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集翻转拍上的透镜是多大度数合适

欢迎把工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发给我们

我们会甄选其中有共性的问题

每周四发布在这里,供大家学习借鉴

QA1电脑验光仪打出左右眼都是远视,可是给顾客用牛眼检查R-50,L平光更清晰,顾客年龄35,没有老花的问题,平常看东西时间长了字会模糊,请问老师,这是什么问题?电脑验光与综合综合验光仪牛眼光验光度数不一样,考虑验光中是否存在调节,建议雾视后进行检查,同时电脑验光显示该顾客有散光,所以需加上散光。但也要参考顾客是否有旧镜,旧镜视力及试戴结果。平时看近时间长会出现模糊,考虑顾客看近有无调节方面的问题,需进行视功能调节功能检查。

QA2

老师您好:我所在的工作单位,有两个验光区域,一个是在门口有阳光透进来是个视力灯箱,五米距离,顶部开吸顶灯。一个是综合验光台3米距离,顶部不开灯。每次验光在综合验光仪或插片验光(红绿平衡,散光矫正)后,到外边视力灯箱上大多数情况都不一样,综合验光1.0,外边灯箱0.8,在精确一下以后也能达到1.0,发现红绿也差不多,就是稍微好一点。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想让老师指点一下怎么改进,是环境设备问题,还是验光问题。要注意灯箱视力表的检查距离,是否在仪器规定的距离上,并且观察灯箱视力表上视标是否清晰。灯箱视力表使用时不能在阳光照射下,应在避免直照的情况下进行检测。根据行业标准,视力表灯箱白底亮度不小于cd/㎡,且照明均匀、恒定、无反光、不炫目。视标尺寸允许误差±5%。视标面板为白色,且色泽均匀、易于清洁。

QA3

老师好,我买了一台拓普康的角膜曲率计,就是里面是三个圆环的,不会用。在咱们学校学的是苏州六六的,里面是两个小土堆。老师能帮我简单介绍一下使用方法吗,还有注意事项。谢谢。基本原理是一样的,第一步也是要对准被测者角膜中央,同时调整焦距,先将图上圆环调整至最清晰的状态,然后观察右下角的圆环是否还有重影,如有的话表示焦距不准确,微调至重影消失,保持三个清晰圆环像。第二步,分别旋转两个测量旋钮,让垂直两圆环中间的加号重合,水平两圆环的减号重合,则测量完成,然后可以从右侧的读数窗记录测量数据。这种类型的角膜曲率计优点是可以同时测出两个子午线的曲率,避免两次对焦。缺点是测量物镜比较粗,需要多练习才能熟练找到目标。QA4老师您好,我有个工作同事用手柄式交叉圆柱镜测散光时,把视力表0.7-0.8-0.9三排挑出来,进行比较,这个结果和用蜂窝状视标来看结果一样吗,还有测红绿的时候也是这样,把0.7-0.8-0.9挑出来比较红绿两边的清晰度。问下老师那个结果更准确,更科学。这两项测试使用E字视标进行比较也是可以的。尤其在顾客对蜂窝状视标不敏感时,可以选用E字标测量,只是为了保证能够分辨出差异,选取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进行比较,而不是统一的0.7-0.8-0.9.

QA5

为什么老年人散光以逆规居多,而青少年又以顺规散光为主?人眼的角膜形状会随着年龄而逐渐变化,这就会表现出散光轴位的改变。一般在刚出生的时候,人眼的角膜基本是球面,没有散光;随着年龄增长到青少年,眼睑的力量增加,角膜垂直方向受到更大压力,形成顺规散光。在中年以后,眼睑张力减弱,角膜又重新变为球形,则散光减少;到老年眼睑更加松弛,还有晶体散光的改变,更多的表现出逆规散光。

QA6

老师好!今请教两个问题:一:今碰到一二十多岁小伙子,右眼-1.75-1.50*,左眼+1.50-1.50*,请问这样的情况有做雾视的必要吗?要做怎么做?二:调节反应BCC检查,全矫处方包含ADD近用处方吗?也就是说有老视的人已经做了交叉柱镜精调了那怎么做BCC检查呢?屈光参差的顾客,可能存在双眼调节不一致,验光时非常有必要放松双眼调节,所以当不能散瞳时一定要雾视。雾视操作步骤与其他情况也一样,为:在客观验光的结果上,在单眼前加正镜,至单眼视力降低到0.2左右,然后在双眼前同时加正镜,至双眼视力为0.3左右,在此度数下看远3-10分钟,若视力提升,则继续增加正镜,视力不变则雾视结束,进入到单眼屈光检查程序。全矫处方指的是远用全矫处方,不必考虑ADD。老视患者一般不进行BCC检查,因为老视患者调节力较低,看近时调节力不足,一般均为滞后表现。老视患者测量BCC是在进行老视验光时用它来确定初步ADD,此时近交叉视标应放置在顾客的习惯工作距离或阅读距离,不一定是40厘米。加正镜直至最后一次横竖线等清晰(加至竖线清晰,然后回退一次),此时所加正镜即为初步ADD。

