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社会的未来。又有句老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保护好孩子的眼睛是每位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昨天我科小儿眼科方面的专家张扬主任接受云南新闻广播节目采访,给大家谈了儿童眼病中的常见病——斜视和弱视。
名医档案
张扬,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昆明医院眼科斜视与小儿眼科专业组主任,中国儿童眼保健协会成员,云南省近视防治专家组成员,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云南省重点专科骨干成员,云南省全民健康促进工程眼视光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眼整形美容协会理事,云南省医疗美容协会委员,云南省微量元素研究会理事。
诊疗特长:斜视与小儿眼科、眼视光学、眼整形美容。
斜视和弱视是什么疾病,怎么形成的吗?
斜视与弱视是小儿眼科中仅次于屈光不正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儿童时期导致视觉发育障碍最主要的眼病。斜视就是指两眼注视状态下出现的偏斜,比如我们常说的斗鸡眼(内斜视)、斜打枪(外斜视)等,斜视分成很多种类型,例如根据偏斜方向分为内斜视、外斜视和垂直斜视等,根据发病时间又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斜视属于眼外肌疾病,一方面影响外观,另一方面会造成视力和立体视觉的发育障碍。
弱视就是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内,各种原因使眼球内、外部的视觉环境发生异常,造成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从而导致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弱视是儿童视力低下的最主要原因。儿童不同年龄段视觉发育是不同的,我国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在国内进行了以人群为基础的大样本儿童视力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并结合国外同期的研究成果后,制定了我国目前使用的年版的弱视诊断专家共识。共识中弱视的定义为: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未矫正的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为弱视;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及以上,视力较低眼为弱视。不同年龄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年龄在3~5岁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5,6岁及以上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7。
斜视和弱视是否有什么联系呢?
儿童斜视容易形成弱视,造成视力无法正常形成。儿童斜视的患病率非常高,在人群中约3%左右。斜视发生后,外界物体形成的影像不能很好地投射到斜视眼的黄斑,视觉的传导不能有效刺激大脑视觉中枢,故形成弱视。儿童斜视与弱视就像一对孪生兄弟,所以我们经常看到许多斜视的孩子伴有弱视,而许多弱视的孩子同时伴有斜视。
小孩子发生斜视与弱视以后有什么危害性?为什么儿童斜视弱视要尽早治疗?
斜视是儿童视觉发育期的常见眼病,是一种与心理健康行为相关的疾病。斜视会损伤双眼视觉功能,引起视力障碍和立体视丧失;斜视患者经常为他们的外貌感到羞愧,也经常遭受各种社会心理和情绪问题,如自卑、焦虑、人际关系脆弱、消极的社会偏见,以及在就业、交友、婚姻等方面遇到困难。斜视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十分重要,不仅有利于外观的恢复,而且有利于患者双眼视功能的恢复。很多斜视患者小时候未诊治或家长不重视,长大后往往只能够进行外观矫正,而视力及立体视无法恢复,造成终身的遗憾!
弱视也是一种影响儿童视觉发育及视功能的常见眼病。1.弱视会导致视力永久性低下,超过12岁恢复困难。2.无立体视觉,对物体没有立体的感知力,行走时不能及时避让危险,不能驾车,运动中无法判断物体的距离和空间位置。3.弱视合并斜视、白内障、上睑下垂等影响外观,孩子容易发生心理疾病。4.弱视还可能伴随注视异常、色觉异常、对比敏感度下降等。弱视造成视力低下和没有完善的双眼视功能造成孩子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今后无法从事大部分对视力要求高的工作。严重影响成年后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
这里我们提出视觉发育的两个时期:0-12岁是视觉发育的敏感期,而0-3岁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内,视觉发育最快、可塑性最强,容易受到异常因素影响而形成弱视,同时也是弱视通过治疗最容易恢复的时期。如果儿童弱视没有被发现或未被治疗,长大后发展成不可逆视力损伤。所以说早发现早诊断对于弱视的疗效至关重要,治疗年龄越小越容易恢复双眼视功能。
斜视与弱视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我们生活中的哪些行为可能导致斜视与弱视?
