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广西发生一起坠楼事件,韦同学被黄同学从4楼扔到楼下。
这个案件近期已经开庭,检察机关以故意杀人罪名起诉黄同学,建议量刑5-10年,该案当庭未判决。韦某已能行走,但还不能久坐,其父亲表示家庭贫困已花钱20万,让人焦虑的是儿子医疗费。
1事件回顾
从事发视频中看到,在该校的廊道上,一名身材高大的黄同学,揪住身材较矮小的韦同学,将其托起后,从四楼栏杆处扔了出去。
随后,肇事的黄同学往楼下看了一眼,便转身离开。
视频激起网友愤慨,这是赤裸裸的校园霸凌啊,是什么原因让现在的孩子戾气这么重,一出手就是杀招呢?
但很快,剧情出现翻转,黄同学母亲发声,称自己的孩子经常被同学欺负,孩子把人推下去之前,遭到了韦同学带头的校园霸凌。有人称受害者在学校的时候很喜欢欺负同学,肇事者应该是老实人被逼急了……
被扔下楼的韦同学
舆论立马转向,不少人说被扔者韦同学是“活该”,“兔子急了还会咬人呢”,面对霸凌,就应该“以暴制暴”,这叫“正当防卫”。
随后,韦同学父亲表示,“受欺负就要置对方于死地吗?”
有网友回应,“那是因为你没有被霸凌过,被霸凌的人想自杀的心都有”。
这是一起耐人寻味又让人心痛的案件。
假如韦同学对黄同学的霸凌真的存在,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一直被欺负的受害者变成了施暴者,并采用了如此极端的形式?
2校园霸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普遍
且还在持续发生着
作家郑执曾在《生吞》中说:“成年人的善是复杂的善,孩子的恶才是纯粹的恶。”
霸凌者与受害者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吗?其实并没有,常常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摩擦,或是根本没有理由的欺辱。
霸凌很多时候没有明确的目的性,甚至没有理由,他们把青春期所有的负面情绪都发泄到你身上,却不能对失控的局面负责。
很多人讲了自己的经历,但大多数原因看起来非常可笑。
可能是因为不好看,胖;
可能仅仅是因为转学,新来的;
可能是因为被一个男孩喜欢了……
因为这些不是原因的原因,孩子就被辱骂、下跪、被殴打、脚踢、扇耳光,有的还被拍摄视频疯狂传播,你能想象到受害的孩子之后的心态会是什么样的吗!有些孩子身上的坏,永远超出成年人的想象!
女生直接在走廊扇耳光,一个接一个。
男孩被一群同学威逼着蹲在地上吸食粪便,毫无还手之力。
一名女生连续抽打着男生耳光,而一旁的同学还在高喊着耳光数。
令人绝望的是,校园霸凌现象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普遍,目前还在持续发生着。
很多家长认为“拳打脚踢扇耳光”才是校园霸凌,其他的都是孩子间的玩闹,甚至知乎上也有人问:校园暴力的严重程度被夸大了吗?
其实它的范围更广,校园霸凌是指一个学生长时间、重复地暴露在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欺负或骚扰行为之中。它包括肢体或言语的攻击、人际互动中的抗拒及排挤,也有可能是类似性骚扰的谈论或对身体部位的嘲讽、讥笑或评论。
在中国,约有58%的青少年经历过校园霸凌。年至年,88.74%的校园暴力案件导致受害人伤亡。其中,31.87%的受害人重伤,11.59%的受害人死亡。
一个又一个的校园霸凌受害者,他们的人生崩了。
3有种伤害,伤及尊严,刻骨铭心
霸凌,不只是暴力,更是一股足以抹杀一个孩子所有骄傲与阳光的力量。
孩子的恶一次又一次超出我们的想象,不懂分寸的年纪里,恶行太容易失去控制。
“校园霸凌”从来都不是打打闹闹的小事,它是人心中最血淋淋最不加掩饰的恶。
校园霸凌如同附骨之疽,带给孩子的是一种持续的伤害,这种伤害不可逆、也难以弥补,甚至影响一生,彻底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
图片来源于电影《少年的你》
而更糟糕的是,当孩子们企图向家长或者老师寻求帮助时,得到的回应却大多是:
让它过去
「忍一忍就过去了」「不理他们就是了」
「不要招惹别人不快」
或者
「一个巴掌拍不响」「你做错了什么?」
「为什么大家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你为什么不想一下」
……
扔人者黄同学的妈妈在接受采访时证实,虽然儿子有cm大高个,但是平时性格比较内向,在学校确实经常受到同学的欺负。
他曾和家人说过,“自己在学校被人欺负了”,黄母说,“你那么大个子,怎么还能让人欺负?你不会找老师吗?”
