做的也非常认真(其它几个调节不足的孩子训练几次就正常了)不知道她这个是什么原因,老师,帮我看看她的训练方案有没有问题,需要怎么改动,谢谢老师!
由于您提供的数据不足,所以没有办法明确给出训练方案,但是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进行多次训练后,部分功能没有提升,或者提升缓慢,最好检查一下是否存在影响视力或功能的眼病。
2、调节幅度的检查是按负镜片法还是移近法?如果是负镜片法检查,可以试试移近法,看看是不是能够达标。
3、您的灵敏度训练与针对性训练的训练效果达到什么程度?一般情况下,对于小孩来讲,调节相关训练中,正镜片训练终点为+2.50D,负镜片训练终点为-6.00D,所进行的调节功能训练是否达标?
4、您所制定的训练计划的难易程度是否符合孩子的基本情况?若训练太简单,则可能无法达到相应的训练效果,若训练太难,则可能出现孩子为了完成训练目标而出现的“取悦”训练师的假象。
5、我们的视功能检查都是主观的检查,很容易受到患者心理的主观影响,很多时候会出现测量误差,尤其是BCC检查。BCC检查会明显的受到例如测量时间、测量环境等的影响。
6、PRA低,也可能是因为正融像功能不好造成的,在训练中要加入融像方面的训练
7、如果可以的话,最好上传全部检查数据,避免出现误诊。
QA12
老师,您好,女孩,8周,近一年度数增长过快,NRA+2.25,PRA-1.00,BCC-0.50,现在孩子在做反转拍训练,还可以做什么训练?1、现阶段,小孩近视增长过快的原因尚未明确。2、我们为患者,包括青少年,进行视功能训练,主要目的为纠正视功能异常,改善症状。如果因为调节滞后、PRA偏低、调节灵活度下降导致近视增长过快通过训练可以防控近视。但近视的病因很复杂,可能是因为其他原因导致的近视增加过快,可以采取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多焦接触镜等来控制近视。由于集合功能检查数据不足,因此没有办法给出明确的诊断。若进行视觉训练,您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情况:若为调节不足,则可以进行感知调节/模糊、字母表、翻转拍、负镜移近、负镜片阅读等训练,需要注意除了训练调节紧张以外,同样要训练调节功能的放松;若为调节过度,则可以进行感知调节/模糊、翻转拍、BOPwalkaway、正镜片阅读等训练,主要训练调节放松能力;若为集合不足,则首选视觉训练,例如Brock线、偏振/红绿立体图、裂隙尺、集合卡、救生圈卡等;若为集合过度,则可考虑给球镜下加光。QA13(标题问题)老师您好,想请教一下需要遮盖健眼的弱视患者遮盖时长怎么定量,有什么原则?谢谢老师!1、遮盖疗法适合单眼弱视患者,在治疗时遮盖优势眼,待视力基本相等后,停止遮盖或减少遮盖时间,恢复双眼视功能。2、遮盖时长与弱视程度和年龄有关,弱视程度深,则延长遮盖时间;弱视程度较低,则缩短遮盖时间;年纪小,为了避免视觉发育期出现遮盖性弱视(即长时间遮盖好眼后出现的好眼视力下降),缩短遮盖时间;年纪大,出现遮盖性弱视的可能性降低,可以适当延长遮盖时间。我们没有具体硬性规定遮盖时长,也与不同的视光师的个人习惯关系很大,您可以参考:年纪较小,3岁以下,对遮盖更敏感,更容易出现遮盖性弱视,一般使用部分遮盖,开始的时候少量遮盖,复诊时观察疗效,随时调整遮盖时间:若弱视眼视力没有改善,则延长遮盖时间,若弱视眼视力提升,则可以继续沿用遮盖时长。3岁以上,若弱视程度较深,视力只有0.1左右,那么可以选择全天遮盖,若弱视眼与健眼视力相差只有3~4行,那么可以改为部分遮盖。3、注意定期复查。每一位患者对遮盖疗法的敏感程度也不尽相同,比较敏感者,弱视眼的视力提高比较快,可以适当减少缩短时间。弱视眼视力提高比较慢,优势眼的视力也没有明显降低,可以适当延长遮盖时间。4、配合训练,可一定程度上缩短遮盖时间。有研究表明,配合有效训练的遮盖,比单纯的遮盖更有效果。配合有效训练的遮盖6小时的效果,与单纯遮盖全天的效果基本一样;配合有效训练的遮盖2小时的效果,与单纯遮盖6小时的效果基本一样。若患者由于上课等原因,造成依从性不高,则可以配合有效训练,缩短遮盖时间,保证治疗效果。QA14店内忙不赢时,往往会选择直接插正度数片给顾客做验光前的放松,请问老师这种操作会出现雾视量过度和放松过度吗?可能会出现雾视量过度,导致没有达到放松的效果,而不是产生放松过度。举个例子:对所有来店顾客插片+2.00D进行雾视。1、双眼近视-6.00的顾客,使用标准的验光流程将视力降低到单眼0.2,双眼0.2~0.4时,所加的正镜雾视量是+2.00D,那么该顾客只需要双眼戴-4.00D的负镜片就可以达到合适的雾视效果。直接裸眼前插片+2.00D,雾视量就达到了+8.00D,雾视量过大,视物过于模糊,会失去雾视的效果。2、双眼远视+2.00D的顾客,直接使用标准的验光流程将视力降低到单眼0.2,双眼0.2~0.4时,所加的正镜雾视量是+2.00D,那么该患者需要在眼前加+4.00D。直接裸眼前插片+2.00D,刚好矫正顾客的远视,雾视量为0,也没有雾视的效果。3、对于屈光参差的顾客,两眼雾视量应该相同,若一眼-6.00D,另一眼PL,雾视量为+2.00D时,应插片-4.00D/+2.00D。直接两眼都插片+2.00D,也是不合适的。4、对于有散光的顾客,雾视时需要加入散光度数,没有只加球镜而不给散光的度数,可能达不到雾视的效果。结合以上举例,给所有顾客直接加某一度数的正镜片是不可取的,建议经过验光,针对性的给顾客雾视。QA15
(问题来自知乎平台)
近视度左右,是一直带着眼镜好,还是光学习的时候带着好?度左右的近视在不戴镜的情况下看书是可以看得清楚的,但是看近时是否需要戴镜不能只由近用视力和看近清晰度决定,还需要参考调节和眼位的检查结果,如果近距离存在外隐斜那么建议看近时戴镜这样可以通过调节带动调节性集合从而维持眼位。因此建议您到专业的视光中心进行详细的视功能检查综合判断看近是否需要戴镜。(习惯用知乎的小伙伴也可以在知乎上搜索“天津万里路视光培训学校”,向我们提问)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欢迎分享给朋友或转发朋友圈
有关观点欢迎指正批评,敬请留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