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一辈子眼科医生,三姜姥姥指导我这么给

北京皮肤科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4658077.html
写在前面的话:前两天留言中,有网友让我写篇护眼的文章,哈哈哈,这可是问对人了!我的妈妈、三个姜的姥姥,就是位眼科医生,并且是专攻儿童近弱视、有着三十多年临床经验的资深眼科专家,常年和成千上万的近弱视小朋友打交道。如今,我就细细请教了她,把最实用、最科学的护眼理论,提炼简化,结合具体实例,总结成今天的文章,有需要的朋友们,可千万不要错过哦!对每个人来说,眼睛都非常重要。但现在学业繁重,电子产品普及率高,近视的孩子越来越多、越来越早。比如说大姜,才刚11岁,已经戴了3年眼镜。每次看他上网课,我都有种“再这样下去,他是不是要瞎?”的担心。还好有姜姥姥的远程指导,他度数控制地还行,我才没太过焦虑。那么经验丰富的眼科专家姜姥姥,都有些什么护眼秘籍呢?在今天这篇文里,咱们就一一来捋清楚。在说护眼秘籍前,我们需要把一些关于近视的著名误解破解一下。1,近视可以治好吗?不可以,近视是不可逆的。市面的护眼产品,但凡声称能够治疗近视、让孩子视力恢复如初的,全是骗人的!大家千万不要买。姜姥姥就遇到过不少小患者,父母在按摩仪,保健品上花了n万,最后视力反而下降地更厉害。眼睛的真性近视,是由眼轴变长造成的,这个过程无法可逆。孩子成长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假性近视,这是由用眼过度,致使睫状肌持续痉挛,造成的暂时性视力下降。假性近视可以通过休息、散瞳、改善用眼习惯等恢复。比如小朋友去验光,点散瞳药水前后,度数可能有差别,这个差别就是假性近视。如果长期得不到休息,假性近视也可能转化成真性近视。只有通过专业的眼科检查,才能区分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所以如果发现孩子有近视苗头,一定要去专业的眼科机构检查、治疗,不要随意购买保健品。那角膜塑形镜(ok镜)和近视眼手术呢,也不能治疗近视吗?也不能。角膜塑形镜是硬性透气隐形眼镜,夜晚佩戴,可以压平眼角膜,白天就不需要佩戴眼镜,但并不能从根本改变眼轴过长的事实。近视眼手术,是相当于在角膜上制作了一个微型隐形眼镜,也不会让眼轴变短。不过这两项都可以帮孩子摆脱眼镜,这一点还是个很大的好处。角膜塑形镜也有减缓近视加深的效果,但因为是硬性隐形眼镜,所以角膜护理、检查非常重要。姜姥姥见过不少孩子,用了角膜塑形镜后,近视度数发展很慢,几年只加深了50度,所以我本想让大姜戴ok镜,但在柏林找了3、4家诊所,都没有做角膜检查的设施,最后只能不了了之。2,少看电视手机,就一定不会近视吗?不一定。近视和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有关。弹钢琴、看书、写书法、玩乐高积木、画画、写作业,看电脑都属于近距离用眼。姜姥姥经手的小朋友中,琴童一般近视地更早。所以大姜学钢琴、画画、乐高机器人,姜姥姥特别发愁:怎么都是近距离用眼的兴趣班?不能学点户外的吗?大姜后来学了网球,二姜学了滑板,增加了户外活动时间,姜姥姥才放下心来。所以,预防和控制近视,不是只控制屏幕时间,而是要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对眼睛来说,看书和看电脑其实是一样作用,为什么看电脑、看手机时,会觉得眼睛更累呢?主要有三个原因:直视光源、蓝光损害、用眼习惯。我们在灯下看书时,书上没有光,是靠反射灯光来看的,光线较为柔和。而我们看手机电脑,是直接对屏幕看,这是直视光源。你想,天天直接看灯,眼睛能不累吗?太阳光中是以绿光居多,电脑、手机屏幕发出的光线以蓝光居多。浙大一附院沈晔教授团队实验证明,蓝光对眼睛的损害比绿光要大,因此,也会给眼睛造成疲劳感。