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相配镜到底配到多少合适是10

问:

配镜到底配到多少合适?

网友

答:

有人认为,眼镜是越戴度数越深,因此刻意将眼镜的度数配低,其实这样反而会加重眼睛的负担使得眼睛很容易疲劳,而如果配的太高的话,就会可能出现头晕恶心,这样都会导致视力下降。通常配镜一般配到左右眼都能看到1.0的视力。如果想要自己特定的度数,请将日常生活习惯跟视光师说清楚,再结合视光师的意见配镜。

(A)配镜后视力到0.8还是1.0合适?

人眼相当于人体的照相机,视网膜就是相机的底片,视网膜上视觉细胞的密集程度与敏感性决定了人体相机分辨率的大小;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通过调节变焦来聚焦不同距离的物体。视力有如人体照相机的分辨率,眼镜度数反映的则是晶状体的屈光状态。因此,"视力"与"度数"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两者不存在量化的联系,不能说什么样的度数对应着什么样的视力。验光检查要做的是通过眼镜度数的调整,使戴镜者获得最佳视力的最小近视度数,也是其视力与度数的最佳"平衡点"。戴镜的目的,即将视力与度数最合理的匹配起来。

验光配镜的最终结果,是使戴镜者获得最佳的矫正视力,这并不说明通过戴镜能使戴镜者自身眼的屈光状态有所改变,也就没有近视被"治好"之说。通过我们之前的介绍您也可以了解到,近视是不可逆的,不会因为戴镜而度数降低,戴镜的目的是获得良好的视觉,为更高级的双眼视功能打下基础。

对于弱视或斜视的患者,戴镜的目的是刺激视觉发育和纠正眼位,在这个层面上,可以说戴镜是有"治疗"效果的。然而"治好"并不一定意味着裸眼视力恢复正常,而是指戴镜"矫正视力"是正常状态。

很多人听到散光这个词会心生恐惧,主要原因是不了解散光究竟是什么概念。是眼睛的疾病?能不能治好?我们在这里做以说明,散光是指眼球在不同经线上的屈光力不一致,或同一经线的屈光度不等,以致进入眼内的平行光线不能在视网膜上结成焦点,而形成焦线,从而对视力造成影响。通俗的解释就是,散光和近视、远视的性质一样,都是屈光不正的一种,都是不能在视网膜上聚焦形成清晰的物象,是"另一种眼镜度数"。

规则散光多数是由于角膜先天性异态变化所致,还可能存在晶状体散光。也有些后天引起的散光,比如眼睑长针眼或粟粒肿,长期用眼姿势不良(如经常眯眼、揉眼、躺着看书等等),这样眼皮压迫角膜也会使角膜弧度改变,发生散光并使散光度数增加。在没有其他外因影响下,散光度数是几乎不会变化的。大多数人存在生理性的散光,由于年轻人的调节力强,可以通过调节代偿部分散光度数,所以不是所有的散光都需要配镜矫正。随着年龄的增加,调节力下降,会有部分人群暴露出散光度数,且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眼出现逆规散光,这是正常的生理发展变化。

Q1:是不是眼镜度数越高视力越好?

A1:眼镜度数符合个人的屈光度视力才最好,过高的度数视力反而会下降,眼睛更易疲劳。

Q2:眼镜度数是不是不用配到最足?

A2:度数是否配足要根据人的年龄、生活、学习和工作需要,对于正在发育的青少年来说,我们建议配镜到1.0。

Q3:配镜后视力到0.8还是1.0合适?

A3:对于正在发育的青少年来说,我们建议配镜到1.0,如果舒适度难以接受可以略微降低度数,适应之后矫正到正常。对于成年人来说,舒适度能接受且满足日常生活的清晰度即可。

Q4:弱视(斜视)戴眼镜能"治好"吗?

A4:戴镜对于绝大部分弱视患者是基础,在戴镜的基础上配合相应的弱视训练。斜视属于眼病的一种,戴镜还是手术要遵从医嘱。某些种类的斜视比如调节性内斜是可以通过戴镜治好的。

Q5:散光是个可怕的东西么?

A5:散光不可怕,它和近视、远视都是屈光不正的一种,不能在视网膜上聚焦形成清晰的物象,小度数的散光更易引起疲劳,大度数的散光对于看远、看近视力都会有影响。

Q6:为什么以前配镜没听说自己有散光,现在却有了?

A6:散光在发育过程中变化虽然较小,但可能也会出现变化。此外,还有一些生理性散光的存在,比如近视未矫正长期眯眼可能造成生理性散光,一旦近视矫正眯眼解除,这部分生理散光就会消失。

(B)配戴眼镜矫正视力1.0即可?

 ◆问题一:孩子配戴眼镜后,矫正视力应该达到多少才合适?

