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近视患儿的人数越来越多、年龄也逐年下降!想为孩子养出好眼力,爸妈可要多费点心。以下是宝爸宝妈们最常问的儿童眼睛问题,快些收藏哦!
1.何时进行第一次视力检查?
想要知道何时应该进行第一次视力检查,爸妈就得先了解孩子的视力发展过程。刚出生的新生儿无法辨别颜色,在他眼中只有黑白两色,太远的距离也看不清楚,大概只能看清楚眼前20~30公分范围内的物品。
约3个月大,宝宝的两眼视能力越来越好,眼光不再游移不定,可以跟着物体移动。
3~6个月才能够分辨颜色的差异。
4个月可以看着自己的小手,也会伸手去摸自己看到的东西,逐渐开始有远近感。
6个月就能够有立体感。1岁的视力约为0.2。3岁则是0.5~0.6。4~6岁,才会逐渐发育到1.0的视力。
视力发展的完成则直到6岁左右。
若有特殊异常应提早视力检查。
若是宝宝眼睛外观看起来都正常,日常生活也没有特殊异常,依照目前的建议是足3周岁就应该进行第一次视力筛检。
若察觉有异常,则应立即安排视力检查。所谓特殊异常是指宝宝眼睛外观有异或者是一些异常行为。眼睛外观异常包含斜视或眼球转动异常、溢泪、瞳孔有不正常的白色反射、眼皮下垂等。
而所谓的异常行为则是指一些因视力不良所造成不同于同龄孩子的行为,例如:当宝宝已经学会走路后,却还是不敢离开爸妈、放开爸妈的手;到了公园,不敢自己去玩耍;即便在熟悉环境里,也几乎都要黏着爸妈;平时走路很容易跌倒;不喜欢看东西;无法与人眼神接触等状况,如有这些情况就应该提早进行视力检查。
综上所述,倘若孩子并无特殊异常状况,依照目前的建议是年满3足岁就应该进行第一次视力筛检。为何会是足3岁这个年纪呢?
主要是因为视力发育,除了眼睛本身的功能发展之外,还牵涉到大脑的视觉皮质发育;再来就是以目前检测方式来看,孩子的表达能力与配合度也很重要。
通常2岁大的孩子看到视力检查表,却不会正确比出字母缺口方向,想要与他沟通,常常也是词不达意。当孩子满3岁,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其配合度也够,就可以进行较仔细的视力评估。
另外,像“弱视”这类疾病是需要花1年以上时间来矫正的,其黄金矫正期是6岁以前,若3岁时发现有弱视问题,仍有时间进行矫正,不至于错过矫正黄金期。
如何为宝宝检查视力呢?在家先练习比方向!
从新生儿阶段开始,医院诊所来施打疫苗、健康检查或是因病就诊,于是,看到医生就不自觉感到害怕,心想是不是又要打针或吃药了!若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之下,就要孩子马上看着视力检查表,比出缺口方向,还要配合各项检查,多数孩子是难以进入状况的。
因此,建议爸妈在家里应该先和孩子讲解视力检查的流程与步骤,像是医生可能拿着灯照着你的眼睛、验光需要将头靠在仪器上等,最重要的是教导孩子比出字母的缺口。在诊疗间里,时常出现的是询问孩子洞洞在哪里?孩子就只会说“在那里、在那里!”
其实他可能看得到缺口在哪里,但却不知道如何表达。而一般的3岁的孩子,只要事先教导他如何比出上下左右四个方向,都能够明确表达自己所见,顺利完成视力检测。
另外早产儿更得注意视力问题!
出生周数低、出生体重轻的早产儿,因视网膜尚未发育完全,可能发生独特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因此,出生后几周,就会进行视网膜检查,之后还得定期追踪。此外,早产儿也比正常足月的宝宝较易产生高度近视与散光,所以,通常会建议早产儿于6个月大时,运用光学仪器来检查眼睛的屈光度数,以便检查是否有相关视力问题。
2.刚出生的宝宝一定要看黑白图卡吗?
如同身体的其他器官,新生儿的眼睛虽然已发育,但尚未具备完整的功能,平均视力只有0.05左右,甚至更低。如上述所言,新生儿只能看得清楚眼前20~30公分范围。这时候,对于新生儿而言,会移动、发光或是对比强烈的黑白物品,较容易看得到,也就较有反应。
从出生后,有了视觉刺激,宝宝的视觉功能才开始逐渐发育。前几个月,甚至到1岁都是很重要的发育期,此时若能够给予一些视觉刺激,对于视觉发育是有帮助的!因此,常见到婴儿室的宝宝身旁都放着黑白图卡,借以刺激视觉。然而,其实3个月前的新生儿,其目光是游移不定的,不会对焦于某物上,因此黑白图卡在宝宝3~6个月的效果才会比较好。
抱起宝宝与他对话更可刺激宝宝的视觉发育,不一定要使用黑白图卡。抱起宝宝、看着他、与他说说话就是很好的刺激来源,这样的刺激对于神经系统的发育是全面性的,不仅只有视觉方面的刺激,还有听觉、触觉等多方刺激,因此,可别总是让宝宝一个人躺在婴儿床上自己玩、自己看图卡喔!
3.爸妈都近视,孩子也一定会近视吗?
近视是否会遗传呢?戴着眼镜的爸妈一定非常关心此议题。目前的确发现高度近视与某些基因有关,但仍没有找到一个基因可以解释所有的近视或高度近视的遗传,因此,目前的观点还是认为近视是受到先天基因与后天环境多因素的影响。
但是,目前有研究认为:若爸妈其中之一具有高度近视,孩子有10~15%会是高度近视;若爸妈其中之一是高度近视,但另一人是小于度的近视,孩子大约有50%会有高度近视;若爸妈两人都是高度近视,孩子会有更高比例发生高度近视。
虽然各研究的数据结果不尽相同,但可以确定的是若爸妈是高度近视,孩子也是高度近视的比例是相当高的!
