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集1752矫正

欢迎把工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发给我们

我们会甄选其中有共性的问题

每周四发布在这里,供大家学习借鉴

QA14岁半孩子,裸眼视力右眼0.5,左眼0.4,眼位正,阿托品散瞳验光,右眼:+2.00DCX90,Vod:0.5,左眼:+2.25DCX90,Vos:0.4。如果保留+1.00生理性远视度数,矫正视力双眼可以各提升一行。问题1.这样的孩子配镜该如何给度数?需要保留生理性远视度数吗?问题2.孩子眼底正常,对于这个孩子是否弱视存在争议,请老师给予指导,这个孩子该判定弱视吗?问题一:散瞳后屈光状态为单纯远视散光,对于单纯远视散光,是否保留1D“生理性远视”度数需要看其等效球镜。这名患者左右眼等效球镜均为+1.00D,可以保留+1.00D“生理性远视”。问题二:4岁半,视力下限为0.6.这个孩子矫正视力稍差,但是可能为长期不戴镜导致,因此建议先戴镜,三个月后再次进行视力检查。若矫正视力有所恢复,则不可判定为弱视。QA2老师好!请问在雾视时单眼看0.2模糊但可分辨方向,但双眼看0.2仍不清楚,双眼同时减少0.25D,0.3清楚,0.4模糊,这时雾视量是不变还是同时减少0.25D。谢谢!一般双眼视力好于单眼视力,雾视的终点为单眼模糊可分辨0.2,双眼不超过0.4即可。故如问题所述“在雾视时单眼看0.2模糊但可分辨方向,但双眼看0.2仍不清楚”可以继续让顾客进行雾视3-10分钟,若视力无提升至0.4则雾视终止。若视力提升至0.4,则需降负球镜或增加正球镜(下拨球镜),至0.3,再次望远雾视3-10分钟,直至视力不再提升至0.4。QA3女,25岁,右眼+2.00~0.6-,小孔视力反下降(无法排除器质病变),左-1.00~1.0-。远WOrth4点复视,红点在绿点左边,且当时只有绿色,稍等一下红色也有且出现复视。近遮盖去遮盖左眼,右眼内斜,左眼不动。请问这眼镜该怎么配?为什么要这样配?该顾客有屈光参差,且右眼矫正视力不良。建议排查右眼有无器质性病变或原有弱视未能及时的到治疗导致视力下降。若本身视力不好,则加小孔片不能提高视力,有时会出现视力反下降的情况。当看远WORTH-4点视标时,有时只有绿色,说明右眼被抑制,稍等一下出现红色,说明顾客有时有双眼同时视的能力,此时红点在绿点左边,说明此患者出现看远交叉性复视,看远可能为外斜或外隐斜(具体需远遮盖鉴别)。看近遮盖去遮盖,右眼出现内斜。建议遮盖检查看远/近眼位,并鉴别斜视的性质(斜视、隐斜、间歇性斜视)。若患者出现显性斜视,并伴有症状则需要棱镜处方、视觉训练或手术处理。若顾客配戴旧镜,则需测量参考旧镜度数。配镜需考虑顾客主诉及配镜目的。一般成年人配镜以舒适清晰为准,但要考虑其需求,根据其自身需要决定是否训练。若无训练意愿,则可试戴:R:+2.00L:-1.00,一般成年人可适应3D以内的镜片差异。QA4两个客户、一个客户远眼位是3棱镜外隐斜、近眼位是10个棱镜度外隐斜、另一个客户看远是12个棱镜的内隐斜、看近是3个棱镜的内隐斜、测看远的眼位是用马氏杆法、测看近的眼位用的是vongraefe法、问:看近眼位调节性集合的产生、不应该是眼位更靠内吗?怎么还往外了?