  孩子因为近视,需要配戴眼镜矫正视力。不少家长希望将视力矫正得越清晰越好,其实这样不利于孩子的视力发育。临床上医生一般将近视孩子的视力矫正到1.0,甚至有时候会根据孩子的用眼需求和生活习惯,如孩子座位靠前、近距离用眼较多等,将他们的近视度数适当配低一些,这时孩子的戴镜视力可能就达不到1.0了。因此,孩子配镜时未必都需要将视力矫正到1.0,应考虑他们的日常用眼需求、配戴是否舒适等因素。

  ◆问题二:孩子配戴近视眼镜后,看近时还需要戴眼镜吗?近视度数在什么范围时,看近、看远时都要戴镜?

  一般来说,孩子配镜后尽量在看远和看近时都戴上眼镜,因为这样能使双眼间的调节和集合能力协调一致,阅读时也不容易疲劳。对于部分近视度数较低的孩子,如度以内,也可以考虑在持续近距离用眼时不戴眼镜,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看近时眼睛聚焦不足,可能有一定的延缓近视发展的作用。但同时也要考虑孩子的双眼视功能等具体情况,如孩子有外隐斜或集合不足,则不论看远还是看近都需戴镜。

  ◆问题三:若孩子近视度数不断加深,到什么程度就必须重新验光换新的眼镜?之后,在看近时选用过去的度数较低的眼镜,看远时选用度数较高的新眼镜,是否有助于减缓近视加深?

  孩子配戴眼镜后需要定期复查,如果近视度数加深较多,戴镜时视力较差,不能满足在日常生活中轻松用眼的需求,则需要适时更换眼镜。一般孩子戴镜视力低于0.6时就要考虑更换眼镜,当然还需要根据孩子的用眼需求、双眼视功能情况等具体因素而定。更换眼镜后,可以在看书、写字等近距离用眼时戴原来的低度数眼镜,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近距离用眼聚焦不足问题,可能对控制近视进展有一定帮助。

  ◆问题四:随着生长发育,孩子的近视度数通常每年会增加多少?如果使用OK镜可以减缓度数加深吗?选用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处于生长发育中的孩子近视通常每年增加50~度,绝大多数孩子的近视在近成年阶段会逐渐停止增长。临床观察发现,孩子在生长发育迅速的10~15岁期间,近视增长速度也更快,当然这可能与该阶段孩子的学习负担重、户外运动时间减少等有关。

  我院视光中心发现,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即OK镜,能显著减缓近视的进展。相比配戴传统框架眼镜的同龄青少年,配戴OK镜者的近视发展约减缓一半,甚至有部分患儿配戴3年后近视仅增长25度,有少部分孩子配戴10年后近视仅加深了度。香港的一项研究也发现,持续配戴OK镜3年者,其眼球增长为配戴框架眼镜的同龄青少年的一半,近视发展度数也为后者的一半。

  OK镜虽然具有这些优势,但其验配技术要求高,同时也需要配戴者合作,尤其对小孩和家庭的卫生健康条件要求高,配戴时需要小孩能注意手眼卫生,家长要有健康保健意识,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随访,且在小孩眼部出现不适时能及时就医。另外,OK镜对年龄和近视的程度等也有一定要求,如最佳配戴对象为12岁以上且自理能力强的孩子,近视度数在度以内,对合并较高度数散光的近视则需选择特殊的OK镜。当然,对一些合作好、家庭健康意识好的孩子,年龄也可适当放宽。但对于能否验配以及选择OK镜的类型等具体情况,则取决于专业眼视光医生的判断。

  ◆问题五:多焦镜片对孩子是否有帮助?适合多大的孩子配戴?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孩子配戴看远用的眼镜在持续近距离用眼时,可能存在聚焦不足的问题,这样会对近视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渐进多焦镜片尝试应用于儿童和青少年。其原理为通过减少一定程度的看近时的近视度数,以减少看近时的眼睛聚焦不足问题。大量的研究发现,配戴渐进多焦镜片对部分儿童的近视发展有延缓作用。但配戴这类眼镜需要充分考虑儿童戴镜习惯、阅读和书写姿势、双眼视功能情况。例如,儿童配戴渐进多焦镜片眼镜后是否能够通过下方的低度数部分看书写字,否则这类眼镜的作用就发挥不了;或者孩子伴有一定程度的外隐斜视,就不适合配戴这类眼镜,否则持续配戴这种眼镜有可能加重外隐斜视,甚至导致间歇性斜视,从而加重视疲劳。

(C)孩子能看1.0,医生却说是近视???

