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手术不开刀,一根ldquo内镜

近日,我院神经外科成功为一例左侧基底节区巨大脑出血的特殊患者,实施“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患者血肿全部清除,术后恢复良好。

小伙伴要问:

为什么“特殊”呢?

67岁、体重46Kg,

意味什么?

年龄大、身体条件差、恢复能力弱,血小板低,术中容易出血……尤其是大脑手术,风险更大!!

大脑,开刀?

神经外科专家组开展术前讨论,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最后决定为患者实施“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由神经外科主任高利民主任医师、李永恒主治医师、袁烨主治医师、刘军医师为其手术。

什么是神经内镜手术

神经内镜像是一双会移动的眼睛,它可以通过手术狭窄的腔道进入,并且可以在病灶内随意转弯观察,能达到“抵近、放大、无死角”的观察效果。

神经内镜手术是在内镜监视下进行操作的,并且不需要对脑组织过度牵拉,最大限度降低脑挫伤和脑水肿的发生几率。

神经内镜能够置入血肿腔内进行多角度观察帮助清除显微镜视野盲区内的血肿,增加血肿清除率。

为什么不选择传统手术?

传统手术方式有两种: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采用全麻下大骨瓣开颅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在显微外科技术下清除血肿并止血。

但这类手术对病员创伤大,恢复慢,特别对于高龄病员,个别血小板减少的病员,他们对手术的创伤打击力低,存在着手术禁忌。

运用神经内镜辅助脑内血肿清除术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不仅可以避免开颅手术大面积脑组织暴露和损伤,而且可利用神经内镜的良好照明和扩大视野的作用,清晰分辨血肿和脑组织的边界,做到对血肿清除同时,避免对周围脑组织的损伤。同时对显微鏡下难以直视的病灶死角,进行观察和处理,进一步提高了手术质量,降低手术并发症。

神经内镜手术的优越性

1.对组织损伤小,符合微侵袭神经外科的原则。

2.很多病变仅需通过颅骨钻一孔或开一小骨瓣把内镜导入颅内,不需要大骨瓣开颅,通过影像暴露颅腔的特定部位,减少了开颅手术的损伤。患者术后康复快。

3.内窥镜与功能磁共振影像技术、超声导引技术、立体定向技术,可准确定位病变的范围、大小、形态、性质,设计避开功能区的手术入路,引导脑内窥镜准确到达病变部位,进行操作,避免了颅内脑组织、神经和血管的切开、牵拉和暴露时的损伤。

4.直视观察手术野和病变,避免颅内或脑内操作的盲目性。

5.简化手术操作过程,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

者住院周期。

温馨提醒

近日气温骤降,天气干燥,早晚温差较大,对于老年人来说这样的季节尤其应注意预防脑出血。

在日常生活中,

预防脑出血特别应该注意:

监测血压

老年人一旦被确诊患有高血压,就应坚持服药物治疗,并定期复查。 

保持心情愉悦

做到心境平和,淡泊名利,知足常乐。调情志保持乐观情绪,避免大喜或盛怒。人的情绪安然,就不会引起血压升高,从而也就减少了脑出血的发病几率。   

合理膳食

择饮食在饮食上,老年人应做到低脂、低盐、低糖,少吃动物的脑、内脏,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搭配适量的瘦肉、鱼、蛋等。由于吸烟、饮酒均可引起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加速动脉硬化,因此,冠心病、高血压及脑动脉硬化患者应戒烟酒。 

劳逸结合

免劳累老年人应尽量避免体力和脑力劳动过度。超负荷的工作可诱发脑出血。 

预防便秘

用力排大便极易使脆弱的小血管破裂而引发脑出血。老年人预防便秘,可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芹菜、韭菜、水果等。也可做适当的运动及早晨起床前腹部的自我按摩。

避免跌倒

多数老年人都患有脑动脉硬化,加上血管壁较脆弱,若不小心跌倒,易造成颅内血管破裂,引发脑出血。因此,老年人在日常活动和锻炼时要特别小心,避免跌倒。 

补足水分

体内缺水时,会使血液变稠,血流变慢,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几率。因此,老年人要养成平时多饮水的习惯,特别是晚睡前、晨起时,饮1~2杯温开水,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注意保暖

寒冷可引起血管收缩,血压上升。所以,老年人在寒冷的秋冬季节要注意保暖,使身体适应气候的变化。此外,还要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一些适宜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做广播体操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另外,脑出血往往会有一些先兆,如无诱因的剧烈头痛、头晕、晕厥、呕吐等。若发现这些情况,老年人应及时就医。

目前神经外科已完全常规开展各种颅脑创伤手术、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各种脑肿瘤、椎管肿瘤、动脉瘤等高难度手术。

脑外科-

来源/脑外胸外科撰稿/李永恒

审核/高利民编辑/文化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piaop.com/xsyjz/61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