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眼科成功运用针灸为一名高龄患者治愈麻痹性斜视,目前患者看东西已不再出现重影,顺利康复出院。
据经管医生柯玲玲介绍,患者吴某,78岁,因眼球外转受限、看东西存在重影,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但疗效甚微。经朋医院眼科就诊,经过详细的眼部各项检查后,被诊断为“麻痹性斜视”。考虑到患者年龄较大,又处在麻痹性斜视发病初期,眼科副主任余杰为带领团队,为其制定了针灸结合中药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施针时,余杰为用针刺承泣穴、太阳穴、球后穴、攒竹穴、风池穴等部位,再配合中药进行健脾化痰、祛风通络的治疗。经过三个月的治疗后,患者右眼上眼睑可抬起,眼球运动正常,无复视现象。
小科普麻痹性斜视定义:一种由动眼、滑车、外展神经或神经核的单独或合并受损使眼球运动障碍的眼部疾病。中医学将麻痹性斜视纳入“坠睛”“目偏视”“风牵偏视”范畴。
临床表现:随着该病患者病情的加重,其患眼的眼球可出现向受累眼肌作用的方向转动不足的情况,其单条或多条眼外肌可完全或部分麻痹,临床表现为突然眼球转动失灵,视物昏花,视一为二。麻痹性斜视可分为先天麻痹性斜视和后天麻痹性斜视两种类型。
病因:外伤或脑部手术、肿瘤压迫、中毒、代谢性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
西医诊断:①复视、双眼视一为二;②眼位偏斜,患眼向麻痹肌相反方向偏斜;眼球运动障碍;③第2斜视角大于第1斜视角;④头晕目眩,或有恶心呕吐、步态不稳;⑤代偿头位,头向麻痹肌方向偏斜。
在麻痹性斜视患者中,后天麻痹性斜视患者所占的比例较高。后天麻痹性斜视急性发作期患者可出现复视、混淆视、眩晕及恶心呕吐等全身性并发症,严重影响其正常的及生活。
中医诊断:风牵偏视肝阳化风型证候标准:突发目偏邪,头晕耳鸣,面赤心烦,肢麻,舌红苔黄,脉弦。
检查:临床上对该病患者应进行眼睑运动检查、眼位检查、眼球运动检查、代偿头位的检查、遮盖共同试验、复像检查、单眼和双眼注视野检查等综合检查,以对其病情进行准确的诊断。
治疗:麻痹性斜视发病初期,积极针对病因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眼外肌训练、针灸等,部分患者可改善眼球运动功能,眼位变正、复视消失。麻痹性斜视在保守治疗6-12个月以上,斜视稳定后方可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只能尽量改善功能眼位(正前方与下方眼位),无法恢复眼球运动功能。
专家介绍余杰为眼科副主任,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师从江西省著名眼底病专家洪亮教授,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针刺治疗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等视神经病变,对翼状胬肉、上睑下垂、眼肌麻痹等眼科常见病,多发病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对于眼科手术有着较好的操作。坐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南院)
健康
文字/柯玲玲摄影/舒雅婷编辑/胡敏审核/温小荣▼往期精彩回顾▼全省唯一!医院获批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医院医院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打造“有温度的服务”——医院多措并举提升窗口服务质量医院斩获年度市级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优秀项目医院年中医药膏方文化节活动顺利举办立足中医特色服务百姓健康——医院开设门诊综合治疗区!》服务号《
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