再加上电脑、手机本身很亮,很多人都是在昏暗的灯光下躺着看,强烈的光线对比、不舒服的用眼姿势,都会让眼睛很疲劳。3,近视是可以遗传的,对吗?一个孩子是否会近视,有遗传因素,也和生活习惯有关。研究表明,同等条件下,和父母双方都不近视的孩子相比,单方父母近视的孩子,发生近视的几率高2.1倍,双方父母近视的孩子,发生近视的几率高4.9倍。这个跟遗传有关,也和自身近视的父母,会营造一个容易近视的生活环境有关。姜爸是度高度近视,我也差不多快度,三个姜近视的可能性都很大。目前来看,11岁的大姜已经近视多度,8岁的二姜还有正常的远视储备,极可能不会近视,其中的区别,主要是他们的生活习惯不同。大姜不爱运动,只喜欢看书、画画、下棋、编程、乐高等近距离用眼活动。二姜爱运动,不爱看书,一下课就在校园里跟朋友打闹疯玩。两人虽然有一样的画画课、中文网课、平板时间,但这些活动后,二姜会出去玩,大姜却会接着看书、看新闻,所以两人的用眼习惯很不一样。和遗传因素相比,生活环境、用眼习惯是更容易导致近视的原因。4,眼镜一戴上就取不下来,最好能不配就不配眼镜,对吗?孩子近视后,很多父母怕戴上眼镜后,孩子会在学校受到欺负,或者认为戴眼镜会让近视更严重,所以抱着能拖就拖的想法,迟迟不给孩子配眼镜。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如果孩子已经近视,没有合适的眼镜,孩子看不清东西,就会眯眼、伸脖子努力去看清。长期眯眼看东西,对眼球是一种压力,眼轴也会拉长,近视度数会增加地更快。而且一直看不清东西,孩子的眼睛会适应模糊的情况,形成弱视,即使以后佩戴眼镜,视力也达不到1.0,世界永远是模糊一片。姜姥姥接触过很多十几岁的小朋友,已经近视几年,度数甚至达到了中度、高度近视,但父母有偏见,一直不愿给他们配眼镜,结果导致了弱视,即使带上几百度的眼镜,视力提高也不会很多,看东西依然很模糊。所以,一旦近视,一定要及时佩戴合适的眼镜。姜姥姥和同事们前一段在中小学进行筛查,某初中共筛查人,其中近视人,近视率达到80.8%,但已经进行近视矫正(佩戴眼镜)的,只有人,45.0%都没有进行近视矫正(佩戴眼镜)。某小学共筛查人,其中人近视,近视率达39.84%,其中只有人佩戴眼镜,61.1%没有进行近视矫正。总人数近视人数近视率矫正人数矫正率某初中80.8%55.0%某小学39.8%38.9%孩子年龄越小,矫正率越低,说明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或者不愿意识到孩子已经近视,需要佩戴眼镜。5,看电视不行,看投影仪就没事,对吗?无论是电视,还是投影仪,对孩子视力的影响,都和观看距离、屏幕大小有关。按照用眼距离,对眼睛的损害从大到小的电子产品依次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投影仪。投影仪因为屏幕大,观看距离远,用的是反射光,对眼睛的损害相对较小。尤其是距离如果能到达6米以上,对眼球不会造成压力,反而有放松的效果,可以有效预防近视。但一般家庭里,都没这么大的空间。距离比较近时,和电视相比,投影仪的优点就剩下不会直视光源这一条了……6,随着孩子长高,眼轴增长,孩子的近视度数自然会增加,对吗?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眼轴会一直跟着身高增长,这是个不可避免的生理过程。因此,大姜在德国的眼科医生告诉我们:孩子一旦近视,根据生理发育规律,每年会增长度左右,这是不可避免的。我把这个理论说给姜姥姥听,她差点气个仰倒:“大姜才11岁,已经多度,每年都长度,等到他18岁,那不就、0度了?那还了得?只要防护得当,近视增长完全可以控制在每年50度以下、甚至不增长的!”姜姥姥这么急是有原因的,她特别怕大姜变成高度近视。高度近视危害很大,可能会有视网膜脱落、黄斑病变、玻璃体病变等多种后遗症。