测量远眼位时,远眼位的正位是指眼睛位置在正前方,打破融像的情况下,眼睛位置偏内称为看远存在内隐斜;眼睛位置偏外称为看远存在外隐斜。如图:

而近眼位的正位,是指眼睛能够正对所注视的近距离目标,而不是正前方。如图: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近眼位往往会比远眼位更偏外。一般情况下近眼位会比远眼位更偏外。是与集合需求和AC/A有关。1、集合需求。集合需求指的是在注视近距离目标时,所需要的集合量。集合需求=PD*MA=PD/d。其中PD为瞳距,单位是cm,d为注视距离,单位为m。注视眼前40cm目标时,瞳距60mm,集合需求为15△。2、AC/A。调节与集合是联动的,由于动用调节,所带动的集合叫做AC/A。一般情况下AC/A在5△/D左右。注视40cm目标,付出调节2.5D,调节所带动集合为12.5△左右。小于集合需求15△。因此眼位会偏外。当然这只是一般情况,若AC/A比较大,则也会出现看近眼位偏内的情况。QA5老师,我想问同视机检查六个诊断眼位,如图左转15度,右转15度,这个左右是患者的左右,还是检查者的左右方向,如图2,怎么分析出哪只眼哪条肌肉是麻痹?检查不同方位的眼位时所说的左转和右转均是以患者的方向来定,相当于模拟患者看自己的左侧或者右侧。通过诊断眼位的检查想要分析哪条眼外肌存在异常需要了解不同方位时,哪条眼位肌肉起到了主导作用。例如下图均是向右看时出现了更为明显的眼位异常,首先分析向右看时右眼使用外直肌,左眼使用内直肌。此时左眼需要向内转,右眼需要向外转。当看向右侧出现内斜时,代表右眼外传过少,因此判断右眼外直肌出现异常。相反,如果向右看出现外斜代表左眼内直肌异常。QA6男孩,8岁,一月前发现视力下降来院就诊,测视力裸眼OD0.4,OS0.4,行眼压眼轴散瞳验光,眼底检查,裂隙灯检查结果如下:双眼正位,眼球运动无障碍,角膜透明,晶体及玻璃体前段透明,眼压正常范围,扩瞳后视盘色红界清,C/D1:3,黄斑中心凹反光锐利,行扩瞳验光OD+0.75Ds=1.0,OS+1.0Ds=1.0,诊断为假性近视,处理: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点双眼,一次每晚,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点双眼,三次每日,配合反转拍训练,一月后复查,裸眼视力OU0.5,行综合验光加正负相对调节,综合验光OD+0.25Ds=1.0,OS+0.50Ds=1.0,NRA/PRA+2.25/-3.25D,后续点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一月后复查视力未见明显提升。请问这个孩子还需要进一步检查么?检查什么项目?您考虑的诊断是什么?改进一步怎么处理?考虑是视功能异常导致的视力低下,建议做视觉训练,不建议药物治疗。首先在没有散瞳(或点上述药)的情况下做全面视功能检查,诊断是何种异常,然后在做系统的视觉训练。(后续您可以把检查结果再发给我们,我们再做出训练方案)QA7弱视训练里面有项MFBF双眼下的单眼训练是怎么训练的双眼下的单眼训练是指在双眼同时接受视觉信号的同时,两只眼睛分别处理不同的视觉信息。通常需要配合红绿眼睛来完成训练,例如带着红绿眼镜进行红绿扑克牌训练.类似这样的训练方式均是双眼下的单眼训练。QA8(标题问题)老师,请教两个问题,1.一个男孩5岁7个月,裸眼视力双眼0.5,眼位正,阿托品凝胶3次/日,连用三天,验光:右眼+1.75-2.25*矫正0.9左眼+1.50-1.25*2矫正0.9,请问这种情况需要配眼镜吗?配镜的话度数如何确定?需要配镜,5岁儿童裸眼视力低,且存在散光,6岁以下儿童散光超过2D,不论是何种类型都需要配镜。散光尽量足轿,远视度数是否减量需参考等效球镜,原则在不改变屈光状态下,减度不超过1.50D,而且双眼要等量。