QA7

患儿3周岁零6个月,查视力不配合眼位33cm照影,间歇外斜-20散瞳检影R+DS--2.75DC*L+1.00DS--2.75*配镜时是足矫(考虑是等效球面镜尽量不能负值)还是欠矫(刺激调节对间外有帮助)?建议全矫,考虑的是等效球镜已经是负值了,不能再减少正球镜,这样相当于近视过矫。若等效球镜是远视眼,考虑到使用调节,增加调节性集合,可以代偿外斜眼位,一般我们会考虑适当低矫。考虑到此儿童等效球镜为近视,同时散光比较大,按散瞳检影结果配镜,同时年龄较小又存在间歇性外斜,建议手术,术后视觉训练。

QA8

用vonGraefe法测近眼位,右6BU,左10BI。顾客反应是右上,左下。为什么,怎么调试。原因是顾客的眼位大于10BI,只需将左眼的旋转棱镜增大即可,直到看到右下,左上两个视标。

QA9

您好,我想请问一下经常在测融像范围的时候患者都直接跳过模糊点,告诉我破裂点了,说没有模糊点,是正常的吗?首先,远距离的BI检查原本就不应有模糊点,除此之外的另外三项检查,均应有模糊点。不产生模糊点的原因,可能是由于:1、患者对于模糊的认知不准确:对此类患者,我们应当与顾客耐心沟通,告知“模糊”的含义并非不能辨认,而是刚刚开始变模糊,出现“毛边、虚影”。2、患者的模糊点和破裂点太近:对此类患者,进行分析时可以使用破裂值代替模糊值。

QA10

有些小朋友远视储备不多但是视力很差这种情况怎么去做针对的增视训练呢,红闪后像光刷条栅这些还能用吗?会加速眼轴增长吗对于您所说的“远视储备不多”,是指远视度数较低吗?如果远视度数较低,且没有其他导致弱视的因素,那么单纯的视力差就不是弱视,更不用进行增视训练。对于小孩来说,低度远视,矫正视力不佳,往往是调节功能异常所导致的。可以进行调节功能的检查,进行调节功能训练,调节功能恢复后,矫正视力往往就会有所提升。

QA11

(标题问题)请问老师翻转拍上的透镜是多大度数合适?在进行视功能检查时,统一使用±2.00D的翻转拍。在训练时根据患者的调节情况,选择难度适中的翻转拍,可以在训练前给患者进行预测试,使用所选择的翻转拍测试30秒阅读7~9个字母为宜。如30秒阅读的字母超过9个字母则证明所选择翻转拍难度偏低,相反30秒阅读不到7个字母则难度选择偏低。所使用的翻转拍在训练后达到每分钟15个周期以上考虑更换屈光度增加难度。依此标准,单眼翻转拍的训练终点为+2.50~调节幅度一半。双眼翻转拍训练终点为±2.50DQA12情况是这样的某男,7.5岁裸眼远视力R1.0L0.8近视力R1.0L0.8复方托呲卡胺散瞳R+0.50→1.0L+1.75→0.8在不遮盖的情况下,左眼内斜45度,遮盖右眼,左眼正位,曾建议手术,患儿家长不愿意做手术,想通过训练解,象这种情况怎么做?根据病历中的描述,该患者存在内显斜,这种情况明显会比我们日常所见到的隐斜要复杂得多,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其中较为重点的考虑因素包括:1)先天性or后天性:顾名思义,即斜视产生的时间。2)共同性or非共同性:共同性斜视是指无论双眼往任何注视方向做同向运动(如双眼向左或向右注视),其斜视度不变,无论任何一眼做注视眼,另一眼的斜视度不变;而非共同性斜视主要是指麻痹性斜视,即由于眼外肌麻痹导致眼位偏斜,其特点为运动受限,注视眼与斜视眼注视的斜视角不同。3)调节性or非调节性:如果患者是共同性内斜视,那么接下来就需要考虑,造成内斜的原因是因为调节还是非调节——调节性内斜视是指内斜度会随着所使用调节力的多少而不同的共同性内斜视。多发于中度远视眼;而非调节性内斜视则与调节无关。对于这位患者来说,可以结合以上几个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对于验光师而言,对于调节性共同性内斜视,是可以进行处理的,其主要的处理办法为通过阿托品进行睫状肌麻痹,并给与配镜,通过对远视的矫正,减少患者使用调节,从而矫正调节性内斜视;而如果患者为其他类型的内斜,则应考虑手术,当眼位达到正位后,再通过视觉训练来维持其眼位在正位。

QA13

患儿、男、5岁半阿托品散瞳检影R+10.50DS--0.5DC*→0.2L+9.75DS--0.75DC*→0.4外理:全矫配镜、每天遮盖左眼6小时弱视仪训练:红闪、海丁格刷、精细对比敏感度训练。视功能训练:追随、扫视、调节功能训练(负片阅读)至--6.0DS准备+2.50/-6.0返转拍训练。经过二月半的训练右/左矫正视力0.5-/0.8接下来视功能怎么练?需要练什么?脱抑制怎么练?请老师指点。"根据描述,该患者两只眼睛的视力仍然相差两行以上,因此首先需要减小两只眼睛之间的差异,建议在进行调节、追随、扫视等训练时,重点训练右眼,可以将两只眼的训练比例调整为3:1。当双眼视力相差在两行以内的时候,可以通过红绿扑克牌、单侧倾斜实体镜等方法对患者进行脱抑制训练,通常近距离较远距更容易脱抑制,因此在脱抑制早期应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piaop.com/yexs/6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