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关乎着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那对于儿童残疾预防的相关知识你又知道多少呢?
弱视什么是弱视
弱视是指婴幼儿期,由于各种原因,如知觉、运动、传导及视中枢等原因,未能接受适宜的视觉刺激,使视觉发育受到影响而发生的视觉功能减退的状态,主要表现在视力下降及双眼单视功能下降。其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9(0.9适用于5岁和5岁以上者,低于5岁者应下调至:4岁0.8,3岁和3岁以下0.6)的视力状况,可分为有明显器质性病变形成的弱视和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形成的弱视。
如何检查孩子患有弱视
当发现孩子看东西时,总是眯眼、皱眉、靠前看时,可能孩子视力出现了问题,必须马上找医生进行检查诊疗。
弱视发病的原因有哪些
(一)斜视
斜视是弱视发病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患者存在恒定性、非交替性斜视(最常见的是内斜视),或者曾经患过斜视。
(二)屈光不正
婴幼儿期,尚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其度数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能引起弱视,这类弱视称为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要发生在双眼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或高度散光未及时矫正者。
(三)屈光参差
在视觉发育期内,屈光参差的度数达到一定程度,一只眼的视网膜上物像模糊,往往导致弱视。
(四)形觉剥夺
在婴幼儿期,先天性的或是后天发病比较早的屈光间质浑浊或瞳孔被遮挡,引起视觉发育异常称为剥夺性弱视。
临床表现有哪些呢
(一)视力低下
视力低下是弱视最主要的临床特征。
(二)拥挤现象(分读困难)
弱视眼对单个视标的识别能力比较高,对排队成行的视标,辨别能力比较差。
(三)旁中心注视
部分弱视患者弱视眼中心凹注视能力逐渐丧失,形成旁中心注视。
(四)立体视觉降低
立体觉建立在双眼融合功能基础上,任何一只眼的视力降低,立体视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五)对比敏感度降低
弱视眼的对比敏感度下降,特别是空间频率一端,表现得更为突出。
(六)调节功能异常
弱视眼的调节功能异常包括调节幅度降低、调节潜伏时间延长、调节性集合异常等。
弱视的分类和程度
(一)弱视的分类
1、斜视性弱视
2、屈光不正性弱视
3、屈光参差性弱视
4、形觉剥夺性弱视
(二)弱视的程度
1、轻度弱视最佳矫正视力为0.6-0.8;
2、中度弱视最佳矫正视力为0.2-0.5;
3、重度弱视最佳矫正视力为≤0.1.
弱视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矫正屈光不正
矫正屈光不正有多种方式,其中最常用的是配戴框架眼镜。这种方法既安全又方便,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另外,还有接触镜、角膜屈光手术,但只在特殊情况下,才选择使用。
二、遮盖疗法
遮盖方法以传统遮盖为主,指的是遮盖优势眼,此方式适用于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或者其他类型的单眼弱视。
三、辅助治疗方法
1、红色滤光片疗法
2、海丁格光刷疗法
3、后像疗法
4、视觉刺激疗法
5、精细目力工作
6、脑视力训练
视筛查的最佳年龄阶段
目前认为弱视筛查的最佳年龄是3~6岁。根据我国的国情,最晚在入学前,应该进行视力筛查和眼部检查,争取获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改善儿童弱视的食物
儿童弱视是严重影响儿童视功能的发育,且弱视与斜视有密切关系,单眼偏斜可致该眼弱视,而弱视又可形成斜视。那么,是否可以通过饮食来改善儿童弱视这种情况呢?专家说:合理的饮食的确可改善儿童弱视,但是需要家长的重视和坚持。
1、劝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挑食。
2、要注意引导孩子多吃些粗粮,如玉米面、小米等,以增加必要的维生素供给,让眼睛更加的明亮。
3、多吃些新鲜水果和蔬菜,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限制过多糖类的摄入,以促进视网膜和视神经的发育,有助于改善弱视视力。
4、不让孩子吃蒸煮过头的蛋白质类食物。
5、根据孩子营养状况,必要时补给一些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C、鱼肝油等,还有矿物质,如锌、铁、钙等。
对于儿童弱视,由于在儿童眼病中发病率达到2-4%,必须引起家长的重视。同时,医院专家建议,医院做眼部检查,一旦发现有视力问题,及时的治疗,以免给儿童带来更大的视力和身心损害。