上述儿童屈光度,等效球镜右眼为+0.,左眼为+0.,配镜是0.25D一档,所以双眼可以减+0.50D配镜,即OD+1.25-2.25x,OS+1.00-1.25x22.一个9岁男孩,裸眼视力右0.6左0.8,眼位正,复方托比卡胺散瞳验光,右眼+2.25-1.50*2矫正0.8左眼+2.25-3.00*矫正0.8,请问配镜度数怎么确定?散光尽量全矫,但此儿童是快散验光,不建议减球镜度数,直接按上述验光结果配镜。QA9请教老师,小孩弱视遮盖的根据是什么,遮三天放两天,或者遮五天放两天,是根据视力来下结论吗?遮盖时间的长短参考儿童的年龄和弱视程度,一般年龄越大,弱视程度越深遮盖时间越长。也要根据以往遮盖效果做调整,如果以往8小时遮盖视力不提升,或效果不好,可以适当延长遮盖时间。同时要注意是不是有效遮盖,有没有偷看。QA.假性近视的小孩除了做反转拍,远近字母表的训练,为什么还要做聚散球的训练?2.偏振矢量图主要用来做哪些训练,我们训练室会让假性近视的小孩子也做偏振矢量图,这是对的吗?还有想知道偏振矢量图和红绿矢量图的区别?3.调节过度或者调节失灵会导致双眼反转拍负镜通过困难吗?(因为单眼反转拍通过困难是调节问题,双眼是集合问题,视功能检查单显示集合没有问题)1、假性近视人群,调节放松能力出了问题,因此首要考虑的是训练调节放松能力。可以通过正镜阅读,翻转拍等进行训练。但是平时用眼时,调节与集合功能是联动的,付出或放松调节时,必然有集合的改变。因此在训练时,往往不会单一的训练调节或集合功能,而是共同训练。2、偏振矢量图主要是训练正、负融像功能。假性近视儿童训练后期可以使用偏振矢量图进行训练。红绿矢量图和偏振矢量图训练目的和训练方法一样,只是红绿由于颜色不同,融像更为困难。因此红绿矢量图训练难度高于偏振矢量图。3、首先,单眼翻转拍反应的是调节的问题,双眼翻转拍反应的是调节+集合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调节过度伴随双眼负片通过困难,是由于调节过度导致集合过度,进而负融像能力差,双眼负片通过困难。而调节灵活度不良,也会反应在双眼翻转拍的检查上。其次,若调节、集合功能正常,但是反应速度慢,也会出现能通过,但速度很慢的表现。最后,调节过度并不一定都会伴随双眼负片通过困难。实际上在工作中,我们是根据体征进行诊断,而不是根据诊断结果推断体征。QA11老师好,AC/A的检查,如果用的是计算法,那么,注视距离用0.4米代入,还是用0.代入…平常课程学习到的是前者,所以想知道哪个更为常用,还有就是,两种检查方法,共同来评估是否可以,一个人选择其中一种方法,下次如果检查是否应该用同样方法?AC/A检查一般可以用两种方法获得:1、梯度法测AC/A,通常加+1.00D和/或-1.00D,看每改变1D带来的调节性集合的改变量。但梯度法测AC/A受视功能影响较大,所以可能会随着视觉训练有所改变。2、计算性AC/A,可以更客观的得到顾客真实的AC/A数值,这个结果可能更能表现顾客真实的AC/A数值。其中注视距离最精准的数值应该为,顾客习惯阅读距离+0.027m(镜眼距平面到眼内回旋点之间的距离),如顾客习惯阅读距离为0.4米,则需代入0.m。

在实际工作中,有时这两种数值我们都需要进行参考,计算性AC/A更接近顾客AC/A的真实值,而梯度性AC/A,又代表顾客在加减镜片的过程中,调节性集合的真实改变量。从中我们可以获取很多信息,很多时候在训练后,梯度性AC/A数值会更接近与计算性AC/A数值,但通常计算性AC/A数值会略大于梯度性AC/A数值。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欢迎分享给朋友或转发朋友圈

有关观点欢迎指正批评,敬请留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piaop.com/etxs/9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