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在远视性屈光不正矫之后,内斜视能够得到矫正,双眼恢复正位,无论是看远或是看近,无论是向哪个诊断眼位注视,双眼都能恢复正位。这种内斜视称为完全调节性内斜视。
病因
在正常人的调节和集合之间存在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远视性屈光不正未得到矫正或是未得到合适的矫正,为了获得视网膜上清晰的物像,必然动用过度的调节,过度的调节带来过度的集合,一旦融合性外展功能不足,或融合功能受到损害,没有足以对抗过度的集合的能力,就出现内斜视。如果患者具备完善的融合功能,也可能足以对抗过度的集合,不出现内斜视。一旦融合功能被打破,其他机械性或是神经支配性的发病因素,比如,过度的调节性集合因素都会发挥作用,好像失去约束,最终导致眼位偏斜。开始可能是间歇性的,最终变成恒定性的内斜视。
在尚未矫正远视性屈光不正之前,患者多试图通过动用过度的调节,使视网膜上物像变得清晰。过度的调节必然会导致过度的调节性集合,如果,患者的AC/A是正常的,或是偏高,融合性外展功能不能代偿过度的调节性集合作用,则出现内斜视。如果,融合性外展功能能够对抗过度的调节性集合,则眼球维持正位,保持隐性斜视状态。另外,如果患者的AC/A是比较低的,也可能不出现内斜视,始终保持眼球正位。
有些患者的远视是中、高度的,也可能保持隐斜状态。因为动用过度的调节可能导致视力疲劳,最终患者也可能放弃调节,选择模糊的视力。双眼可能形成屈光不正性弱视,表现出调节不足,伴有调节近点变远;也可能发展为内斜视,伴有清晰的视力。在两个结局之中,究竟出现哪一个结局?可能与患者的性格关系比较密切。如果患者是比较注重细节的人,则容易出现内斜视;如果患者是“不拘小节”,不爱挑剔的人,则保持视物模糊,不出现内斜视。
学习更多相关知识,请订阅牛兰俊、林肯、韩惠芳主编,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实用斜视弱视学》
来源:实用斜视弱视学,牛兰俊、林肯、韩慧芳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