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花丛中
——我的教育经历
东胜区福兴小学
马建秀
“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批骏马任你挑选;不要去刻意巴结一个人,用暂时没有朋友的时间,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待到时机成熟时,就会有一批的朋友与你同行。用人情做出来的朋友只是暂时的,用人格吸引来的朋友才是长久的。所以,丰富自己比取悦他人更有力量。”—屠呦呦
人们把教师比作园丁,那可爱的孩子必定是园中的花朵。园丁是辛勤的工作者,是园林的守护者,是荒原的开发者,是植株的研究者……
法国著名作家、教育家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教师只有自己的心里阳光千丝万缕,才能普照孩子的心房。“阳光”涉及的范围很广,比如爱心、智慧、学识、品德、技艺、经验、思想等等。
一、教育理念身为人师,我深刻地懂得自己的职业对象不是工具,不是无生命的物质材料,而是活生生的、富有个性和思想的生命。
在教学工作中,我能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汲取他们的意见,视学生为自己的亲人,努力走进他们的心灵,做他们心灵的引路人。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带过了4轮学生,他们如今都走上了各个岗位,从他们新年的祝福短信中,即可窥见对我的感恩之情。在25年的教育经历中,我笃信:如果教育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教育的效果则会大打折扣。
身为人师,我懂得自己的任务不该专“教书”,只做“经师”,还要育人,做“人师”。
一直让自己的学生不该只读书,还要学习做人之道。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在应试教育走上素质教育的过称中,我一直秉承把育人放在首位,不看中分数,不急功近利,不把学生当成试验品和牺牲品。在我的教学中,能跳出数学教数学,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能学到其他学科知识,拓展知识面。每一学期结束,我要求学生写一篇本学期学习体会或是收获,再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并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了解数学文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得到发展。
身为人师,我懂得“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要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启迪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学生思想品德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感染而成的。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为人师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响学生。首先从仪表上严格要求自己,太过保守有脱离时代之嫌,太过时尚又有不够端庄之惑。所以每天都是穿着整洁的职业装上台,穿得不土、不俗、不艳、不露,给学生留下成熟、稳重的印象。
其次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学生,一直坚持提前一分钟进教室,如果偶尔迟到了,也要真诚的说声对不起。要求学生做好什么,自己先做好,真正做到率先垂范。要求学生什么时候写好作业,我必定在那个时候检查,长此以往,不完成作业的学生几乎没有。
身为人师,我懂得培养教育人如同种殖花木一样,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予施肥、浇水和修剪。
不要把孩子看成是等量齐观一个模子脱出的砖坯。如白居易所言:庄生齐物同归一,我道同中有不同。遂性逍遥虽一致,鸾凰终校胜蛇虫。我能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身为人师,我能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爱学生,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触及灵魂、动人心魄地教育过程。
