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受疫情影响,全国中小学生延迟开学成为事实,"停学不停课"成为现实,各地纷纷开展"线上教学"。不管老师、学生、家长情愿与否,特殊时期,网课来了。然而,很多孩子的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家长们都知道,当下的孩子,经常接触各类电子产品,手机最多,孩子们的眼睛、颈椎已经行走在不健康的边缘,甚至有的孩子已经发生眼睛和颈椎的重大疾病。对于健康,如果孩子的健康如果曾经失去,再去补救,可不是那么简单了,有的是永远也挽回不了的。所以,对于疫情+网课+孩子随时偷完手机=特殊时代,家长务必加强注意,引导孩子健康生活,防患于未然,否则等祸患酿成,后悔就晚了。
每一个妈妈都知道,网课,就要盯着屏幕,孩子们本来已经不堪重负的眼睛和颈椎,现在更是雪上加霜。
不仅仅是中小学的网课,而且孩子的各类补习班、特长班、街舞班等,纷纷要求孩子 一、最大的伤害是眼睛
案例一:8岁小明玩手机眼睛失明
现年8岁的小明,从2岁多开始接触手机,每天放学后他都会马上回家,做完功课立刻开始玩手机,小明妈妈觉得孩子不出去乱跑很好,省的出去惹祸。现在小明8岁了,他自己感觉眼睛偶尔会看不清东西,怕挨骂没和爸妈说,结果几个月后他的眼睛看不见了,医院治疗。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说小明的眼睛已经失明了。原来小明整天玩游戏,由于要过关,要进级,所以天天晚上都睡得很晚,这样几年下来孩子的眼睛怎么可能会正常?听医生说完后,小明的父母真是悔的肠子都青了!后悔让孩子玩手机。
案例二:学生小吴在连续玩了8小时手机之后,右眼直接黑了。慌乱的她在父母的陪伴下去看了医生,经诊断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右眼失明,无光感。
据了解,小吴眼睛一直没有任何的基础病,直到迷上了手机游戏,经常是玩游戏玩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医生表示,小吴的右眼的失明与长期玩手机有关。因为缺血,静脉血管扩张得厉害,这很有可能是一个永久性的视力障碍。
案例三:7岁的童童,一年前没有近视,半年前变成近视度。如今,童童双眼就看不清楚电视画面。复诊验光发现孩子近视已度。诊断结果显示:孩子视网膜变薄、退化、变性,容易发生“视网膜裂孔”,“视网膜剥离”发生机率也会大幅增加,最后可能会导致童童失明。
可以说,在中国,整体上,孩子们的眼睛都不好,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孩子们都在受电子产品的影响和威胁。
本来,孩子们已经大量接触电子产品了,他们的眼睛已经不堪重负,很多孩子的眼睛已经徘徊在生病的边缘。最普遍的是近视眼。
中国是近视眼患病大国,近视人群比例高达47%,预计到年近视患病人口将超过7亿名。近视人群中,青少年是“重灾区”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患病率达50%—60%,并逐年增加。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普遍而言大多数中小学都是不允许校内使用手机,在这样每天八小时不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学习的前提下近视率尚且如此骇人,如果长时间大规模铺开在线教育替代传统教育,可能我们的下一代年轻人都得带上眼镜看世界了。
如果孩子出现这些情况,请家长警惕:
1、眯眼——可能是视力下降的早期表现
眯眼常常是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早期表现,这种近视一开始可能只是假性的,但长期未干预就可能变真了。 在这个只能“家里蹲”的非常时期,孩子无论是学习还是娱乐,都会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不但容易引起干眼、视疲劳等症状,还会增加近视发生和发展的风险。 且放假期间孩子睡眠、饮食往往不规律,这也是视力下降的一个原因。 提醒,假期间要提醒孩子用眼健康,如果发现孩子开始眯眼看东西时要及时进行干预。 2、歪头看电视——警惕斜视出现! 儿童青少年由于看电视太久,视力疲劳,为使两眼看得更清晰些,不得不使用眼内肌过度调节,或用不正常的头位姿势来缩短角膜两焦线的距离,以此增加视觉的清晰度,于是便不由自主地出现歪头姿势,其结果也会造成斜视。 还有一种情况是,很多大人看电视时或抱着孩子,或把婴儿连同摇篮一起放在身边。 婴幼儿在电视声响和影像吸引下,往往会侧头注视电视。有时大人看多久他也会看多久,而且常是同一姿势,时间一长自然就造成斜视了。 提醒家长,当孩子出现歪头看电视,看东西双眼不对称时,应及时沟通医生。待疫情可控的情况下,医院检查。 3、眨眼、揉眼睛——要预防儿童干眼症出现 李晓柠博士介绍,儿童也同成人一样,如果长时间注视屏幕,眨眼次数减少,会造成眼球表面泪膜层的不稳定,出现眼睛的疲劳、干涩、刺痛、流泪等情况,导致干眼症的发生。 