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生理性黄疸是指因其胆红素代谢尚不完善而引起的暂时性黄疸,并不是由于某些病理因素所致,据有关统计资料报道,约80%的新生儿出生后2~3天会出现黄疸,但大部分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10~14天会自行消退,早产儿2~3周消退,个别可晚至4周,在此期间,一般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症状。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发生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
1)胆红素产生相对较多,新生儿红细胞寿命短(70~90天)循环中的红细胞数量多,因而红细胞破坏多,胆红素产生就多。
2)肝细胞受体蛋白缺乏,肝细胞胞浆内Y.Z蛋白含量低,故对胆红素的摄取能力不足。
3)肝脏酶系统发育不完善,由于肝细胞内形成结合胆红素的酶系统不成熟,主要是微粒体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含量及活性均低,使未结合胆红素转变为结合胆红素的过程受限。
4)胆红素排泄障碍,肝细胞对结合胆红素的排泄有暂时性缺陷,胆红素产生过多时可致暂时性肝内胆汁淤积。
5)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刚出生的新生儿肠道无菌,无尿胆原形成,小肠腔内的葡萄醛酸使结合胆红素脱去葡萄糖醛酸重新未结合胆红素,大大增加而出现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主要表现:
1)出现早
2)黄疸重
3)进展快
4)持续时间长。
病理性黄疸常见于:
1)母乳性黄疸,因吃母乳而发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性转移酶的活力,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
2)胆道梗阻,胆道畸形
3)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吉尔伯特(Gilbert)病及Dubin-Johnson二氏综合征引起的黄疸和新生霉素引起的黄疸,都是肝细胞内胆红素结合障碍,胆红素代谢缺陷所造成的。
4)严重心脏病患者心力衰竭时,肝脏长期淤血血肿大,可以发生黄疸。
5)药物性损害,有些药物如:氯丙嗪,苯巴化妥类,可至中毒性肝炎,血清转氨酶升高明显,皮肤巩膜黄。
6)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胞感染等原因,使得肝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肝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等。
不论是何种原因,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较差,除了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还可能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面对宝宝的黄疸不要紧张也不要着急,是生理性的自然会消除,是病理性的就抓紧时间治疗,平时注意仔细观察,精心护理。
平衡针灸干预例新生儿黄疸1、一般资料:
1.年9月以来,我接诊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女性81人,最小年龄20天,最大年龄天
1.2主诉:家长代诉,孩子时而干呕,腹胀,厌食甚至拒乳,烦躁哭闹,有的精神萎靡,轻重不一。
2、西医诊断:
病理性黄疸,有的B超显示肠积气,还有胆道不完全性闭锁,以及黄疸病因待查等等。
3、师父提出的现代中医诊断:
3.1一看:患者额,颊,胸巩膜黄染,重者鼻翼两侧出现黄色颗粒,精神差
3.2二听,家长说,孩子干呕,时有呕吐(但不是溢乳),厌食,甚至拒乳,烦躁哭闹
3.3问,省略,因为家长已代主诉
4、判断:病理性黄疸
5、干预:现代针灸学的干预方案:
5.1治疗原则:通过外周靶点进行飞针,在大脑中枢调控下,启动自身的基因修复程序。
5.2平衡针选取靶穴,胃病穴(消化系统要穴)
5.3平衡针施针手法,用一次性平衡针(飞针时间控制在1秒内)
5.4平衡针治疗参数:2天一次,以患儿病情定周期。
6、交代,对患儿母亲要求,不要感冒,不要吃南瓜,胡萝卜,橙子,要观察孩子,每天要看患儿的大小便颜色和量等。
典型病例摘要一、姓名庄墨彤(化验单是母亲名字,医院医院提供,其本院正常值为umol/L),女孩年龄30天。就诊时间.8.2号。主诉母亲代诉,孩子哭闹,肛周皮肤糜烂,皮肤黄,局部有黄色颗粒,吃乳差,精神差。
二、临床诊断:病理性黄疸。
三、平衡针干预方案:不吃乳时每天一次,好转后隔天一次。
四、平衡针干预效果:患儿一次整体效果明显,9月1号复查,一切正常。见附图。
平衡针灸在儿科黄疸病中优势总结
《一》作用机制对比:
