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儿小醉吸入不同氧浓度对机械通气儿童

医院

前言:氧合在围术期至关重要,因为组织缺氧会引发器官功能障碍。尽管围术期使用氧气对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和减轻术后恶心呕吐是有好处的,但最新的研究证据表明,给儿童使用高浓度氧气对重要器官,如大脑和肺部会造成不良影响。使用高的吸入氧浓度(FiO2)会导致直接的肺毒性以及肺部并发症,比如吸收性肺不张。在与肺不张发生相关的几个因素中,使用高FiO2被认为起着关键的作用,从而为降低围术期FiO2提供了依据。然而,在儿科麻醉中使用高FiO2还是低FiO2,一直是存在争议的。因为与成人相比,婴儿和新生儿的功能残气量小、生理代谢量大,因此他们更容易发生低氧血症。然而,考虑到大多数接受全身麻醉的儿童都会发生肺不张,重要的是能够找出合适的围术期FiO2,从而在肺不张和低氧血症的发生风险中找到平衡。评估不同浓度FiO2与围术期肺不张发生关系的研究主要见于成人。关于麻醉期间FiO2对儿童肺不张发生影响的报道目前仅有一篇。现在已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可以通过超声来评估肺不张,故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肺部超声来评估术中不同FiO2对机械通气儿童发生肺不张的影响。研究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86名小于6周岁择期在全麻下行非心脏手术的儿童被随机分为两组:高FiO2组和低FiO2组。麻醉诱导前,患儿在自主呼吸下行3分钟氧预充,低FiO2组吸入30%的空氧混合气体,高FiO2组吸入%纯氧。两组均采用统一的麻醉诱导药物后行气管插管。插管后,两组维持各自氧预充的吸氧浓度行肺复张术,直至超声视野内未见肺塌陷的区域。之后连接麻醉机在定容模式下行机械通气,设定潮气量为8mL/kg,PEEP5cmH2O,呼吸次数15-40次/分,使EtCO2维持在35‐45mmHg。机械通气后,高FiO2组的FiO2调整至60%,低FiO2组的FiO2维持在30%。手术结束后,在患儿麻醉状态下行术后肺部超声检查。之后给予肌松拮抗,待患儿完全清醒且自主呼吸恢复后拔管送入PACU,在PACU内观察1小时之后转入病房并监测SpO2和体温24小时。由同一位对分组不知情的麻醉医师对患儿行两次肺部超声检查,第一次是连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1分钟后(术前肺超声检查),第二次是手术结束拔管前(术后肺超声检查)。患儿在仰卧位下行超声检查,使用Acosta等人提出的肺部分区方法行12个区域的肺部检查。评估每个检查区域的肺部影像特征:肺滑现象、A线、B线、临近胸膜的肺实变,以及支气管充气征。临近胸膜的肺实变按严重程度分为4级,以0-3给予评分(实变评分)。B线也按严重程度分为4级,以0-3给予评分(B线评分)。依照以前的研究结论,将任何区域的实变评分≧2定义为严重肺不张。插管后的超声检查,是为了指导肺复张,因此不记录实变评分和B线评分。本研究的主要结果是,在术后肺超声检查中严重肺不张的发生率。次要结果,包括术前严重肺不张、术中及术后(24小时内)低氧(SpO%)、术后发热(24小时内体温≧37.5°C),以及术后24小时内的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研究结果:从年9月20日至年12月15日,共有86名儿童纳入了此次研究,高FiO2组和低FiO2组各有43名。两组患儿的基本信息见TABLE1。主要结果低FiO2组术后严重肺不张的发生率为28%,而高FiO2组的发生率为37%,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28%vs37%;Pearsonchi‐squarevalue=0.;P=.;OR1.;95%CI0.‐3.)。次要结果低FiO2组术中发生低氧血症的患儿比高FiO2组的多,但是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5%vs0%;Z=1.;P=.;OR0.;95%CI0.‐4.)。两组术后发热的患儿比例也基本相似(56%vs60%;Pearsonchi‐squarevalue=0.;P=.;OR1.;95%CI0.‐2.)。两组都没有发生术后低氧和肺部并发症的病例。TABLE2列出了实变评分和B线评分的结果。结果显示,两组术前的实变评分和B线评分没有差异,但低FiO2组的术后评分低于高FiO2组讨论:本研究通过肺部超声来评估术中不同FiO2对机械通气儿童发生肺不张的影响。虽然无论是术前术后,高FiO2(0.6)组和低FiO2(0.3)组在严重肺不张的发生率上没有差别,但是两者在超声检查下的实变评分和B线评分还是有差别的。与众所周知的高浓度吸入氧会造成吸收性肺不张的结论相反,本研究中使用高FiO2进行机械通气的儿童,并没有出现更多的肺不张情况。这个结果可能与插管后在超声指导下进行了肺复张术及术中使用PEEP有关。插管后良好的肺复张术以及术中持续5cmH2O的PEEP,可能抵消了FiO2对于肺不张发生的影响并且延缓了肺不张的发生。在成人研究中高FiO2值会设定为0.8甚至是1.0,但本研究设定的高FiO2值为0.6。因为过高的FiO2会对新生儿和婴儿造成损害,所以也就无法评判高于0.6的FiO2对儿童肺不张的发生是否有影响。在以前的研究中,机械通气后1分钟的超声检查发现,麻醉诱导造成的严重肺不张发生率大约有50%。但本研究在同样时间点发现的肺不张发生率下降到了10%,这应该也得益于插管后进行的肺复张术。本研究的主要不足之处有以下三点。一是无法评判高于0.6的FiO2对儿童肺不张发生的影响。二是将实变评分≧2定义为严重肺不张是否合理。三是只在术后拔管前进行了超声检查,如能在PACU和病房内都进行超声检查,可能会让结果更为严谨。结论:

