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里的她百年美术中的女性形象

《中国美术报》第期封面

艺术里的她——百年美术中的女性形象□本报记者贺玮/策划年9月,第二届国际共产主义妇女代表会议在莫斯科举行。会上,保加利亚的女共产党人建议,为了纪念俄国女工在年二月革命中的英勇斗争,把每年的3月8日定为国际妇女节。会议采纳了这个建议,通过决议将这天定为国际妇女节。年来,全球的妇女运动此起彼伏,女性在争取各项平等权利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在中国,妇女运动和国家的革命事业与现代化进程始终息息相关;百年妇女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也紧密相连。年来,艺术作品里的中国女性形象变化成为了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映射出中国的社会变迁以及文化观念的演变。20世纪20年代,国内美术专科学校开始招收女生,上海美专开全国之先例,首次招收12名女学生,实行男女同校,掀开了中国现代女性艺术的第一页。女性艺术家走上历史的舞台,打破了清末民初“美人画”的女性想象,以女性的视角塑造了现代闺秀、“五四”新女性、现代城市女性等形象。这股由女性艺术家主导的女性肖像画创作热潮是女性开始获得平等的社会地位后对自我世界的关照和表达,是这一时期新女性形象的代表。20世纪30至40年代,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艺术作品中的女性也充满了流离失所的苦难形象和参与民族救亡的反抗者形象。

潘玉良自画像油画90cm×64cm年

—年新中国美术中的女性形象被学界认为是以男性为楷模的“铁姑娘”,女性作为劳动者、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姿态出现,具有健康、爽朗、质朴、勤劳、有力的特点。学者们认为,这种艺术形象的普遍性正是在“男女都一样”的口号影响下的一种反映,这在当时有其特殊的时代意义,但用当代女性主义的视角来看则在无形中遮蔽了女性的自身意识。同时,女性形象在此期间也有一个从家庭形象走向社会形象的转变过程。改革开放以后,思想的解放使得大众的审美品位和观念发生变化,女性形象开始反映自我意识的觉醒,并走向多元化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得到传播,中国的女性艺术在文化交流中萌发,女性艺术家开始自觉地塑造极具女性意识的“自我形象”,她们以颠覆性的和私密化的形象塑造表达了对传统男性视角下“女性气质”的坚定反驳。进入21世纪,女性形象出现了一个新的类型,即无名的、群体的女性形象,描绘了不同阶层、各行各业女性的生存状况。今天,70年代末到90年代出生的新一代艺术家则在更加平等自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女性权利似乎已经不是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他们深受流行文化的影响,塑造了一批卡通化、小清新、去性别化的女性形象。此外,在主旋律题材的美术作品中,新时代女性劳动者、科学家、学者的形象层出不穷,女性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家经济、文化、社会事务中。

闫平自画像油画50cm×40cm年

在本期“百年美术中的女性形象”专题中,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姚玳玫、中央美术学院理论出版部主任红梅以及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的批评家、策展人艾蕾尔就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这些形象照见出民族、国家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用艺术的方式为我们构建一个更加包容、更加平等、更加文明的时代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姚玳玫

“个人”发现与自我画像:

—年女性艺术家笔下的女性形象

红梅

从家庭向社会的转变:—年的女性形象

艾蕾尔

从“女权化”走向“去性别化”:改革开放以来女性主义艺术中的女性形象

《中国美术报》第期美术聚焦

“个人”发现与自我画像:—年女性艺术家笔下的女性形象

姚玳玫

清末民初,洋画在上海流行。为商业利益所驱动,作为广告的以美人肖像为主体的月份牌画率先风靡,郑曼陀、丁悚等是当时最受欢迎的月份牌画作者。美人画不仅为月份牌所青睐,也为各种消闲类杂志所喜用。陈抱一说:“我记得那个时期的杂志,刊物的封面画,有许多丁悚所作(例如小型文艺杂志《礼拜六》等)。那个时期,大概也是杂志流行起彩色封面的时候。……陈泊尘,也画过许多时装仕女画,京剧名伶写生等等。……他的画法,已呈现了脱俗的新趣,色调颇精致美丽,而且富于热情和高雅气品。”美人画的风行营造了一种视觉环境,带动了以女性为叙述焦点的绘画风气,为现代女性肖像艺术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潘玉良顾影粉笔画引自《妇女杂志》第15期第7号,年

更有趣的是,20世纪上半叶的女性肖像画,多出自女性艺术家笔下,这与“五四”时期个人主义思潮涌荡有关。欧洲的个人主义诞生于公元年前后。这个时期,镜子的发明使人们第一次从镜中看到自己清晰的面貌。之后,镜子成为欧洲世界重要的文化象征物,从一种“器物”发展为一种“概念”,镜象理论正是关于这方面的演述。镜让人们认识自己,画出自己与他人的界限,构造关于自我与他者的种种喻说,人的自我感由此确立。由认识自己而画自己,自画像成了欧洲年之后绘画的一种流行样式。个人主义思潮的兴起,无论在欧洲还是在中国,都有过一个强调艺术是自我摹写方式的时期。20世纪前20年,是中国现代女性美术起步的阶段。女学兴起,西画素描、写生技法引入学堂,严格的术科训练,使女性的自我摹写成为可能。年上海美专首次招收女学生,科班教育促使女性绘画技能迅速成熟,洋画技法的学习带来肖像画和自画像的流行,早期女学生就受惠于这一环境。年4月,民国教育部主办的首次全国美术展览会在上海举行,有30多位女子的近百件作品参加了是次展览会,那是年起步之后近10年女性美术教育总实绩的一次展示。其中,研习西画的女画家潘玉良、蔡威廉、方君璧、方匀、周丽华、翁元春、唐蕴玉、梁雪清等,多数以肖像或自画像参展,显示了早期女性艺术家笔下女性形象塑造的特色。

蔡威廉自画像引自国立西湖艺专“艺术运动社”展览图册,年

在该次全国美展上,潘玉良的几幅人物画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piaop.com/xsssf/83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