以热爱每一个学生为己任,包括学生的差异和缺点,不仅要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和人格不健全的学生更要多一份偏爱。我一直认为,“好”学生谁都能教好,教好“好”学生的老师不是好老师,能教好“坏”学生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我不头痛自己班差生的数量,把差生当做一种资源而不是弃之一隅的废品。当几个班主任因为一个差生而抓阄时,我说不用抓了,给我吧;当几个人老师为差生的成绩争论不休时,我说别争了,既然是咱们班的孩子,就算入总成绩吧……更懂得微笑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只用微笑说话的人,才能担当重任。年我所带过的毕业班,有一个孩子在毕业前夕给我提个意见,说老师,你哪都好,就是不爱微笑。当时我一怔,是这样吗?我开始回忆我以往的一幕幕,他还真没说错,我确实不怎么爱笑。从此我开始微笑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在他们心中播撒爱的种子。孩子们下课都凑在我身边,有捶背的,有和我聊天,有问问题的……
身为人师,我懂得终身学习的意义。“教书者先强己,育人者先律己”。
要求自己不能在一纸文凭上耗尽终生,不能在功劳簿上好逸恶劳。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是小溪,是河流;要给孩子一个智慧的头脑,自己必须是一个“点燃智慧”的火把。我坚持每天读书,把读书当做消遣和乐趣,每天背一首唐诗宋词,没课写一篇教学反思,每月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每学期至少上一堂精品课。只有终身学习的人,注意积累百科知识,奠定深厚的功底,在课堂上才能厚积薄发,得心应手,让学生如浴春风,而不是如坐针毡,度日如年。
在学科教学方面,主张“大数学”教学理念,跳出数学教数学,做到和其他学科的融通关系。否则在自己学科的井里坐井观天。观察物体、拼音左右、循环小数、体积容积、体育课的左右、亿以内数的改写、四舍五入、年与日、克和千克、权然后,度然后……面积,几何一词,轴对称图形,桂林,美术,7的乘法口诀。今年7月12号,受常州大学尝试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邱学华教授的邀请,在通辽市扎鲁特旗参会并受其亲自指导。
二、典型事迹他,是一个刚入校几天就人人皆知的哭王,他是一个在校长面前“揭发”老师的告状者,他是令老师下不来台的肇事人,他是性情孤僻的学生。
入学的第一节课,我们要进行常规教育。当我走进这间教室,那如荑的面孔,那稚嫩的声音,那纯净的目光,折射着生命的质感和成色。我深知第一印象对人是多么的重要,所以在学生面前尽量打造完美,努力做一个既让他们喜爱又尊敬的教师。
我的目光突然停滞在一张面孔上,他是那样的与众不同:一双对眼,看似神情呆滞,其他孩子坐姿都如挺拔的小树苗,唯有他像一颗倒伏的树。他给我的第一感觉,是IQ出了问题。心里揣摩着,有这样一位学生,会给成绩拖后腿的。我的第一节课因为碰撞这样一双目光而内心纠结,他让我第一个记住了他的名字。
生命的深刻表情是忧郁,对一个八岁的孩子来说是残酷,孩子们灿若朝花的笑容更反衬出他的别样。
他是典型的孤僻型性格。不和同伴做游戏,不和老师交流,不接受别人的帮助,遇到一点困难就张嘴大哭,只有哭时会滔滔不绝的陈述他的理由。我发现他的语句很有逻辑,而且惯用手舞足蹈的方式来加深别人对他的信任。
一次上课,我发现他窝在课桌底下好久没起来,走近他才知道在找橡皮。我要求他坐好,他慢腾腾的起来,然后身体给了我度大转弯------背对着黑板坐。我把他扭过来,他又转回去。批评他,他突然嚎啕大哭,我只好软语哄着。他越发目不斜视,怎么都哄不好。这下课堂乱了起来,同学们都议论纷纷,用一双异样的目光看着他。
我凉在教室下不来台了,教师的威严一下扫地。从教这多年,第一次遇到这样棘手的问题,遇到这样难缠的学生。如果不了了之,以后我还怎么在教育他,还怎么教育全班的学生。还是保护教师尊严为当紧。
我让班长找来班主任老师,她的一声喝令,他竟乖乖的转过身来,像电钮的控制般灵。对我的态度是不屑一顾,眼皮也不抬。
下课,我把他领到办公室,用温和的态度和他交流。开始他睥睨的眼睛环顾左右,不肯目视我,对批评也拒不接受,那神情和气势,超出一个小孩子的年龄范围。我突然想起“摸一摸小男孩的头是上帝降临了”这句话。轻轻抚着他的头,他并没有反抗,脸有些羞红。他的面部表情开始变化,由漠然置之到开始倾听,而后又出现惭愧的神色。我小心的走入他的心灵世界,感知细微的变化。
针对别人不能摸他的东西、不接受批评,不接受别人帮助的行为,让他发表自己的看法。他说,在家里,爸爸妈妈都听他的,从来夸他,觉得他什么都是最好的。我从正面引导教育他,告诉他,来到学校,你是大集体中的一员,不像在家里了,应该改变以前的想法。就势和他谈去校长那“揭发”的事。(体育课上,他流鼻血了,满校园嚎啕大哭不止,惊动了校长,说我们留家庭作业多,写到晚上十二点,上火了。一年级不允许留作业,校长不找我们才怪!其实他说的都是谎言)我说,你听过说谎的孩子被狼吃这个故事吗?他摇头。我说,小孩子不说谎老师才喜欢。他轻轻的点头。
那时候他每天最少哭一场,每次见他,脸上泪痕都是阡陌纵横的,整个蝴蝶脸,看着很好笑。我轻轻的为他拭去泪滴,握着他的小手摩挲他,他向我哭诉别人是怎么欺负他,他委屈极了。那小模样,使人顿生怜爱之心。
和他肢体上的接触,犹如春风春草的轻微触碰,他心灵的秘密隐约相见。我发现他喜欢表扬,喜欢与众不同。比如:他喜欢数学趣味题,总是有独到见解;他喜欢讲故事,绘声绘色,声情并茂。我适时的对他给予表扬和鼓励。
下课他开始慢慢靠近我,看到别人小朋友给老师捶背,他也跃跃欲试,我给了他这个机会,在这短短的几分钟,是我和他心灵沟通的最好契机。他和我讲家里学校的小事,我做他热情的听众。我小心翼翼的在他的心弦上寻找可以共鸣的东西,找到了它,也就“征服”了他。这孩子有独到的想法,只是找不到倾诉的对象,我感觉,通向他心灵的秘密花园,已经出现了熹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