近年来,高度近视导致的视网膜脱落,已经超过白内障,成为中国城市人口最常见的失明原因。所以孩子一旦近视,一定要及早检查控制,防止近视发展过快。再回到大姜的眼睛上,其实德国医生和姜姥姥的说法都正确。德国近视的孩子很少,在视功能训练、近视防控方面,研究、医疗机构投入很少,孩子一旦近视,眼科医生的做法是:随之自然。既不强调改进孩子的用眼习惯,也不会进行防控训练,让近视度数自然发展,孩子近视速度相对会快很多。但国内因为近视的孩子太多、年龄太早,近视防控的研究非常多,无论是治疗手法、还是市场成熟度,比德国都高了好几个层次。经过姜姥姥手的孩子,只要乖乖听医嘱,大部分都能控制在每年50度增长以下。那么,中国医生姜姥姥的预防和控制近视秘籍都有那些呢?1,保证户外活动时间。最有效的近视防控手段,是每天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户外活动有两个好处:远距离用眼和自然光环境。在户外做活动时,眼睛不会固定在一个点上,而是会随时调节远近,能有效抵消近距离用眼的疲劳。自然光对眼睛的非常有益,有研究证实,自然光线可以促进眼底视网膜释放多巴胺,而多巴胺可以减慢眼轴长度的伸长,进而起到预防近视的效果。所以有人问,冬天太冷,在室内活动是不是也能有效护眼?答案是有一定效果,不过因为缺乏户外自然光环境,效果没有户外好,在德国长大的孩子,因为户外活动多,很少有人会近视。从幼儿园起,无论刮风下雨,孩子们都会在沙坑游乐场里消磨大量时间。上学后,学校也非常注重运动,保证足够的户外玩耍时间,只要不是像大姜这样的书虫,一般人都不近视。那么在国内课业繁重的大环境下,又该怎么办呢?碎片时间利用起来,鼓励孩子把握每一个课间时间,来到户外,哪怕不运动,只是站一站、望远处看一看也好。孩子上下学时,如果路况允许,可以选择骑自行车、走路等方式,如果需要坐车,不要在车上学习,可以眺望窗外,让眼睛得到放松。可以考虑给孩子报一些运动课,比如网球、游泳、武术、舞蹈等,尽量减少近距离用眼的活动。周末、放假时,鼓励孩子出去玩、和家人一起散步、爬山、逛街、户外运动等,多攒一点户外活动时间储备。2,少吃甜食,均衡饮食。给孩子吃大量甜食,不仅会带来肥胖、龋齿等后果,还会导致近视。糖分在被人体消化、吸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中和了人体内的钙,造成血钙减少,使眼球壁的韧性降低,眼轴变长,形成近视。人体代谢糖分,也需要消耗大量维生素B1。维生素B1对视神经有养护作用,过多吃甜食,视神经就会因为“营养短缺”而出现“故障”。所以,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近视,一定要控制孩子的糖份摄入量,保证一个营养均衡的日常食谱。3,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现在孩子的读写现状都是这样:趴着看书、距离太近、歪头写字这些习惯会导致斜视、加速近视、降低视功能,所以一定要改掉。下图很好地诠释了3个1学习姿势:一尺、一拳、一寸。眼离书本一尺(33厘米),手离笔尖一寸(3厘米),上身离桌子一拳。坐姿不正确,很容易就垂着头看书,加重眼轴的增长,所以一定肩背挺直,把书竖起来看。另外要注意劳逸结合,也可参考美国眼科协会推荐的20、20、20定律:无论是看书、弹琴、画画、还是玩乐高,用眼20分钟后,一定要休息20秒,可以眺望20英尺外(6米),让睫状肌得到放松。4,在良好的用眼环境下看书学习一定不要在走路、坐车、床上躺着时、光线昏暗的地方看书。走路、坐车时,书是晃动的,眼睛一直需要追踪目标,非常费力,容易疲劳。躺着看书时,目光经常是斜的,书面和眼睛之间的距离很难保持合理。晶状体调节起来比较吃力,加重了对眼球的压迫。光线昏暗的地方看书,眼睛也会非常吃力。想让孩子看书,应该营造一个光线充足、稳定、座位舒服的室内环境。5,定期检查如果小朋友还没戴眼镜,但已经出现了以下症状:

眯眼看东西

看书趴得近

看远处时眨眼

皱眉看东西

一定要带孩子去正规的医疗机构做视力检查。如果已经近视,可以遵医嘱定期做检查。这样,如果近视进一步加深,医生可以及时检查出来、并做出相应的治疗防控措施。三四岁以上的孩子,可以由父母带着,每年做一次视力检查,如果有弱视、远视、斜视的情况,是越早开始治疗越好。没有以上情况的孩子,检查就是预防性的,医生还可以告诉你孩子的远视储备,从而推断处孩子近视的可能性等。什么是远视储备?小婴儿出生时,眼睛尚未发育成熟,处于远视状态。随着生长发育,眼轴增长,眼睛从远视逐渐变为正视(既不远视也不近视的),之后如果近距离用眼过度,就会产生近视。用眼过多,远视储备早早用完,就会近视。比如大姜,他6岁没了远视储备,变成正视,8岁时就近视了。而去年回国时,二姜7岁半,还有50度的远视储备,并且这个数据1年没变,将来近视的可能性就很小。有人问,孩子9岁了,还有度远视储备,就一定不会近视吗?不一定。如果这个孩子的眼轴增长较快,远视储备下降快,也可能一年就消耗完远视储备,在10岁变成正视,之后可能就会近视。姜姥姥曾见过头一年还有度远视储备,第二年0度远视储备,第三年就变成近视的小朋友。所以固定检测眼轴长度,远视储备,可以帮我们了解孩子的眼睛情况,有效做好近视预防。没有近视的孩子,根据远视储备情况,每半年或一年做一次视力检查就够了,如果已经近视,可以遵医嘱,每3个月或6个月做检查。近视不是洪水猛兽。如果孩子已经近视,及时配镜矫正,定期检查视力,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就能有效控制近视增长。不过眼睛长在孩子身上,父母做再周全的规划,也没有孩子的配合重要。我从小爱看书,不爱出门,还经常背着我妈,夜里连着几个小时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看书,结果不到10岁就近视了,很快又发展到度。姜姥姥慌了,天天给我普及高度近视的坏处,苦口婆心地劝我,并给我普及高度近视后,眼球微凸、眼镜厚重,对颜值损伤极大的信息,我慢慢才听进去,近视发展速度逐渐降了下来。大学毕业时,我基本控制在度,不然可能0度都打不住。20岁时做了近视手术,十几年过去,我差不多都忘了自己近视这件事。所以近视不可怕,放手不管更可怕。只要做好护眼,经常检查,就可以有效防控高度近视。另外如果孩子学业真的很重,或者很爱看书、编程等,不可避免大量用眼,也不必太焦虑。比如大姜,不让他看书学习,给他造成的痛苦要更大。我们会鼓励他多做户外活动、经常休息眼睛,但按照他的用眼量、宅男性格,近视几乎不可避免。因此,我们只能做出取舍:允许他大量近距离用眼,接受他近视的现状,竭尽全力将近视发展的速度降下来。当然,建立运动习惯这件事,如果从小引导,也是可以改变的。三姜也很爱看书,但我刻意让他多做户外活动:从一岁开始给他上运动课,平时多会带着他追逐跑闹,所以他的运动习惯很好,希望能帮他避免近视、或者至少晚一点近视,我就问心无愧了。其实在教育孩子上,大部分问题都是这样:做出取舍后,就不必焦虑,在有限的选择内,尽最大努力即可。无论其他情况如何,父母情绪稳定、给孩子提供一个温暖、支持、有爱的成长环境,都是最最重要的。最近文章最近让我感到特别幸福的几件小事内心慢热的孩子怎么交朋友

德国体系倾国富养孩子丨小学逻辑思维丨奇葩德国规定丨德国娃做什么

德式育儿德国小孩好带秘诀丨二胎相处秘诀丨德式竖规矩

德国爸爸财商教育丨孩子内驱力丨时间管理

新手妈妈必看幼儿智商提高丨绝妙育儿技巧丨幼儿使用须知

情商教育内心强大的孩子丨犹太人的聊天教育丨讨好型儿童自我成长为了你变得更好丨给女儿的七句话丨出国后十项全能奇葩德国人德国裸体桑拿丨德国人的厨房丨德国人和自行车乡村轶事爷爷奶奶的爱情丨欧洲现代宅斗

点下赞和在看,五月会一直在这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piaop.com/wxsss/8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