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用眼视物,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双眼视力达到1.0以上,不用依靠眼镜就能自在地看见这个美好的世界。
然而,仅仅这样,我们就一定能保证获得良好舒适的视觉体验了吗?是否也有人即使拥有最佳视力,却仍然没办法正常观看3D电影,感受3D立体效果的逼真震撼呢?视觉功能,可没你想象中那么简单!
视力=视觉?
事实上,视力和视觉是不同的概念。
视力,又称为视敏度,指的是眼睛辨认外界物体的能力,包括中心视力与周边视力,是最广为人知的,也是检查最方便简捷、最基本的评估指标。正常情况下,我们在出生后看到的并不是完全清楚的世界,随着之后的成长发育过程,在5~6岁左右我们的视力应达到0.9~1.0。
相比之下,视觉所涵盖的信息则更为复杂全面,需要大脑高级中枢对双眼所获得的光学信息进行整合加工、综合分析,形成一个完整、具有立体视感知觉影像的过程。
视力正常=视觉功能正常?
临床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许多患者,虽然双眼视力正常,但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尤其是近距离操作时容易出现头晕眼花、重影,或者看见的视物都是简单的平面,没办法形成立体感知。
这些现象的产生,都是因为他们的双眼视觉功能出现了问题。
双眼视觉功能通常分为三级
01
同时视:双眼能同时感知外界物象,采集外界信息,是最基础的双眼视觉功能
02
双眼融合:双眼感知的物象融合为一,单一成像,避免重影复视带来的干扰
03
立体视觉:所感知到的物象具有了三维空间深径觉,由单一平面视觉,转换为更加丰满的立体感知
双眼视觉功能异常应当尽早纠正
双眼视觉功能异常主要包括非斜视性异常及斜视引起的视功能异常。
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功能异常,主要表现有视物模糊、视力波动、眼痛、头痛、串行、无法长时间阅读等等,往往与我们眼睛的调节、聚散功能异常有关,在医院进行视功能、验光等相关检查后,可以通过矫正屈光状态、佩戴缓解棱镜、进行视觉训练等方法得到改善。
还有一部分人,因为斜视,眼位偏斜,例如平常大家最熟悉的“对子眼”,外界物体不能在视网膜正常对应点上形成物象,可能出现复视、单眼视觉抑制等。此时,这类患者无法单纯依靠配镜等措施改善症状,必须进行斜视矫正手术,不仅是为了纠正眼位,改善外观,更重要的目的就是帮助尽可能更快更好地恢复双眼视觉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丁翌
指导老师:谭星平
科普视光讲堂
没时间解释了,快长按左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