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视频直播平台
识别小程序,48元永久观看全年48期微课
直播+答疑+大咖公开课
/1/外科
80%是间歇性外斜,可能一直维持间歇性斜视状态,有的患者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恶化(变成恒定性的),通常那些意识不到自己什么时候是斜着的患者,更有恶化的可能性。问诊时可以询问患者是否直达自己眼睛外转,是否可以自主控制。如果患者有意识进行自主控制,那么更有利于进行训练。症状:1、影响美观性;2、在光亮下习惯闭一只眼睛;3、晚上开车容易复视,因为暗环境下容易失去一些周边融像线索;4、50%的外斜可能伴随垂直斜视,必要时可以佩戴垂直棱镜。外斜治疗:1、屈光矫正:近视、散光、屈光参差均建议全矫;低中度远视可降低1.00D~1.50D配镜,注意两眼降度相同;高度远视由于调节反应没有建立完全,建议全矫,最多降低+1.00D。
2、过矫负镜:通过过多使用调节带带动调节性集合从而一定程度控制外斜,但需要注意过矫负镜引起近视增长问题,因此慎重使用。
3、棱镜:如果伴有垂直斜视患者,可考虑加垂直棱镜有利于训练。水平斜位较大者,可以先给予棱镜,并配合训练。逐步降低棱镜。
4、遮盖:干扰了间外的感知适应,去除抑制或复视发生。
5、视觉训练:更好的控制集合,破坏斜视的感知适应,加强正常的感知融像,建立更好的运动融像。
6、眼外肌手术:适用于恒定性外斜,间歇性外斜>30?的斜视和出现频率>50%。以上治疗方法中,视觉训练和手术属于主动治疗,其余均属于被动治疗。视觉训练和手术治疗也可以配合开展。如接受过视觉训练的患者建议停止训练3~6个月后进行手术。在手术效果稳定后可配合进行视觉训练。/2/间歇性外斜术后视觉训练视觉训练一般流程1、脱抑制,建立复视意识A)从高对比度的目标开始:这一阶段训练中有个一非常经典的“暗室中的蜡烛”训练。在一个暗的房间里放蜡烛,蜡烛放在3米及以外。让患者遮住一只眼睛10秒及以上,然后慢慢去掉眼前的遮盖,由于斜视存在患者会看到两个蜡烛。在完全黑暗的房间,很难抑制闪烁的蜡烛,所以他们会复视,这就是复视意识。
B)更自然的目标:从暗室里的蜡烛,进一步到正常光下的蜡烛,从将蜡烛作为注视目标,进一步到正常目标。
2、近距离视觉训练方法与集合不足的训练相似A)第一阶段,集合、调节匹配训练:聚散球、集合卡B)第二阶段,相对集合训练:偏振或红绿立体图训练C)第三阶段,开放空间的相对集合:例如裂隙尺,救生圈卡,偏心圆卡。3、用散开过度的训练方法增加远距离集合训练A)提高感觉和运动融像:侧倾斜实体镜,brewster立体镜B)提高自由空间的感觉和运动融像:远距离偏心圆卡或救生圈卡。
/3/案例分析初查患者女出生年月:.9就诊日期:.12外斜,年第一次斜视手术,年第二次手术后继发内斜,双眼外直肌功能落后,年第三次手术右眼内直肌回退5.5cm。无其他全身病史及屈光不正家族史。
屈光度远视力OD:0.63OS:0.8近视力OD:1.0-OS:1.0-原镜处方OD:-3.25/-3.75XOS:-3.25/-3.50X主观验光OD:-3.25/-4.00X(1.0-)OS:-3.25/-4.00X(1.0-)视功能检查Worth-4:5/4立体视:有远UCT:微外→中近UCT:外→中远眼位:-20△近眼位:>-30△AC/A:梯度法未测出远BI:X/20/9远BO:X/18/12近BI:X/32/24近BO:X/25/10NPC:>15cmNRA(20/40):+2.25PRA(20/40):-2.00(OD-1.25OS-3.50)BCC:+1.25Flipper(20/40):OD:0(-)OS:19OU:16训练过程该患者已经完成5个阶段的训练(每个阶段为12次,3个月训练)训练周期较长,由于文章篇幅有限,因此将每个阶段主要训练内容进行概括写出,具体训练方案可通过腾讯课堂收听。最近一次复查家长主诉:患者眼位自主控制很好,症状明显改善Worth-4:4立体视:有远/近UCT:不动ACT:外→中再UCT:不动远水平眼位:-11△近水平眼位:-13△AC/A+1.00:-18△-1.00:-8△远BI:X/22/20远BO:X/31/21近BI:X/28/25近BO:X/37/31NRA:+2.50BCC:+0.75DPRA:-3.00(OD:-6.75OS:-7.00)Flipper:OD:22OS:23.5OU:21.58△BI/BO:17cpm(BI困难)撰稿:王琦;校对:裴颖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欢迎分享给朋友或转发朋友圈
有关观点欢迎指正批评,敬请留言
▼点击下图,了解课程详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