她提醒,家长如果发现儿童出现频繁眨眼、揉眼睛、畏光等异常情况,不要自行判断病情、乱用抗生素眼药水,应及时沟通医生寻求帮助。当然了,在这么多电子产品和学习任务的重压下,孩子的眼睛负荷是非常大的,伤害眼睛在做难免,怎么办?想要保护眼睛以下这几件事不妨试一试,也许会有很好的效果,能够让眼睛放松下来: 1、将屏幕调到适合的亮度。有些人觉得绿色的东西对于眼睛会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并没有相关内容表达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可是还会有人把屏幕调成绿色。与其这样做,不如把屏幕亮度调低一些,能够更好地对眼睛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受到更大的刺激,造成疲累的情况。 2、经常眺望远方。长时间使用眼睛,不管是不是守在电脑或是手机前,都是会对眼睛产生一定的影响,会有不适的感觉出现,这个时候可以放下手上的工作,看看远处的风景,即使没有好看的风景观赏,不一样的环境与事物,也是可以让眼睛得到片刻休息的。 3、经常眨眼睛。在正常情况下,眼睛每分钟会眨15~20次,平均下来每4秒至少就要眨眼一次。当对着电脑或是手机的时候,我们的眨眼次数会减少,这会导致眼部的湿润度降低,从而有疲累的感觉出现。想要解决问题,要经常眨眼,不要一直盯着屏幕看,这样对眼睛不利。 4、热毛巾敷眼睛。长时间用眼,会有疲劳感觉,同时会有酸涩与疼痛感,这个时候想要减轻症状,可以选择使用热毛巾敷一下,会有明显的效果。如果是长时间在空调房里等着,想要解决问题就要利用加湿器,让空气有湿度,更好地缓解干燥,以对眼睛起到保护作用。二、手机屏幕的蓝色波段会影响人体作息规律
屏幕的蓝色波段会影响人体作息规律。美国官方研究的一项小实验中,连续5天每天睡前使用手机4小时的实验者,比未使用者褪黑素减少55%,导致睡前更清醒,入睡时间更长,第二天也会更加疲惫。
三、长期盯着屏幕更让人担忧会影响孩子大脑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这项耗资3亿美元的研究发布的第一部分信息显示,每天使用这些设备超过7个小时的9岁和10岁儿童显示出大脑皮质过早变薄的迹象。大脑皮质是处理感官信息的大脑最外层。
每天盯着屏幕超过两小时的孩子,语言和推理考试表现较差。对此,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张运红认为,这种研究结论是有可能的,但是否科学正确,还需要依据他们的实验设计、实验控制以及数据处理是否科学规范来判定。根据以往的一些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大脑皮层变薄可能意味着学习能力下降,如注意力下降等,至于具体会导致哪些方面的下降还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四、经常低头玩手机还容易造成颈椎损伤
当我们在玩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候,通常是低着头的,就是这么一个小动作,就会使我们的颈部承受很大的负荷。有资料显示,一个人的头大概重5kg,看手机时,由于是呈60°角,在物理杠杆作用以及重力作用下,,颈椎承受的压力会达45斤重。如此保持一段时间,后颈肌肉容易劳损,长此以往,还会影响骨骼的生长,导致颈椎弯曲。
我们正常人都有颈椎生理弯曲,如果没有生理弯曲,甚至向相反的方向弯曲,称为“反弓”。“颈椎反弓”是构成颈椎病最常见的病理基础,高枕可使头部前屈,增大下位颈椎的应力,有加速颈椎退变的可能。而卧高靠背看电视以及长时间上网、躺着玩手机等不良的生活习惯,长时间牵拉着颈椎,也会导致其曲线前凸日渐减少、变直甚至反弓。
此外,有医学专家表示,长时间低头玩手机等电子产品,颈椎周围的肌肉会长时间处于非协调的受力状态,久而久之会容易导致颈部肌肉劳损。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的低头就可引起颈部的疲劳,长此以往会引起颈椎的退行性变。如果有脖子酸胀的感觉,那就是早期颈椎退变的症状。因此,当发现自己出现脖子酸胀的情况时,应提高警惕。
案例一:医院李维新教授:大家不要觉得颈椎病离我们很远,我曾接诊过一位仅9岁的颈椎病患儿,突出的间盘已经钙化。当时了解到这个孩子是由于从3岁时就整天以手机为伴,治疗建议是不用手术,首先改变孩子的不良生活习惯,把手机收掉,每天去游泳锻炼。结果再复查时,治疗效果不错,3、4个月后钙化已经消失了。
案例二:8月25日,扬州市妇幼保健院骨伤科接诊了一名年仅八岁的患者。家长介绍,今年以来,小朋友总喊头疼、眩晕。起初家人以为低血糖、没在意,最近情况越发严重才赶来就医。经过全面检查,医生诊断,孩子患上了颈椎病,而“肇事者”是电子产品。
案例三:一位家长带着9医院就诊。家长反映,近一个月来,儿子经常感到脖子酸胀、有时手指也会发麻。
经过CT检查发现,这名9岁男童的颈椎出现问题。人的颈椎通常有前曲的弧度,而他的颈椎变成了一条直线!
