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分享一下茶树菇的近视手术经历

地铁不修了官方消息即墨这条地铁线已修编 http://www.jimoshizx.com/jmxx/12192.html

我是茶树菇,今年32岁,是一名非主流领域的分析/算命师,术前近视度+度散光,裸眼视力基本很瞎。日常工作需要长时间面对电脑、手机屏幕,戴隐形眼镜时常感觉干涩难忍。工作之余热爱健身与户外活动,跳舞、潜水、滑翔伞等运动项目均无法戴眼镜完成,跑步时不停扶眼镜腿、登山时凌晨三四点起床摸黑戴隐形眼镜也是很闹心的体验。当然摘镜最主要的诉求还是对颜值的追求了,毕竟一戴上眼镜就没有了老娘天下最美的气势,面对客户和同行顿时矮三分。

我常年的兴趣爱好之一是看知乎上近视手术的失败经历,所以已经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

近视手术有两大类,一类是激光手术,即角膜切削,也就是常见的半飞秒、全飞秒;另一类是晶体植入ICL,即把有度数的人工晶体通过微创手术植入眼球内部,固定于睫状沟内。ICL主要的优势是如果发生过矫或者欠矫,或者出现并发症,或者患者的视力发生变化时,可以将ICL取出或进行更换,也就是所谓的可逆吧。

身边最早的栗子是年有位0度以上高度近视的同事成功脱镜,至今美滋滋;去年又有一位医院做了ICL,当时我就已经非常心动啦。今年五一去登山,看到同行的小哥以雪山为背景拍摄奇怪的东西,一问才知道,这是一枚ICL晶体。

啊,当时就觉得,这就是缘分吧……于是下山就预约了5月7日的检查,术前检查的项目非常多,因为需要散瞳,所以大概需要两三个小时,医院的话通常需要花几天才能排队做完。其中体感比较诡异的项目是眼球B超,会拿一个漏斗样的东西撑开眼睑,放在你的眼球上,往漏斗里面倒满水,再用B超机器隔着水上下左右的打来打去,期间要配合向上下左右看,这个时候,医生会告诉你:手术过程中的不适程度不会超过这个B超啦。医院还帮忙预约了瑞慈的体检,术前需要做血常规、心电图等一些常见项目的检查。

这几年做ICL、矫正牙齿、打hpv疫苗,去医院,环境、气氛和用户体验都太好了,医院做几次检查和一次小手术都让人焦虑得不行。希望医疗资源越来越丰富、医患关系进一步缓解、医生收入实质性提高、每一位患者都能有好的体验、祖国繁荣昌盛、中美关系改善……

决定能不能做ICL的几项主要指标主要是内皮细胞数量(30岁以下不低于/平方毫米,30岁以上不低于2/平方毫米)、前房深度(过低会导致自然晶体与植入晶体的接触,诱发白内障)等几项,而术后恢复情况和几项指标的变化与手术医生的手法以及手术用时长短关系非常大。之前听在杭州做的小伙伴说,术后需要蒙两天纱布,可解锁全盲体验(第二医院复查,出租车司机看到双眼蒙着纱布的她,说:好可怜,年纪轻轻就瞎了……),而了解这边的手术流程是无需纱布蒙眼,双眼同一天手术,术后观察2小时就可以回家,次日基本可恢复用眼正常上班,于是开开心心就付了手术费。因为每一份晶体是需要根据个人数据定制的,所以先确定中国区库存里有没有匹配的晶体,如果没有的话需要从瑞士空运过来。

说时迟那时快,手术排期定在了5月22日,主刀医生是ICL女王王主任。

我是身体超好恢复超强的体质,再加上之前做其他小手术之后快速恢复的经历,全程心情一直比较放松,在术前等候室里也有别的小伙伴说紧张得好几晚都做噩梦了。休息室都是可以放平的大沙发,家属可以进来在旁边坐着,大家愉快地交流氛围特别好。等待散瞳的过程中点了个奶茶外卖。

然后女王就来了,女王特别有气场,手特别快,讲话温柔又有力,让人定心。

手术具体过程大概是:

--戴散光的晶体需要打记号,因为散光只有聚焦到某一个方向才能看清,所以需要确定眼球的轴向,把晶体安到顺应轴向的固定位置。打记号就是在裂隙灯下,医生拿针在你的眼球上戳一下,额,听起来很恐怖其实没啥感觉