当时黄同学显得很无助,他说告诉老师也没用,只会把事情闹的更糟。
之后他再没提起这件事。
最后,当长期被霸凌的愤恨不满以受欺负者极端的处理方式爆发时,摆在社会、校方、亲人面前的,是一道已经无法收回的痛心命题。
在欺凌中,没有旁观者,只有帮凶。压死受虐者的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每一根稻草。
4霸凌,普遍存在的懦弱行为
校园霸凌这件事最可怕的一点是:
这件事给人造成这么大伤害,但伤害人的人,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
对于年级更小的学生来说,甚至在还没有认清什么是霸凌的时候就身不由己参与其中。
新世相: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们班上有几个无赖组成的强势团体,他们一直看一个女生不顺眼。一天早上他们和全班说,等XX进教室的时候,咱们就一起嘘她。班上五十几人都默不作声,没有一个敢提出异议。
我到现在都忘不了当时的情形,在一片嘘声中,这个女生背挺得笔直,高昂着头,目不斜视地走向自己的座位,近似殉道般地接受了这场群体羞辱。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校园霸凌的施暴者在挑选霸凌对象的标准是“要让自己显得强大,并从‘强大’中获得快感”。
他们总是会联合起来欺负一个看起来“好欺负”的孩子。
而这,恰恰是懦弱的表现。
真正的强者,不会靠表面上的强势,以及借助一个团体的力量去伤害一个单独的人。
这很狐假虎威。
在这场集体霸凌中,那些被迫参与霸凌的学生是懦弱的,带头的这个无赖团体,也很懦弱。
5什么样的孩子不容易遭到霸凌?
帮主知道,现在越来越多的校园霸凌事件已经使很多妈妈陷入了“老母亲式”恐慌:有没有可能,我的孩子正在或将要遭受校园霸凌?
担心这个问题时,不如先思考:什么样的孩子不会被霸凌?
霸凌者一般会选择“好欺负”的孩子施暴。“强大”的孩子“不好惹”,所以一般不会成为霸凌者的目标。
帮主在这里说的“强大”包括两个方面。
一、内心强大,勇于抗争。
内心强大的孩子,在面对霸凌时敢于正面“刚”,对霸凌说“不”。他们自信、明辨是非,有强大的自尊心而且坚决保护自己的自尊不受侵犯。
“认可”是培养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重要的一步。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点,才能够接纳自己、爱自己,因此不允许别人伤害自己的身体、践踏自己的自尊、贬损自己的人格。
一个充满自信心的孩子自带“不容侵犯”的气场。这样的孩子,不会成为施暴者的霸凌对象。
教会孩子明辨是非,不仅要鼓励和肯定孩子,也要在他犯错误的时候及时制止和批评。
明辨是非可以让孩子避免成为霸凌者,也能帮助他们对抗霸凌行为,避免成为被霸凌者。
另一方面,靠山强大。
当孩子向父母求助,提出自己的诉求。在诉求合理的原则下,无论这个诉求是大是小,父母要积极回应,给与孩子及时、可靠的帮助,让孩子明白:无论何时何地,父母都是他最坚实的靠山!
信任父母的孩子,不会畏惧校园霸凌。
即使遭受了霸凌,也会在第一时间向父母求助,在父母的积极帮助下迅速脱离,并维护自身的权益。
强大的孩子,充满自信和正义感,以及对“外界力量”的信任,这和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我们作为家长要不断学习,及时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毕竟,来自原生家庭的“爱的烙印”才是孩子对抗霸凌最强大的保护罩!
—END—
▍素材来源:图片来源于网络;
▍声明: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
如需入群
活动咨询
请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