对于需要机械通气的儿童来说,那些在超声指导下进行过肺复张术的患儿,术中吸入不同浓度的氧并不会对严重肺不张的发生产生影响。

(摘译:蒋莅)

原始文献:SongI-K,JangY-E,LeeJ-H,etal.Effectofdifferentfractionofinspiredoxygeno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爱儿小醉”系列回顾:

点击标题,温故知新

1.爱儿小醉——开篇辞

2.减轻小儿全麻诱导前焦虑的非药物措施

3.如何评估小儿门诊麻醉围术期呼吸系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研究背景

4..小儿麻醉诱导时的非药物性干预措施有用吗?

5.漫画宣教册减轻小儿术前焦虑的研究

6.上呼吸道感染儿童的围术期管理近识

7.小儿尿道下裂修补术的麻醉选择——骶管阻滞一定更好吗?

8.小儿右美托咪定镇静与遗忘

9.术前贫血会增加非心脏手术儿童术后死亡率吗?

10.患儿可以在麻醉复苏室中饮水吗?

11.父母教养与儿童清醒镇静期间行为表现

12.基于清醒状态下血压实测值研究麻醉所致的婴幼儿低血压

13.肌松剂改善小儿腔镜的手术条件吗?

14.褪黑素,小儿术前用药的新选择?

15.超声估计小儿气管导管大小及其与身体指标公式的比较:一项前瞻性研究

16.测量骶管腔深度预防儿童骶管阻滞中刺破硬膜囊

17.舒适行为量表用于幼儿择期小手术期间镇静、镇痛及抑郁的评估

18.超声评估学龄前儿童胃排空情况—指导禁食策略

19.术前吸入沙丁胺醇能否降低围术期呼吸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20.全身麻醉对发育大脑的神经毒性研究进展

21.婴幼儿压力控制通气模式下呼吸回路顺应性与潮气量准确性的关系

22.如何预测儿童腹腔镜手术放气时引起的低血压

23.麻醉与发育中的大脑系列之二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认知功能障碍——麻醉和镇静的影响

24.欧美专家针对小儿区域麻醉中有争议的问题发布的操作指南I和II告诉了我们什么?

25.超声引导下胫后动脉可替代桡动脉行动脉置管术

26.麻醉与发育中的大脑系列之三3岁前行单次全身麻醉与儿童后期神经认知功能结果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27.右美:儿科麻醉中的新型全能药物?

28.以CT为基础的婴幼儿上气道形态的分析

29.麻醉与发育中的大脑系列之四动物模型中的神经损伤及行为学改变

30.新生儿全身麻醉期间采用主流式二氧化碳监测数据并不准确

31.小儿病人下气道直径等的CT研究

32.麻醉与发育中的大脑系列之五:婴儿期全麻或清醒区域麻醉后2岁时神经发育结果:随机对照试验

33.麻醉与发育中的大脑系列之年终篇婴幼儿全身麻醉相关神经毒性

34.基于模拟的儿科麻醉训练(上篇)----儿童麻醉危机管理课程的启动、发展和传播

35.2岁以下小儿七氟醚麻醉期间年龄与Narcotrend指数的相关性

36.测定婴儿左颈内静脉深静脉置管最佳深度的前瞻观察性研究

37基于模拟的儿科麻醉训练(下篇)----儿童麻醉危机管理课程的启动、发展和传播

38.周围神经阻滞之美国小儿区域麻醉的用药分析

39.儿童不同椎体水平硬膜脊髓距离及其对硬膜外镇痛的意义:基于MRI的回顾性研究

40.漏斗胸微创矫形术后胸段硬膜外输注和多模式镇痛方案的回顾性对照研究

41.静脉或骶管地塞米松辅助骶管阻滞对小儿术后镇痛及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42.儿童气管插管带囊或不带囊: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比较泄漏、潮气量和并发症

43.小儿疼痛系列之二疼痛治疗的创新技术——虚拟现实:通过注意力分散减轻疼痛,或者还有其他途径?

44.手术体积描计指数:预测儿童术后疼痛?

45.脑血管血压自身调节监测与儿童烟雾病术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46.爱儿小醉疼痛系列之三:儿科急性疼痛服务中的快速反应团队启动

47.肺超声在儿童心脏外科围术期的应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48.存在呼吸道不良事件高风险的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后该深麻醉下还是清醒拔喉罩——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49.爱儿小醉疼痛系列之四漏斗胸微创矫形手术后胸段硬膜外输注和多模式镇痛方案的回顾性对比研究

50.儿童出院后发生恶心呕吐,你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piaop.com/yexs/6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