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歪头小心斜视
爸爸带着今年还不到6岁的小宏来到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二人面带愁容,怀揣着厚厚的病历和多次影像学检查资料,只为解决一个难题——歪头。生后3个月,爸爸妈妈发现小宏喜欢将头歪向右边,幅度不大,脖子各方向运动也没有明显问题,只是“看上去总是怪怪的”。“应该是脖子的问题吧”,带着这样的想法,爸爸妈医院的骨科就诊,做了3次CT,都没有发现明显的颈部问题。骨科医生建议去看看眼科。“歪头和眼睛还有关系吗?”伴着疑问,一家人来到眼科,可是当时才5个月大的小宏没有办法配合检查,医生建议先观察,等到大一些再复查。2岁时的复查因为检查不能配合,仍然无法确诊,医生也没有告诉他们歪头与眼睛的关系。一家人又辗转北京、上海、天津等6地,共7家医院,骨科、神经科、眼科3类科室,还是查不出“歪头”的原因。一时间解决无门的爸爸妈妈决定带着小宏去做物理治疗。经过反复推拿按摩,以及长达一年的颈部支架治疗,歪头的情况还是没有改善,反复的颈部和脑部影像学检查也并没有发现明显异常。
本是放飞天性的年纪,小宏却因为要经常按摩、就诊和颈部支架的束缚,失去了很多童年的乐趣。“孩子渐渐大了,开始介意别人的眼光了,总要想办法快点解决吧!要不还是再去看看眼科。再找个专家看看!”听人介绍,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眼科的刘红主任是小儿眼科的专家,曾经有歪头的小朋友在那儿做过手术以后脖子就不再歪斜了,于是爸爸带着小宏来到刘主任的专家门诊。听完描述,刘主任说:“我们来做个简单的试验吧!”刘主任用纱布遮住了小宏的左眼,稍作休息观察,爸爸发现小宏的头不歪了!又经过一系列仔细的检查,刘主任说:“孩子的左眼是先天性上斜肌麻痹,这是导致他歪头的原因,可以通过手术解决!”她还耐心细致地解释了斜视造成歪头的原因,以及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可行性。就像为自己敞开了一扇门,爸爸妈妈决定接受手术治疗。仅仅只用了数分钟,刘主任便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第二天小宏的头位就端正了,术后2周再次复诊,小宏的头再也不歪了!困扰小宏一家许久的“难题”,终于通过一个眼科的斜视手术解决了!
疾病小常识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是儿童眼科的常见病,上斜肌麻痹时,常会出现歪头,医学上称之为“代偿头位”。长期歪头会导致孩子骨骼发育畸形,面部发育不对称。有时患儿被误诊为颈部的问题,甚至行颈部外科手术。由于是斜视导致的歪头,行颈部外科手术后,孩子仍会歪头。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方式相对简单,术后恢复快,往往术后第二天歪头就会完全恢复,或者得到明显的改善,是一成熟的常规斜视手术。专家介绍
刘红主任多年来一直从事斜弱视与小儿眼病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已完成超过1万5千例斜视及眼球震颤手术。对斜视、弱视、近视、复视、眼肌麻痹、视疲劳、先天性眼球震颤、内翻倒睫及常见小儿眼病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各类疑难斜视、复视、先天性眼球震颤及内翻倒睫的手术治疗。xxxx
刘红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眼科行政主任
特诊部外宾预约专科专家门诊
出诊时间:周三下午、周五下午
xxxx
工作经历: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获眼科学博士学位。曾于年到年在美国CreightonUniversity和UniversityofNebraskaMedicalCenter眼科做博士后研究。年5月,作为斜弱视与小儿眼科专业人才,被引进到复旦大医院。年4月,作为学科带头人,从复旦大医院被引进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学术任职:曾担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斜弱视与小儿眼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斜弱视与小儿眼病学组副组长。现任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斜弱视与小儿眼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斜弱视与小儿眼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学术成就: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的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引导项目、浦东卫生局重点协作项目等。参与编写多部眼科专业书籍中斜弱视相关章节。发表20余篇斜视、弱视及近视相关论文。诊疗特色:刘红主任多年来一直从事斜弱视与小儿眼病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已完成超过1万5千例斜视及眼球震颤手术。对斜视、弱视、近视、复视、眼肌麻痹、视疲劳、先天性眼球震颤、内翻倒睫及常见小儿眼病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各类疑难斜视、复视、先天性眼球震颤及内翻倒睫的手术治疗。摄影
林欣晨等
制作
胡懿
特诊部外宾预约
外宾专科专家预约门诊
预约电邮:scmcvi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