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从斜视专业专业角度看视觉传出系统

哈哈

童资讯,每周二、四

新鲜干货奉上

1

.11.8

演讲专家

张伟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一科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组长

《中华眼科杂志》等多种国内学术期刊编委

JAAPOS(美国斜视与小儿眼科学会杂志)特邀审稿专家

前言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从斜视专业角度看视觉传出系统障碍的神经眼科问题》,下面是主要内容。

神经眼科学

神经眼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横跨眼科、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等多个学科。它有视觉传入系统(视觉传入系统:任何累积视网膜、视神经、视路的疾病均可导致视力下降/丧失;常见疾病有: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乳头炎)和传出系统(与眼球运动通路有关系)。

我们知道视觉传输系统的作用是建立清晰、稳定的双眼单视功能,这一过程不仅仅是眼外肌和颅脑运动神经,还涉及到脑干、脑皮层(含丘脑和上丘脑)。

视觉传出系统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斜视、复视(常常是患者首诊原因)、眼球运动异常和代偿头位。

那么视觉传出系统的障碍怎么处理呢?

1、对于病史,了解是非常重要的,是急性、慢性还是间歇性的。如果是急性的,可能是格林巴利综合征;如果是慢性的,可能是基因营养不良;如果是间歇性的,可能是近反射痉挛;是水平还是垂直的?如果是垂直的,病变可能在中脑;看近明显还是看远明显?看远明显,可能是展神经的问题;如果合并了视力的下降和疼痛,那可能是眶尖综合征。

2、对于病因,我们都会反复、详细寻找。来了一个突发的复视斜视患者,我们会让他去神经科做CT、核磁检查,甚至会反复的检查,但是却常常忽视了血管造影。因为在神经眼科疾病造成的复视当中,很多是由于动脉瘤、微血管病变甚至是海绵窦瘘造成的。

3、病因明确,并已做相关处理后,可以采用遮盖单眼、三棱镜(缓解复视)、BTX(防止挛缩)、手术调整(6个月后)。

传出系统障碍的神经眼科疾病包括以下几种。

动眼神经麻痹

动眼神经麻痹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诊断也不困难。但是困难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不同的动眼神经麻痹,它的临床特征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合并上睑下垂、合并瞳孔异常或斜视。

为什么同样是动眼神经麻痹的病人,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呢?因为动眼神经的神经核是脑神经核之一,由正中核、外侧核和E-W核构成。正中核支配的是提上睑肌,所以如果没有影响正中核,虽然患者可能也是动眼神经麻痹,但他眼睑完全可以是正常的;而E-W核发出的是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支配着瞳孔的括约肌,只有E-W核受损,瞳孔括约肌功能才会丧失,患者才会表现出瞳孔放大。如果仅仅影响正中核,他的瞳孔完全是正常的;外侧核,支配眼外肌的神经支配由它发出,压迫了外侧核才会表现出明显斜视;所以动眼神经麻痹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瘤(从外侧压迫E-W核,导致瞳孔扩大)、微血管病变(动眼神经纤维缺血、缺氧或梗死,但由于滋养血管位于动眼神经核中央,所以瞳孔常不受累)。

病例-双侧动眼神经麻痹

这类型的疾病对于我们小儿眼科医生来讲,诊断并不困难。因为它的指征非常明显,如眼睑问题和眼球运动问题,完全是双侧动眼神经麻痹。我们看下图这位患者,他的眼底有什么问题?眼底视乳头水肿,再做进一步神经科检查,发现视神经管充满着脑脊液。

然后脂肪抑制T1加权像的检查,验证了上面的看法。又做了核磁共振检查,发现患者的静脉窦狭窄。

滑车神经麻痹

滑车神经麻痹的常见病因是头部外伤、微血管病变,肿瘤、炎症等相对少见。

展神经麻痹

展神经麻痹在单条运动颅神经麻痹中最常见,先天性的展神经麻痹,几乎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如果有,一般是合并了其他颅神经异常。比如在小脑脑桥脚位置,如果是展神经麻痹同时会合并面神经麻痹、听神经麻痹、三叉神经麻痹;后天性的展神经麻痹,50岁以上一般是缺血性,50岁以下则是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较为多见,儿童则要高度小心白血病、脑干胶质瘤。

病例-展神经麻痹

我们看下图这位患者,内斜视,外展落后。诊断,对于我们来讲并不困难。

接下来我们给他做了CT,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但我们没有就此为止,进一步做了血管造影,发现患者的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因此转诊到神经科处理。

神经科给患者植入金属栓塞物后,再进行造影,发现非常清晰没有渗漏。

核间麻痹

注视麻痹

一个半综合征

一个半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是向一侧注视时注视麻痹,向另一侧注视时核间麻痹。造成的病因跟上述两种疾病相同;病变部位一般在MLF、PPRF、展神经核。

比如下图这位患者,我们让他向左看时,他的左眼不能外转,右眼不能内转,这是注视麻痹;再让他向右侧看时,外转眼眼球震颤,内转落后且有集合。

八个半综合征

八个半综合症的临床表现是向一侧注视时注视麻痹,向另一侧注视时核间麻痹,同时伴有面神经麻痹(1.5+7),而且常见于脑卒中。

PARINAUD综合征

PARINAUD综合征是核上性的病变,我们去年和医院的病例讨论当中也讨论过PARINAUD综合征。它主要是背侧中脑的病变,我们知道背侧中脑是垂直的运动中枢,所以病人会表现出下颌上抬,因为他下转落后,但同时也存在眼球震颤、眼睑退缩,最重要的就是还存在光-近反射分离。

近反射,我们都知道,当一个远处物体移到近处的时候,会产生三联征(集合、调节、瞳孔缩小)。但如果是背侧中脑综合征的患者,他的集合反射是存在的,由远到近的时候,瞳孔也是缩小的,但用光线照时,瞳孔却不会缩小,这就叫做光-近反射分离。

当你发现一个患者,近反射时瞳孔存在,但在你拿手电筒照时,瞳孔的光发没有了,你要高度怀疑他是不是PARINAUD综合征。

眼倾斜反应

眼倾斜反应的临床表现有垂直斜视(常伴复视)、异常头位、双眼旋转,病变部位在中脑间质核。

如果不注意,容易诊断为上斜肌麻痹(如右眼上斜肌麻痹,大部分患者右眼外旋,左眼正常;个别病人存在左眼外旋,右眼正常;他一定是有一个眼是正常的。或者双眼上斜肌麻痹,双眼外旋;双眼上斜肌亢进,双眼内旋;但是绝对不会出现一个眼内旋,一个眼外旋,这种情况,术语叫共弱性旋转。当你拿到患者的眼底像,发现一个眼内旋,另一个眼外旋,那么几乎都是中枢问题。)但是眼倾斜反应是不一样的,它除了眼底像旋转与众不同,垂直的斜视度也是与众不同的。

因为无论是上斜视麻痹还是其他颅神经麻痹,它的斜视度在直立位、仰卧位等进行检查都是稳定的。但如果是中枢病变造成的斜视,直立位跟仰卧位的垂直斜视度相对,是有变化的,因此当你发现病人的垂直斜视度受体位的影响,它就不是单纯的眼外肌问题,一定要在中枢上找问题。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那里最好
白癜风治疗标准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piaop.com/wxsss/3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