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宝贝有一双明亮、健康的眼睛,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使孩子们的双眼负荷越来越大。作为孩子的家长,您能守护好孩子的视力吗?
一、什么是视力
视力(形觉):是指视网膜分辨影像的能力。它与光觉、色觉和立体视觉等统称视觉。
视觉发育关键期是从出生后几个月开始,一直延续到6~8岁,此时期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视网膜成像不清晰,视觉将不能正常发育,造成视力低下。
二、掌握孩子视力状况
要想保护孩子的视力,就要先了解孩子的视力状况,做到对症下药。掌握视觉发育规律和诊断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1.正常视力的诊断标准
视力正常标准:3岁视力0.5、4岁视力0.6、5岁0.8,小于或等于这个标准,都是视力低常(低于正常视力)。
如单眼视力低常或双眼裸眼视力相差二行或二行以上时,建议家长带幼儿去正规的医疗机构眼科确诊了治疗。
2.视力检查间隔
按照《北京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常规》要求:2—3岁儿童,每半年检查一次视力(去医院检查);3岁以上儿童,每年至少一次视力检查。
对顽皮、识别视力表困难或不会表达等原因,导致不能配合检查的幼儿,可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进行快速屈光筛查。
3.发现异常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做诊断
如果孩子在视力筛查过程中发现异常,家长一定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做进一步的诊断。必要时散瞳验光,参考散瞳后的精确度数,因为儿童眼睛的调节力较强,验光时如果不散瞳,将不能去除睫状肌的调节作用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如果不散瞳验光,往往导致近视的儿童验光度数比实际该戴的镜片度数高;远视的儿童验光度数比实际远视度数低;轻度远视的儿童,可能误诊为近视。而佩戴度数不合适的眼镜会对儿童眼睛造成损害。
三、影响孩子视力的原因
(1)屈光不正:是指远视、近视、散光、屈光参差等不正常的屈光状态。正常的婴幼儿童应该是远视眼,随着身体与眼球的发育,屈光状态从远视眼向正视眼靠拢。因此,学龄前儿童近视较少,而远视和散光引起的视力异常更常见。
(2)弱视:是较为常见的儿童眼病,是由于先天性或在视觉发育关键期内视觉剥夺或双眼相互作用,造成的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年龄越小,疗效越高,超过视觉发育期治愈基本无望,弱视将伴随孩子一生!所以,对于诊断弱视的儿童,一定要及时就诊,并配合做好弱视训练。
当孩子出现总眯眼或歪头看东西、特别容易摔跤、对光线反应强烈应等问题时,应首先检测孩子是否屈光不正或弱视。
(3)斜视:就是人们常说的“斜眼”、“对眼”、“斗鸡眼”。由于部分斜视患者长期一只眼注视,斜视眼将造成废用性视力下降或停止发育,形成弱视,日后即便戴合适的眼镜,视力也不能达到正常。
(4)先天因素:先天性白内障、重度上睑下垂以及先天的视中枢及视神经发育不良等引起的视力异常。
四、如何保护孩子视力
1.防止眼外伤
眼外伤是小儿常见眼病之一。小儿眼外伤后果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较多,所以要加强对小儿眼外伤的预防。
(1)儿童应该远离烟花爆竹、锐利器械、强酸强碱等有害物品,注意玩具和宠物的安全性。
(2)儿童眼进异物,或眼球扎伤、撞伤,要及时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
2.预防传染性眼病
(1)教育和督促儿童经常洗手,不揉眼睛。
(2)注意隔离患有传染性眼病的儿童,定期对玩具、毛巾进行消毒。
3.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
(1)看电脑、电视的合适距离:不同屏幕不一样,电视屏幕的斜对角线的3~5倍。
(2)阅读和看书的距离:胸口距离桌子一拳,眼睛距离书本一尺,手距离笔尖一寸的距离。
(3)看电脑、看电视、看书或做作业40分钟,必须远眺10分钟,让眼睛充分放松。一般2岁左右的孩子,每天看电子产品最好不超过半小时。6岁以下的孩子每天不要超过1小时,每次30分钟,休息10-15分钟。
4.坚持户外活动
最新的研究认为,保证每天2小时的间歇户外活动能有效预防近视。
5.保证光线充足
室内明亮的灯光比昏暗的灯光更有利于预防近视。
我们不仅自己要掌握和了解眼保健知识,还要运用所学的健康知识,帮助家长正确引导幼儿合理用眼、科学用眼,保障幼儿视力。
6月6日爱眼日,让我们一起努力,帮助指导孩子们用明亮的眼睛迎接美好光明的未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