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心情很愉悦。老话讲,家和万事兴,真没有讲错。
前几天我们夫医院把矫正内斜视的手术给做掉了。手术很成功,儿子原来比较明显的右眼内斜视(俗称斗鸡眼)给矫正回来,眼球归位,回到了眼眶的中央,又变成了一个眉清目秀的小伙子。他也高兴,我们看着他高兴,心里也高兴。
#优质作者榜#对于儿子眼睛斜视问题,作为父母确实要认真检讨。其实从初一起,儿子由于用眼习惯开始出现了左右眼球位置的偏差,那时还不明显。当时有好几个亲朋好友在看到儿子的时候都私下里跟我们提过,但我们做父母的没有重视,尤其是他妈妈。
他妈妈从小身体健康,到现在也很少生病和吃药;加上他们母子俩个对于戴眼镜这件事跟尤为排斥,认为近视度数不高,可以不戴,尽量通过什么OK镜来矫正视力。期间老婆带着儿子看过一次医生,但没有采取什么实际措施。
等到初二以后儿子的斜视越发明显了,我看到眼里,急在心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与人见面交流谁来见识你的心灵,不都是第一感觉么?外貌协会现在这么强大,不就是所有的人都偏爱颜值?一个斜视眼,直接就破坏了外表的美感,如果不矫正回来,这得给孩子带来多大的伤害了啊。
于是在我的强烈要求下,在初三上学期,学习紧张的时候特意医院的眼科看医生。但那一次接诊的医生是极端不负责的。他看到我家孩子,第一句是说“肯定是斜视,很严重,你们父母是怎么当的”;第二句话说“现在没有办法,只有手术治疗,等他成年之后再来吧“。整个诊疗过程不超过五分钟,既没有说后续如何治,也没有说如何预防,扔下一句话,等孩子成年之后再来,他就下班了。
这医生极端不负责,但我们却听进去了他讲的一句话,”等孩子成年之后再来”,以为可以通过手术解决,那估计总没有大碍的。虽然心里有抱怨,还是老老实实回家了。
但是这侥幸心理是错误的!有病必须早治,不能拖;你看什么缺陷上的疾病是拖着能够好的,感冒发烧拖两天说不定靠着自身免疫力会好,这种眼睛的斜视它能够放在那里,自动会好?你想多了!
果不其然,孩子斜视情况越来越严重,发展到他看东西有重影,下意识只用一只眼睛;各种功能性缺失。这些都是我们这一次动手术的时候才知道了。回到那时,我就是单纯觉得孩子的长相不对,面相长歪了呀,以致于毕业时班级拍照的时候我家孩子照片极少,仅有的几张也定格在孩子严重的“斗鸡眼”。好好的一个帅小伙,变成了一个残缺人士!这个样子,怎么出去见人啊!
再说了,成年人的世界是残酷的,但至少还会有掩饰,至少人家不能明目张胆地歧视;但即使这样,你看残疾人士隐身于主流社会视野之外,不愿意抛头露面!这一种不平等是人固化在人的潜意识里的!
孩子的世界则更残酷!我家儿子升上高一之后,整个人的状态就很不好,一个是适应新的环境,一个就是他自己眼睛的斜视问题给他带来的困扰。小学、初中的同学是和他一起长大的,比较熟悉的群体,不会以这个嘲笑他;而新高一的同学以前都不认识,再加上又是童言无忌的年纪,人家随口一句,说不定就伤害到事主自卑的心灵。
我们家长也是打小长大的。我小时候有一点口吃,以前孩子之间随便给人家取个外号什么的,叫成结巴子,我心里难过成啥样,我自己心里清楚。我这个缺陷还不明显,像儿子这样那可真的是缺陷了。而且高一的班主任老师还为了眼睛这事特意找过孩子妈,连老师都发现问题,那背后得有多少心酸故事在后面啊!
这半年来孩子也是郁郁寡欢,本来挺活泼的性格,到后来一整天话也没有几句。父母问他咋样,他也爱理不理;在眼睛问题上,更是讳病就医,回答含糊其辞;问多几句,他还嫌烦朝你发火,搞得我们家长不敢和他深入交流。
可是人与人的竞争是全方位的,再加上儿子读的高中也是省城的前三所重点,百二十年的老校。学生竞争的不仅仅是学习,还包括各种能力,例如社交、表演等等。五官外貌很重要,直接影响到给人的第一感觉。缺陷的存在必然会打击到他的的自信心,产生自卑感。同时从长远讲,毛病万一治不好,那就是一辈子的事情,面试、就业都会影响,甚至还会影响到他以后讨老婆。学习可以差一点,等身体必须健健康康的!
年的暑假我们带着孩子换医院来诊疗。这里的医生就耐心一些,而且提出了晚治不如早治,安排在九月动手术的方案。说到这里,又是我们父母的错。医生都这么建议了,但当时孩子觉得他刚刚升上高一,怕耽误学习,有顾虑;而家长也没有下定决心,结果又拖到了年末,直到十二月底才把手术动掉。这样的矫正手术一般是提前一天去检查,第二天动手术,术后观察两个小时没有问题就可以出院,七天之后再去复查。整个流程其实是很方便的。对于十几岁的少年是采取局部麻醉,安全系数挺高,没有什么风险。
不过,在术前检查的时候我是后悔死了没有及早处理,长期的两眼不协调,导致双眼的对焦、立体视的这些功能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儿子的立体视基本没有,只能等手术后慢慢恢复。你说,这不是搞死人吗?真的把我给气死了。往小里讲,就是以后3D影视看不了,往大里讲,以后的职业选择就受到眼睛视力限制。到现在,我都很懊恼!
但不管怎么说,虽然犯了错误,但终究还算太晚。而且手术动完之后孩子恢复的也挺好,毕竟是生龙活虎的年龄,器官啥的都长得快。
关键,孩子的心情变好了!他自己好像轻松下来,把最大的一块心病给拿掉了。人也开朗起来。我们父母看在眼里也是疼。所以人家说,现代社会朋友圈里缺什么也不能缺医生、律师这样的朋友,医生保证身体健康,出了毛病有地方去问;律师是治社会毛病,出了什么烦心事,如何解决纠纷也有人帮忙。
孩子斜视这个事情既给孩子也给我们父母上了一课,用孩子妈的话说就是吃了一个大亏。跟孩子讲以后这种身体、生理方面的问题千万不能隐瞒,要及时说,及时就医,否则最后苦啊,痛的都是自己吃。现在孩子年纪小,真要是落下什么遗憾,那就是一辈子的事。
这个教训确实来的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