1、平衡针灸的作用机制通过针刺外周神经靶点,在大脑中枢靶轴调控下,达到病变靶位新的平衡,也就是说:平衡针不是针对有病的地方,而是针对管控疾病的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消化和代谢中枢),启动病人的自我修复系统,让病人自己治疗自己的疾病,从而使黄疸从根本上治愈。
2、医院多是通过
1)光照疗法:蓝光治疗的原理就是通过光照,光能让体内的胆红素转换成水溶性的产物排出体外,从而使黄疸的症状改善。
2)换血疗法,“换血疗法”这个词听起来似乎有点玄,其实名字叫做“治疗性血液成分置换术”,是一种依赖于血细胞分离机技术的治疗方法。
以上2种治疗都是借助外界的,是对症不对因,因此症状减轻是暂时的,并没有从胆红素的形成和代谢相平衡病根上治疗。
3)药物治疗:药物本身都有副作用,一般都用清湿热退黄的药物,如菌栀黄,因为患儿脏腑娇嫩,很多患儿服药后腹泻,大便次数多,导致肛门周围皮肤糜烂,见下图。
《二》治疗特点与优势对比:
1、平衡针安全,单穴三秒见效,优势:不选择病人,不选择病种,不选择条件,不选择时间。
2、药物治疗,患儿不易接受,换血疗法,患儿痛苦,要求条件极高,并且易感染。
《三》治愈所需时间
平衡针一般轻者5次,重者20次即愈,年龄越小,自我修复能力越强,恢复的越快。见附图:
光照疗法,换血疗法是不确定的。(因为不是从病“根”上治疗)
《四》病人痛苦和疾病愈合后:
平衡针是安全,无痛苦(因小儿用飞针,针刺皮神经)易接受,治愈后不复发。
换血疗法,要求严格,痛苦大,易感染,疗效暂时好转,药物副作用大,喂药困难。
《五》母乳性黄疸这种特殊的情况,一般疗法需要停乳,如有重者就断乳,母乳是孩子的第一需要,含有大量的免疫蛋白,是孩子健康的保障,平衡针治疗不需要停乳。
现代针灸学(平衡针灸):是研究人体生命科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利用针灸调节大脑中枢对各器官系统升级功能修复的一门现代针灸学,是在继承传统中医学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科学理论而创新的一门现代针灸学,是以中医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神经调控学说为理论基础,形成了针灸与心理、生理、社会,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控模式。现代针灸学创新技术是王文远教授通过半个多世纪的临床研究,10多万部队训练伤的防治,60万门诊病人和全国医院的临床验证,而创立的大脑中枢调控下的平衡针灸学,通过打开患者生命开关,启动病人的自我修复系统,让病人自己治疗自己的疾病,是国家重大基础理论研究证实,平衡针灸大脑中枢干预的最佳时间是45‰秒钟,为临床三秒见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体会
平衡针灸治疗新生儿黄疸与我之前近21年采用药物治疗相比较,平衡飞针干预3次,黄疸症状明显好转,化验单测定值明显降低,足以验证师父创立的平衡针的科学性,干预效果远远大于药物治疗,见效快,无副作用,疗效确切,师父也多次强调,平衡针不仅仅能治疗多种疾病,更重要的是儿童,青少年发育时期大脑监控导航系统。也就是说给大脑一个良性信息,使生命基因按照正常程序进行,从而使儿童的心理,生理同步健康成长,为祖国下一代健康保驾护航!
人类和其它动物一样,必须经过五个生存阶段,即出生一健康一平衡失调一疾病-死亡。实际上人群分为健康与非健康两大类,健康人群约占80%,非健康人群约占20%。其中从健康到非健康(主要指器质性病变之间,称为机体平衡失调期。一般情况下,健康人群之中也存在大大小小、多多少少的平衡失调,但一般不需调治完全可以自我平衡。对自身平衡失调比较重的人群,依靠自己调节比较困难,必须借助医生,求助于医生来达到自身平衡。实际上从门诊的病人之中50%以上的病人不需要治疗,依靠自身调节完全能自愈。只有剩余这一部分真正依赖于医生。通过平衡自然疗法来激发、调动、增强病人防卫系统,逐渐使机体重新恢复平衡。具体讲平衡针的技术效应,主要依靠针灸合理的外因刺激,刺激了人体的能量库,产生和增强机体的应激防卫效应,从而间接的达到自我调节自我恢复平衡的目的。因为外部药物永远不可能来提供人体所需物质恰当的平衡量。人体自身的防卫系统与致病因子是贯穿于疾病始终的一对矛盾,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作为人体的防卫系统是一种天生的自然屏障,具有天然的防御机能和具有受馈于合力的刺激而产生被动加强的特性。只要人的生命还存在,对自然、对环境、对社会、对疾病就有一定的抵抗力和适应力。当人体自然防御机能下降时,可以人为的使用整体平衡自然疗法(平衡针法是整体平衡自然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合理的外因刺激,使机体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调动和加强机体的防御机能。虽然机体防御能力对疾病不具有选择性,但是针刺不同的穴位,可以达到防百病治百病的目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