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斜视手术 >> 幼儿斜视 >> 旋转隐斜

旋转隐斜

旋转隐斜以眼的前后轴为中心旋转,角膜子午线偏离正常位置。

角膜垂直子午线的上端向颞侧偏斜称为外旋转隐斜

角膜垂直子午线的上端向鼻侧偏斜称为内旋转隐斜 

产生旋转斜位的原因:

眼肌因素,原发性旋转斜位,主要是上、下斜肌功能的过强或不足,亦可能同时伴随上、下直肌功能的过强或不足。例如内旋转可能是上斜肌功能过强或下斜肌功能不足,亦可能同时伴随下直肌功能过强或上直肌功能不足;外旋转则相反。

人眼有正常的生理旋转隐斜,眼在运动时,常会出现少量的旋转隐斜,它与融像运动有关。如眼在向上看时,会增加眼的旋转;有近距离工作时,除了使用调节,集合外,也需眼球旋转,出现旋转隐斜。散光眼在看近时,由于眼的旋转会导致散光轴的变化,近点散光轴位相对于对远点散光轴位的改变最大可达到10圆周度,一般情况下,生理性旋转隐斜,很少发生视觉干扰,不需要特别处置。而散光度数较高者,在配近用眼镜时则需要考虑近用轴位的变化,配渐近多焦点时,大于2.00DC要特别注意近用轴位的变化,否则易适应困难或增加视疲劳。

光学因素,光学性旋转斜位,相当数量的“旋转隐斜”的原因是光学性的,主要是屈光不正未矫正正确,特别是散光未矫正或轴与度不准,或者是由于斜轴散光引起眼外肌力失衡所致。亦称为“假性旋转隐斜”。 

光学性和原发性旋转隐斜的鉴别

测定有无斜轴散光,或者检查是否长期戴用散光轴向有错误的眼镜,如果没有,则可排除光学性旋转隐斜的可能性。

检查双眼斜肌力量是否平衡,检查方法可用眼球运动检查法,

眼球运动检查方法:

(1)检查者手持点光源,与患者双眼同高,距离双眼注视0.5m至1m。(2)嘱患者双眼同时注视点光源(笔灯),用眼球转动追随点光源,不得用转动头位;

(3)将光源向平行向左平缓移动,使患者右眼向内转,左眼向外转,

若右眼内转时伴上转或下转,左右眼位出现高低,则说明右眼有斜肌肌力平衡问题。

右眼内转时伴上转(右眼位高于左眼位),为右上斜肌肌力不足或右下斜肌肌力亢进;

右眼内转时伴下转(右眼位低于左眼位),为右上斜肌肌力亢进或右下斜肌肌力不足。

(4)同法,将光源向右平缓移动,测左眼的斜肌肌力平衡问题。

(5)结合左右眼的旋转隐斜测定情况,作出是否为肌性旋转隐斜的判断。

注意:有斜轴散光的患者也会有斜肌肌力平衡问题,肌性回旋隐斜同样存在。

 

旋转隐斜的临床表现:

旋转隐斜在人群中比例较低,但既然旋转程度较低的旋转隐斜也会产生不适症状。旋转隐斜与其他隐斜视的症状相近,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视疲劳,归纳如下:

视觉疲劳。阅读不耐久,疲劳。读书记不住,阅读缓慢,文字串行,严重者甚至产生全身性症状如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并可能诱发情绪不安和神经衰弱。

模糊感。眼球紧张,眼酸胀、眼睑痉挛、皱眉,,近阅读模糊;

立体感不精确。看远立体感欠缺,方位感、空间感、距离感失调;

间歇性复视。稍长时间视物,会出现重影,休息后又会好转;

目标歪斜。甚至走路高低不平,墙面不斜;

头部代偿。最典型的特征,为了代偿眼球的旋转,常出现头部歪斜,以减轻症状。

旋转隐斜的测定

双马氏杆加棱镜分离法

最简单方便的检查方法,要求在半暗室环境下检测,不能有杂乱无章的光线:

(1)屈光不正矫正

(2)R加垂直向红马氏杆,叠加3△BU棱镜

(3)L加垂直向白马氏杆,叠加3△BD棱镜

(4)投放点状视标或笔灯点状光

(5)右眼所见红色光带在下,左眼所见白色光带在上

(5)也可以旋转相应的Moddox杆,使被检查者看到的双线平行,进行定量检查,但此种方法依赖大患者的主观报告,误差较大。

Maddox杆旋转隐斜定量检查

发现在两条线不平等,就需要调整马氏杆,直至两条线平行,马氏杆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即为旋转隐斜的量,马氏杆旋转的角度为圆周度“。”1圆周度约为1.75棱镜度。

双三棱镜法

双三棱镜为底相对的两个三棱镜的组合,棱镜度3-4△,

(1)R眼前置双三棱镜,远距离投放一横线视标,双眼同时看

(2)R透过双三棱镜会将“一横线”视标看双横线,

(3)左眼会直接看到“一横线”视标,且位于R眼所见双线中间

(4)判断方法同上。

Maddox加双三棱镜法

方法类双三棱镜法,

(1)投放点状视标或笔灯点状光,

(2)R眼加红色垂直马氏杆,可见双红色光带;

(3)L眼前加白色垂直马氏杆,可见白色光带,且位于红色光带中间,

(4)判断方法与双三棱镜法类同。

偏振时钟法

  偏振时钟视标包括两个部分:45度偏振钟面度偏振钟针

检查方法特点:可以区分原发性旋转隐斜与光学性旋转隐斜,可对旋转隐斜定量检查。

检查方法:

(1)R眼前置度偏振,可见钟针,看不到钟盘;

(2)L眼前置45度偏振,可见钟盘,看不到钟针;

(3)双眼共同注视视标

结果分析:

(1)双眼所见,十字针垂直,针尖指向0或90度,无旋转隐斜;

(2)十字针垂直,但偏离0或90度,为原发性旋转隐斜,见图四种情况;

(3)十字针不垂直,且针尖偏离0或90度,为光学性旋转隐斜,见下图;

(4)定量,十字针偏离0或90度的旋转角度即旋转隐斜圆周度斜量。

6.同视机检查

 

 

旋转隐斜的头位代偿

有旋转隐斜的眼,,常用眼的反向运动来代偿,维持双眼视。在内旋转隐斜的情况下,眼球用外旋转运动来维持双眼视;在外旋转隐斜的情况下,眼球用内旋转运来维双眼视;眼的旋转范围:内旋转7°(圆周度),外旋转3.5°,超过这个范围就,可能出现复视和视疲劳。当出现复视时,或视物出现歪斜时,很多患者会用歪头侧脑的方式来“补偿”眼的反向运动,维护双眼视,或视野的正位。头位代偿是旋转隐斜最典型的表现。

旋转隐斜的处置

 1、光学性旋转隐斜处置

一般纠正原散光度数和轴位的错误,经过适应后基本上都可以矫正;

旋转隐斜度较高可能会出现空间变形,扭曲等症状,应当全矫散光;

全矫散光不适者,可分次梯增至全矫,一般两周后即可重新验配;

斜轴散光者可以采取轴位向垂直和水平方向靠近的方法,减小旋转隐斜的影响

采取对称性、互补性轴位的适当调整。

2、原发性旋转隐斜的处置

手术治疗是治疗原发性旋转隐斜最有效的方法,一些患者通过光学矫正也能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1)首先应当屈光不正全矫

(2)伴有垂直隐斜者,优先矫正垂直方向上的隐斜,

(3)部分无散光或斜轴散光原发性旋转隐斜患者可在旋转隐斜的旋转方向上设计负柱镜轴位“斜轴小(负)柱镜”(设计旋转方向上屈光力,调整调节)(徐广第教授称之为休息柱镜),缓解视疲劳。