什么是近视?
爸妈可以将眼球想象成是一台照相机,当我们看一个位于无限远的物体时(实际上将无限远定义为6公尺以外),其影像经过眼睛之后,可以将影像成像于视网膜上,这就是正常的眼睛。若成像于视网膜之前,无法看清楚远处的事物,便称为近视。
近视的年龄越早度数进展越快
倘若近视的年龄越早,度数进展越快!若孩子在小学一年级~四年级阶段近视且完全不做任何处理,平均一年会自然增加~度;若为小学四年级~初中三年级,一年增加75~度;高中则是50~75度;大学生以上就是25~50度。也就是近视的发生年龄越小,其度数增加得越快。
近几年常见3、4岁就开始近视的小孩,每年的近视度数就是~度的增加,即便是点了药、做了很多努力,还是没有办法有效控制度数的增加。这类型近视通常有遗传因素,对于药物反应较差,加上后天环境的诱发,近视度数进展就会飞快。
控制近视发展,避免养成高度近视
有些爸妈想说:“近视就是近视啊!小时候可以戴眼镜;长大后再打激光就好!不用刻意控制度数啦!”但倘若真的“养成”高度近视,将来很容易产生视网膜脱离、黄斑部病变、并发性白内障、青光眼等眼部疾病,这些都对于眼睛都有着不可逆的伤害!而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眼轴(眼球的前后径)将会被拉长。通常平均每增加度,眼轴就会拉长0.3公分。人体神经组织没有再生能力,不会随着眼轴增长,于是视网膜被越拉越薄,变薄之后就有可能在周边产生破洞,就容易形成视网膜脱离。因此,即使孩子已经近视了,也要尽可能地控制度数,避免将来许多衍生的问题出现。
4.一旦戴上近视眼镜,度数就会越来越深?
近视了就应该戴眼镜,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常识,但却有许多宝爸宝妈不愿意带孩子配戴眼镜,生怕一旦戴上眼镜,近视度数就会越来越深!
近视的学龄孩童如果不做任何处理,度数自然就会越来越深,我们能够做的是将度数增加的幅度降低。
看不清楚就应该要配眼镜
那么孩子何时应该配戴眼镜?只要孩子觉得看不清楚,就应该要配戴眼镜!而且眼镜配戴的度数应该要适当,对于近视的控制才会有帮助。
近视度以下发生在初中学生身上,就会认为他需要眼镜辅助,因为他可能时常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孩子常常需要眯着眼睛看东西,眼睛容易疲累,会刺激近视度数的增加。
5.点了散瞳剂,会让孩子的眼压升高?
以点散瞳剂来控制近视度数而言,长效散瞳剂会比短效散瞳剂的效果来得好,但是点了长效散瞳剂之后,除了睫状肌会放松之外,瞳孔也会放大,因而容易畏光,加上散瞳剂麻痹了睫状肌,会造成看近处不清楚,产生近距离模糊的问题。而从检查的角度,孩子接受验光检查的时候散瞳麻痹睫状肌以获得最客观的检查结果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大家常听到,“点散瞳剂,眼压会高”,因此,许多宝爸宝妈对于长效散瞳剂是谨慎恐惧的。
而根据大规模的研究报告认为,只要不存在解剖性窄房角的解剖结构,散瞳剂是不会造成眼压升高的。
6.孩子配戴角膜塑型镜,可矫正视力吗?
配戴角膜塑型镜是透过特殊方式改变角膜表面的弧度,进而改变眼球屈光状态及减缓眼轴的增长,以达到控制近视的效果。
目前认为:近视~度的孩子可配戴角膜塑型镜来矫正近视。应该遵循医师指示来配戴。
角膜塑型镜需注意清洁问题
角膜塑型镜有一特殊弧度,孩子是否能够自行妥善清洁,或是家长可否能够每日协助彻底清洁,是考量是否适合使用角膜塑型镜的关键之一。否则若镜片没有清洁干净,恰巧角膜上皮有缺损,便很容易感染,一旦演变成角膜溃疡就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若是无法确实做好清洁工作,就不要选择此方式。
小儿斜弱视专科
斜弱视及小儿眼科由国内著名小儿眼病专家龚淑贤教授创建,现由谢小华副主任担任学科带头人,科室汇集了罗恒清、柳七霞、戴鸿斌等经验丰富的的主任医师及多名专业眼科硕士,致力于斜视、弱视、屈光不正及各种常见小儿眼病的诊断治疗。科室有同视机、线状镜、隐斜计、四孔灯、立体视图、三棱镜、黑氏屏等斜视检查设备,有IOL-Master测眼轴、综合验光仪、视力筛查仪等屈光检查设备,且院内有大量国内先进检查设备,自婴幼儿期起即可较全面了解小儿的眼睛健康状况。
目前可开展显微镜下各种常规及复杂微创斜视手术,微创后巩膜加固手术,微创眼球震颤矫正手术。门诊设有弱视训练室及视功能训练室,年手术量数百台,年训练量数千人次,为广大斜弱视患者及眼部亚健康人群解除了困扰。在湖北地区率先开展免散瞳医学验光,通过视功能检查、眼轴检查、角膜曲率检查了解患者近视原因,可免除大部分小患者散瞳的痛苦,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给予相应的护眼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