弱视和近视的区别
弱视与近视根本不是同一种病。近视眼是由于眼调节肌肉睫状肌过度紧张或遗传等原因造成眼轴变长引起的看远不清楚,看近清楚的眼病,戴镜后矫正视力多可恢复正常,而弱视是一种视功能发育迟缓、紊乱,常伴有斜视、高度屈光不正。戴镜视力也无法矫正到正常的眼病,两种病有本质不同。
弱视对儿童视功能的危害比近视大得多。因为近视仅仅是视远时视力下降,不伴有其他视功能损害,视力矫正不受年龄限制;而弱视患儿不仅视力低下,不能矫正,不可能有双眼单视功能,无立体视,今后不能胜任驾驶、测绘及精细性工作,不仅影响工作前途,而且直接影响到我国人口素质。
脑瘫什么是脑瘫
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综合征,这种综合征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
脑瘫的病因
脑瘫的直接病因是在脑发育成熟前,脑损伤和(或)发育缺陷导致以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的综合征。简单将其分为妊娠期、围产期、新生儿期的伤害。脑损伤和脑发育缺陷的时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出生前、围产期和出生后。
1、出生前因素:主要包括母体因素及遗传因素。(1)母体因素:母亲孕期大量吸烟、酗酒、理化因素、妊娠期感染、先兆流产、用药、妊娠中毒症、外伤、风湿病、糖尿病、弓形虫病、胎儿期的循环障碍、母亲智力落后、母体营养障碍、中度贫血等。(2)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对脑瘫的影响很重要,双胞胎同时患脑瘫、家族中已经有脑瘫患儿再发生脑瘫的几率偏高。
2、围生期因素:低体重儿、巨大儿、早产、胎盘功能不全、缺血缺氧、胎粪吸入、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脑卒中、宫内病毒感染(弓形虫感染)
3、出生后因素:创伤、感染、惊厥、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脑积水、胆红素脑病、中毒等被认为是主要因素。
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
脑损伤的早期症状:指患儿在6个月前或9个月前所表现出来的脑性症状。
1、新生儿或三个月内婴儿易惊、啼哭不止、哭声微弱和睡觉困难。
2、喂养困难,表现为吃奶无力,拒乳或边吃边哭,吞咽咀嚼困难,进食出现呛咳,从而导致体重增长缓慢。
3、在听到噪音或体位改变时,易出现拥抱样惊吓并伴哭闹。
4、生后不久的正常婴幼儿,因踏步反射影响,直立时可见两腿交互迈步动作。2个月可一度消退,但3个月尚无站立表示或迈步者即要怀疑脑瘫。
5、4-6周龄的婴儿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差,表情淡漠,自发运动少或呈现不自主的鬼脸样。
6、4-5个月仍然竖头不稳,不能追视物体,仍表现为拇指内收,手握拳;不会伸手抓握物品。生后4个月身体松软,无力或四肢发紧、打挺易惊,少动或过多乱动。不会翻身,自发运动减少或运动异常,如出现过早的翻身而且是突然性的反射翻身,全身如滚木样,而不是有意识节段性翻身。四肢僵硬,扶腋窝站立时可见双足尖着地。
7、僵硬,尤其在穿衣时上肢难入袖口,换尿布时大腿不易外展。擦手掌时以及洗澡开始时更易出现四肢僵硬。
8、6-8个月以后仍不会坐,8个月以后仍无爬行意识与动作。
孤独症什么是自闭症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起病于儿童早期,是一种以社会交往和沟通障碍、刻板行为及兴趣范围狭窄为主要特征的发育障碍;不少患者伴有明显精神发育迟滞、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
自闭症已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自上世纪以来,自闭症在中国经历了由罕见病到流行病的转变;目前中国自闭症患病率和世界其他国家相似,约为1%,自闭症患者已超万,0到14岁的儿童患病者达余万。
自闭症日
7年12月18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第62/号决议规定,从8年起,每年的4月2日被定为“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WorldAutismAwarenessDay),强调需要帮助和改善儿童及成人自闭症患者的生活。
自闭症的核心症状表现
患自闭症的孩子有三个核心症状:一、语言交流障碍,二、社会交往障碍,三、异常行为,兴趣狭隘。
具体表现为:
★言语和语言发育明显滞后于同龄人
★喜欢重复相同的话,或者答非所问
★满一周岁时仍然对呼唤其名字没有任何反应;
★不关心他人情感,也极少表达自己的情感
★具有某种偏执的兴趣,比如某个从不离手的玩具
★喜欢机械地拍手,摇摆身体,旋转
★对味觉、视觉、听觉等感觉反应与他人不同
长
按
关
注
黔江残联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