生理弧度曲直了,容易影响肌肉血液循环的供应。从而感觉不适。经了解,这名男童一年来经常低头长时间玩手机。
此外,一些学生由于长时间伏案上课、学习、作业,不注意坐姿,也会对颈椎造成影响。
医生提醒,预防颈椎病的发生,最重要的是改善坐姿,大家伏案工作时,要注意姿势正确,也不要长时间地头使用电子产品。
平时的工作学习中,要定时让自己休息一下,多走动走动、舒展一下筋骨。
案例四:聊城东昌府区7岁的小刚才上小学二年级,新学期开学不久他就常常喊头疼。医院神经内科检查,医生没查出异常,询问了小刚的生活习惯后,医生建议他去看看骨科大夫。让小刚父母意外的是,医院针灸推拿科,小刚被确诊患了颈椎病。
医生介绍,患颈椎病的小学生一般症状不重,及时治疗和改正不良习惯后,可以恢复正常状态,而有的年龄大点的孩子,因不良习惯持续时间长,颈椎病已接近中老年人的程度。医院就曾接诊一名初中生患者,这名初中生的颈椎已出现生理曲度变直的情况,犯病时颈肩僵硬疼痛,无法再学习。原来这名学生回到家中就迷恋电脑、手机游戏,由于经常长时间低头造成颈椎受伤。今年上半年该院还接诊了一名高三学生,他持续出现头痛症状,并伴有胸闷心慌,恶心,严重影响了高考。
王成哲分析说,相比过去,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普遍增大,而体育锻炼又明显减少,加之孩子玩电脑、手机等电子游戏常常没有节制,家长不在时,一玩就是一两个小时,这些都造成孩子的
面对现实,我们无奈,但是孩子的眼睛、颈椎、大脑保护刻不容缓。不要等孩子身体出问题了,你再后悔那就来不及了。
五、以下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1-3岁: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手机
主要原因有二:
1.幼儿的视网膜要到12岁才能发育完善,在此之前都应该尽量少接触手机类电子产品。
2.两三岁接触电子产品(手机游戏/电视)越多的小朋友,在七八岁发生注意力障碍(比如多动症)的可能性也越大。
?正确做法:
1.父母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多与孩子互动、主动更新孩子的玩具等。
2.父母手机中拒绝下载任何游戏,以防孩子因游戏上瘾而索要手机玩。
3.如果孩子对手机好奇,可向孩子示范打电话、发语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对手机用途的正确认知。
?3-6岁: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手机游戏
不少父母为了图一时清净,偶尔会把孩子丢给手机游戏“照看”。但3-6岁的孩子还小,自控力不足,一旦接触游戏,极易上瘾。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适当接触手机,如让孩子明白手机可拨打电话、可与人聊天、视频等基本用途,但一定要远离手机游戏。
?正确的做法:
1.父母家人手机去娱乐化,即删除游戏、音乐、视频等各类会吸引孩子的APP。即便孩子想要玩手机,除了翻翻相册、拍拍照,也不会觉得有趣,自然不会一直缠着父母要手机玩。
2.积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多与孩子共读儿童绘本。(绘本的颜色和故事性,对孩子吸引力也比较大,只要孩子爱上阅读,基本不会想着要玩手机了。)
3.丰富孩子的生活经历,多带孩子外出体验大自然,鼓励孩子多结交朋友。
?7-12岁:针对手机问题不宜强势打压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进入了心理叛逆期的第二阶段,即儿童叛逆期。
处在叛逆期的孩子,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会变得固执又脾气暴躁,有时讲起来道理来,怼得爸妈都无语。
面对孩子沉迷手机,很多父母常用的方式是:一用父母身份强压(我说了不许玩就是不许玩/再玩就没饭吃了/再玩就揍你);二是用亲子关系威胁(再玩就不要你了/再玩就不喜欢你了)。
这两种方法,弊大于利。长此以往,不仅会严重破坏亲子关系,还会加重孩子对手机的依赖和沉迷。
?正确做法:
1.与孩子协商规定玩手机的时长、次数,作为必须遵守的规则,如若违反,可以承担家务为责罚手段。
2.家长要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动机,目标是“孩子停止玩手机游戏”,而不是“孩子乖乖地停止手机游戏”。允许孩子出现顶嘴、哭闹等不满情绪。
3.家长要试着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场,如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先完成作业再玩手机,不要说“现在立刻去做作业”,而是说“我知道这个游戏很好玩,但你必须先完成作业。我看着你玩儿完这一局,然后你就去做作业,可以吗?”
?12-18岁:适当干预,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青春期的前奏,思想认知水平较高,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父母应坚持适当干预、合理利用。直接没收或生气吼骂、甚至是暴打一顿,都是治标不治根的做法。
手机就像一把双刃剑,能伤害孩子,但也能帮助孩子,关键在于如何使用。
?正确做法:
1.多 2.有了沟通和信任后,与孩子一起协商制定玩手机的规则,如是否可以带去学校玩、什么时候可以玩手机、一次可以玩多久、如果超时会有怎样的惩罚等。
3.正确看待孩子使用手机,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的正面效应,如手机上阅读电子书籍更方便、手机搜索学习信息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