摘要:孩子眼睛处于生长发育期,眼内各结构发育未完全稳定,部分孩子虽然眼轴延长的速度和程度已经超过正常同龄人,但如果孩子的角膜的曲率较平坦或晶状体形态异常恰好弥补眼轴延长带来的屈光不正,则孩子还是有可能看到1.0的视力。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孩子近视的度数和孩子的视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度数和视力并不是一一对应的。理论上完美的正常眼是0度,但在现实中,正好0度的人非常少,大多数人眼睛的度数都是在0度上下(95%-99%人群度数在远视75度到近视50度之间),但人眼有一定的调节和代偿能力,一般来说,近视的人近视在度以内时一些人还是可以看到视力表的“1.0”,甚至能看到“1.2”或“1.5”。而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调节和代偿能力比成年人更强,以致一些浅度数的近视被掩盖。

  其次,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其正常视力的标准是不一致的。人并不是一出生就是正视眼,也不是一出生就有1.0甚至1.5的视力。研究发现,婴儿出生时一般都为远视眼,其焦点聚焦在视网膜之后,刚出生的正常新生儿视力不到0.1。但随着婴儿眼球的发育,其焦点慢慢靠近视网膜,并逐渐聚焦在视网膜上,度数逐渐靠近0度,视力也逐年上升,到学龄期一般发育变成正视眼(一般能有1.0-1.5视力),这一进程被称作“正视化”。大部分儿童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视力是不同的,孩子的视力也应于孩子日常用眼相适应。一般来说1岁孩子日常活动范围很小,无需   2-3岁孩子开始   4-6岁孩子开始进入幼儿园学前班,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   7岁的孩子开始上学,日常活动范围接近成人,眼球发育基本达到正视,视力约为0.8-0.9甚至0.9以上,散瞳验光的屈光度约为0~+0.75D(远视度数75度以下)眼轴长度约为23.0mm。如果这一进程进展迟滞容易造成孩子今后远视和弱视。若这一进程进展过快则容易造成孩子今后近视。例如一个3岁的孩子如果已经有了7岁儿童的1.0的视力,眼轴长度也已经到达7岁儿童的状态,那么他相对同龄儿童来说他是“近视”的。

  此外,孩子眼睛处于生长发育期,眼内各结构发育未完全稳定,部分孩子虽然眼轴延长的速度和程度已经超过正常同龄人,但如果孩子的角膜的曲率较平坦或晶状体形态异常恰好弥补眼轴延长带来的屈光不正,则孩子还是有可能看到1.0的视力。

  而相反,有的孩子可能看不到视力表的“1.0”,日常未散瞳验光结果提示轻微的“近视”,但给孩子点用散瞳药散瞳后再次验光提示轻微的远视或度数为0,且孩子的眼轴长度正常,排除其他眼部异常。这部分孩子则可能为“调节性近视”,平时注意改善用眼习惯或点用部分缓解调节痉挛的滴眼液,近视状态或可消失。

  因此,孩子的视力不能说明全部问题,孩子是否近视需要结合孩子的年龄、视力、屈光度数(以散瞳验光为准)、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等综合评判。

(D)戴上眼镜只要能看到1.0/1.2,就解决近视问题了吗?

如何理解视力的好与坏?1.0就是最好视力吗?

都知道近视了要戴眼镜,但大家对怎么戴眼镜的知识盲区,还真不少。

随着眼科专家们做的临床研究越来越多,对眼镜和近视关系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一些我们以前不知道的知识也浮出水面了~

错在哪?

正解:普通眼镜可以让你看远看得清,但没有考虑你在看近时,视网膜上可能有远视性离焦。

所以有些近视的人,特别是青少年,戴了普通近视眼镜,暂时可以看到1.0、1.2,但近视度数不停在涨。

因此,近视后不仅仅是配眼镜,还要每隔半年到一年检查眼睛,一是看度数的增长情况,二是排除眼睛可能会出现的其他问题。

错在哪?

正解:

1)三年前你听医生的,如今孩子也不会是高度近视!

2)轻度近视要不要戴眼镜,听了褚仁远教授的讲座终于有答案了!

3)央视视频:越戴眼镜越近视是真的吗?帮忙转发,让更多近视的朋友认知!

错在哪?

正解:镜片对一副眼镜是很重要,同时千万不能低估眼镜架移位的危害性。这相当于验光配镜失去效用。

请把北京卫视的这则视频转发给的家长!!!

因此,一旦镜腿松了、镜架偏移了,建议及时去专业的医学验光配镜机构进行矫正。日常生活中眼镜的使用注意要双手摘戴,避免镜架移位变形。

错在哪?

正解:近视眼的原因,临床表现十分复杂,矫正方法和镜片也多种多样,应该个性化选择。常规普通的近视眼矫正镜片,都会产生旁中心远视离焦现象。

所以从小给孩子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十分重要,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孩子近视的根本原因,并个性化地配眼镜。

配眼镜就去

赞赏

长按







































宁夏白癜风医院
治疗白癜风的土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piaop.com/yexs/2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