临床上发现,部分斜轴散光患者在完全矫正散光后反而不舒服,而不矫正散光则较为舒服,此类患者常同时有斜肌功能不足所致的肌性旋转隐斜。

分析发现:肌性外旋转隐斜患者如果恰好该眼又有斜轴散光,其角膜弧度最大的经线方向(正柱镜轴)向鼻侧倾斜(右眼在45°~90°之间,左眼在90°~°之间),这种斜轴散光诱导眼上、下斜肌产生矫正性外旋转,恰好缓解了部分肌性外旋转隐斜的肌疲劳;而一旦斜轴散光得以矫正,这种矫正性外旋转消失,肌性外旋转隐斜的症状重新出现,所以患者又觉得不适。

由此,对无散光的肌性旋转隐斜患者,可以设计一个小度数(一般为0.50DC)的柱镜镜片,将柱镜轴放在一个适当的角度,以使产生视网膜物像的倾斜来缓解肌性旋转隐斜的肌疲劳症状。

(a)若为外旋转隐斜,在右眼将负柱镜轴放在0°~45°,在左眼放在°~°,即在旋转隐斜方向上设计负柱镜轴位;

(b)若为内旋转隐斜,则右眼将负柱镜轴放在°~°,在左眼放在0°~45°,即在旋转隐斜方向上设计负柱镜轴位。

(c)有斜轴散光的肌性旋转隐斜患者,若为外旋转隐斜,负柱镜轴位右眼在°~°之间,左眼在0°~45°之间,则散光可不予矫正或低度矫正;负柱镜轴右眼在0°~45°之间,左眼在°~°之间,则散光应充分矫正甚至过度矫正。

(d)若为内回旋隐斜,负柱镜轴右眼在0°~45之间,左眼在°~°之间,则散光可不予矫正或低度矫正;负柱镜轴右眼在°~°之间,左眼在0°~45°之间,则散光应充分矫正甚至过度矫正。(e)对散光轴位不在上述范围内的肌性回旋隐斜患者,矫正柱镜的轴位和矫正量可将应矫正的散光和根据无散光时应设计的小度数柱镜进行矢量合成后得出。

特别注意:这种设计“小柱镜”缓解视疲劳方案,对受侵的眼肌没有帮助,反而有使变位成为永久性的趋势,而且对视力有一定的影响,所在设计时要有慎重的态度。

(4)部分患者加低度棱镜,可达到缓解效果。

在屈光不正全矫情况下,

内旋转隐斜在旋转方向上附加低度数底向镜片外缘的棱镜;

外旋转隐斜在旋转方向上附加低度数底向镜片光学中心的棱镜。

小棱镜的强度不应当超过6△。

(5)手术治疗

 

需要注意的问题:

对肌力不平衡所致的旋转隐斜采用斜轴柱镜进行光学矫正时,需要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对具体情况进行仔细分析和反复试镜,最终应以患者感到视觉清晰、戴镜舒适为标准。

垂直肌肉麻痹在导致旋转隐斜的同时往往也导致垂直隐斜,在设计光学矫正方案时,必须在充分矫正垂直隐斜的基础上,再矫正旋转隐斜。临床上,许多患者在垂直隐斜矫正后,旋转隐斜的不适症状会有所减轻,再采用小度数斜轴柱镜矫正旋转隐斜会达到良好效果。

无论是设计“休息柱镜”,还是小棱镜,都只是缓解视疲劳,都只能处理旋转度较低的隐斜,旋转度较高的还是需要手术治疗。

依视康视光往期回顾

视觉抑制与脱抑制训练

调节过度的诊断处理及训练

调节不足诊断与训练

低浓度阿托品近视控制

立体视的检查方法

视觉训练反转拍训练

调节功能测定及异常分析与处理

白内障验配指南

视功能AC/A检查与验配应用

近视原因之环境因素

裂隙灯检查眼科图

叶黄素不能防控近视

洗眼液,并不像广告宣传的那样“有益无害”?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

chralywang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piaop.com/yexs/9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