--然后穿上手术衣,戴上鞋套,走进手术室护士往我手上塞了两个硅胶解压球,手就捏好球,千万不要往脸上摸了

--躺上手术台糊一脸消毒水,然后把一只眼睛遮住,另一只眼睛撑开,不用担心会眨眼,是固定住的

--如果和医生配合好,让你别动就别动,让你看什么方向就看什么方向的话,整个过程真的非常快,5分钟左右吧。手术灯光特别亮,有些同学对光敏感忍不住要动的话就会被医生骂了。角膜切口的过程真的是毫无感觉的,然后能感觉到晶体推注进来,医生会调整一下晶体的位置,这个步骤会有一些胀痛感,但完全在可承受的范围内。然后一只眼就做完了,下手术台让医生检查一下,这个时候虽然散瞳了,但明显已经能发现这只眼睛能看清远处了。检查完毕再做另一只眼

--我大概6点三刻进手术室,7点左右出手术室就已经能清晰视物了,终于看见了休息室里聊了一下午的每一个人的脸。当时还稍微有点异物感,护士会过来滴很多次眼药水。我愉快地在休息室吃了一大碗外卖,一测眼压,别人20多接近30,我15(正常值10-21,术后30以下ok),简直天赋异禀啊。

--晚上9点回家,当天看路灯和车灯的光圈很严重,目前已经缓解了不少。

周六早上醒来,觉得眼睛稍微有点干,但基本没有不舒服的感觉了,去复诊指标正常,视力恢复到1.2(应该是小学三年级以来的最好水平),医院出来就直接去健身房了。术后第一周眼睛不能进水,所以尽量不要做会大量出汗的剧烈运动了,但体态调整等功能性训练完全没问题啦。术后第二周我就恢复了瑜伽、跑步和钢管舞训练,可能是心理作用吧,跑步的配速都提高了不少……

术后第三天是周一,正常上班,刚开始看比较亮的屏幕还是会有些疲劳感,按时滴眼药水,循序渐进恢复用眼,上班也要增加组间歇哟。上周同行约饭,小伙伴问我视力恢复到了多少,我高兴地说1.2啊!结果小伙伴说:要求退钱啊!我什么手术都没做双眼2.0啊!

考虑到我大概有20年没碰到过视力2.0的人了,当场我的下巴就掉在了饭碗里:

早知道近视这么麻烦,当年为什么要那么用功学习?

用菜老师的名言来说,我的整个手术体验和去菜场买黄瓜差不多。但负责任地说,各人恢复速度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当天手术的8个人,像我一样买黄瓜的和感觉不适有点萎靡的大概一半一半的比例。而上文提到的蒙眼的杭州妹子做完恢复就比较慢,拆了纱布之后视野一直很模糊,角膜水肿严重,一周以后视野才变清晰了(期间当然觉得自己快瞎了)。

是个手术总是有风险的,结合自己之前查阅的资料,阅读的帖子和论文,我感觉大概主要是以下几点吧:

1)一定几率的白内障、青光眼风险

大概年纪大了80%人群都可能得白内障吧,如果发生白内障,需要将自己的晶体和ICL一起取出,换成有度数的人工晶体。我觉得反正早晚都可能得白内障,真的早个五年啥的也是可以接受的吧,毕竟享受了很多年清晰视野啦。青光眼的诱因比较玄学,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心情,多锻炼身体什么的也很重要,目前国内在用的V4C晶体与第四代晶体相比增加了中央孔,不再需要虹膜打孔,也降低了术后房水不流通带来高眼压的风险。

2)眼内手术多少会导致内皮细胞数量下降

而内皮细胞是不可再生的,也就是人一生一共也做不了几次眼内手术。目前我的数据还挺正常的,论文上看到的一些数据降幅也在可接受范围。当然了,总体来说这个手术还是缺乏长期观察数据:ICL最早于年通过欧洲“CEmark”认证,年获得美国“FDA”认证,年通过中国“CFDA”认证。

3)另外,除了手术原理方面的,还有手术操作不当带来的风险,只要找到技术靠谱的医生,按照手术规范操作,发生的概率是较低的。毕竟做手术也是要靠天赋,女王可能真的是天赋异禀吧。

目前个人的感受当然是摘镜一时爽,一直摘镜一直爽了,我会把今后几十年中的每一次复查结果持续进行update。各位感兴趣的朋友们在客观、充分了解相关信息的前提下,权衡自己的情况做理性判断,欢迎私信交流。另外最近找我咨询整牙的盆友也很多,欢迎交流,我脸真的小了好多……

最后祝大家都双眼2.0!手术相关视频可以再翻一下我上周的推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piaop.com/xsss/6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