经过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斜视的发生和家族遗传史、种族、基因易感性、屈光不正、孕期吸烟、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神经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家族遗传史和眼部的屈光状态异常(近视、远视、散光)。
白种人中远视发病率相对高,而黄种人中近视发病率高。一位瑞典学者发现,有斜视家族史及远视+3D的儿童斜视的患病风险比正常者增加了4~6倍。我也曾在西双版纳7-15岁的学生中调查发现,直系亲属中有斜视或外斜视的,发生斜视或外斜视的危险性增加了1.68倍;随着近视和远视的度数增高,斜视的患病风险明显增大了。对于外斜视,高度近视的患病风险比低度近视高了将近5倍,所以这也可以解释这几年随着近视患者的增多,外斜视发生率为什么会增多。而弱视的发生和屈光参差、斜视、屈光不正(远视、近视、散光)和形觉剥夺(上睑下垂、先天性白内障、角膜病变等)等因素有关。澳大利亚学者研究发现弱视发生的危险因素按从高到低依次为屈光参差、远视、斜视、散光。
我自己也在研究中发现,屈光性弱视(屈光参差、屈光不正)在弱视中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80%左右。高度远视和弱视、≥1.0D的屈光参差是弱视的危险因素。
斜视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斜视一经确诊应该立即治疗。对斜视而言,治疗包括屈光矫正、手术、视功能训练和药物。除了少部分斜视(例如屈光调节性内斜视)单纯采用配镜外,大部分斜视均需要手术治疗方能痊愈。早期的手术能阻止斜视性弱视的发生,术后有效的配镜和训练能加快儿童视力和视功能的恢复。但不同类型的斜视,治疗方法和时机有所不同。例如先天性内斜视2岁以前手术矫正预后较好;后天性内斜视常合并远视和弱视,首先进行屈光矫正和弱视治疗,再进行手术;间歇性外斜视在4-5岁视觉发育成熟后手术较为安全;知觉性内、外斜视先要去除病因,治疗弱视再进行手术;麻痹性斜视发现后需尽快手术以免形成弱视等等。当然,具体的手术原则和方法由专业的医生来把握。
弱视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对于弱视而言,治疗的目的一是恢复单眼视力,二是恢复立体视。治疗效果和年龄、初始视力、弱视类型、屈光状态、弱视的深度、注视性质和患者的依从性有关。根据一些临床经验,3-6岁发现,治愈率90%;6-9岁发现,治愈率60%;9-12岁发现治愈率30%;12岁以上治愈率不足3%。
3-8岁是弱视诊断和治疗的黄金时期,因此及早发现,抓紧治疗才是关键。目前治疗最有效的方法针对弱视的病因进行治疗,例如斜视性弱视主要治疗斜视,屈光因素引起的弱视要屈光矫正,形觉剥夺性弱视(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等)要首先治疗白内障、上睑下垂矫正。弱视治疗的方法最有效的是验光配镜和遮盖,在此基础上进行弱视训练。因为弱视的治疗时间较长,恢复较慢,治愈平均时间在3年以上,由于个体差异,治愈时间短到3个月,长到7-8年。即使视力达到正常,也要观察3年不再复发才算弱视真正治愈。所以治疗的难度要远远大于斜视。这里就要提到患者依从性的问题,弱视中治疗最困难的就是遮盖,需用眼罩遮盖好的眼睛,强迫使用弱视眼,每天至少6个小时,达3个月以上,很多患儿不配合或难以坚持。在家里需要家长监督、鼓励,可以采用一些物质奖励的方法,或注意转移的方法,比如带孩子去旅游、逛街、做他们喜欢的游戏;但是在学校,弱视遮盖的孩子因为受到同学的取笑而不愿意遮盖,这就需要我们的学校、老师和同学们多一些理解和关爱,不要对这部分孩子歧视,要多鼓励和支持他们,同时老师也要给同学们增加一些弱视方面的知识,这样大家就不会对弱视治疗的孩子投以异样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