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诗人吕维东的诗集《行走在人间》日前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诗集分为“红尘低处”、“泛黄的书签”、“时光在身后一次次塌落”、“我心悠悠”四辑,收录了作者近三年创作和发表的诗作余首。著名诗人叶延滨总序。作者以熟稔的技法、良好的语感、节制的语言,多角度、多侧面抒写了对人世、自然及生命的感悟、感喟和叩问,较为充分地反映了近阶段作者的作品风貌。
作者简介:吕维东,安徽濉溪人,现居安徽蚌埠。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蚌埠市作家协会会员,《分界线》诗刊主编。年至年间发表少量文字,其后辍笔。年底复拾笔。近年有文字见于《诗刊》《清明》《星星》《中国诗歌》等刊物。有诗作获奖并入选多个选本。
《行走在人间》跋
吕维东
要出版自己的诗集了。当这个愿望就要达成时,心中高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但高兴之余,又隐有一丝不安。我的这些被命名为诗的文字,当它编辑印刷成为公共图书出版物后,究竟会获得一个怎样的命运?会有多少人舍得银子购去阅读?又能获得多大的认可度?能否赢得知音般的少数几位阅者?这些疑问,倒回我初涉文学文字的年代,不成其为问题;但是,在浮躁喧嚣、阅读碎片化严重的当下,实实在在成了令人担忧的事情。可这些,又不是我所可左右的,一切也只能拭目以待,随缘了。
一个作家及诗人,作品得而结集出版,于其本人无论如何都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或曰里程碑。在我它意味着、蕴含着总结和放下,以及再出发??
回想起那些摒除公务和俗务,把一颗心在有限的时间段内安放下,两耳不闻窗外,寂静中对筛选出的余首诗作进行认真的甄别,归部;这期间,心境澄明,灵机一动时对作品的某处修改与润色,对关于诗歌有关问题的思索与感悟,都是难得遇见与享受。这样的过程历经后,自我仿佛获取递进式或说螺旋式的进益。那些不巨的点点智性的亮,如今想来犹如星光,所带来的是不可细言但又总而言之的美好!
诗的诱惑力之一,正在于个我在其间的打开,包括一些后续的再进入。而之前诗的感知呈现,无不有赖于人生、社会林林总总。我的诗行,不过是这人间实的虚的偶然的物象,在自己心的空间迭出的风景,被我凝结成文字而已。
《行走在人间》是我的第一部诗集,也是适逢中国新诗百年之际,中国诗歌网与春风文艺出版社联手策划的一个意在纪念项目的一颗小的果实。对这两家单位,我心存感恩之怀,如若不然,这第一部还不知要等到何时才会付梓。所以这本诗集,也让我怀揣幸运之感。这次集子所收录的诗作,是自年年底重新捡拾铺排文字、正式返回诗歌场域以来,至年年底所积下的诗作的一部分。这些作品创作跨度虽然四年,但诗进入的时空远远不止这个年数,这就注定了诗的表达比较驳杂:纪实的,虚构的,梦幻的,里尔克所谓的“从回忆中迸发”的等。
现在,我还不敢自诩我的诗写一定达成有效,但我知道我以诗的方式与这个世界的交流是真诚的,我也希望因此诞生这些文本,能够有一个好运。
人生的不完美乃至不幸是注定的,好在还有诗为我们平衡,这又是人生的幸运所在,也是诗人的担当。
《菜根谭》有云:“诗思在灞陵桥上,微吟就,林岫便已浩然”。
是为跋。
吕维东诗选
在老家,和母亲在一起
霜落于头
不提
为人子的感觉
母亲面前
与从前一样自然、鲜明
身后,那些往日里的坑洼
被笑脸遮挡
普通的农家院落
母亲不断忙着,张罗着母子在一起
为数有限的几顿可口饭菜
早醒的鸟总是练习发声
四月深处
天热,初具夏日雏形
凌晨很容易醒来。有时候
鸟比我醒得早,有时我比鸟醒得早
早醒的鸟总是练习发声
一些好听而又不懂的声音
而我一直以来,都是拧开床头柜灯
面对一两书页,练习沉默
在城市的另一边行走
看起来好似无意
从火车站沿淮河路向东
到解放路。经过小味鲜连锁酒店
经过愈加老旧的汽车站
经过一家名噪一时
原来餐饮住宿兼营的酒店
医院的招牌,不知是还没营业
抑或已经停业。经过了一条
斜着穿过马路的废弃铁路专用线
如果再细一点,一路过来
还经过了饭馆、旅馆、烟酒店
美容店、足浴按摩店、机电及配件门市部
经过时喧嚷从高到低,人流从密到疏
我已经多年没走这条路
总是匆忙,在城市另一边行走
今天这条路上
陌生已随处可见
心生的传说
侧卧的样子让人情不自禁。她何许人
成为伏笔。小小的纷争,红颜并未真心一
怒
含怨的情景,模糊为各自的台阶
那个时辰,据说外面的雨下得很大
有一列运煤的火车洞穿黑夜
枯干的芦苇
那时候,水面宽阔,山影倒映
水鸟白日水中嬉戏,夜晚不知所终
那时苇丛零星
风吹绿色苇丛,充满生命之韧
那时一簇簇绿不断攀升,忽略所有路过的不测和危险
举起一束束嫩生的白的芦花
如今,乍暖还寒
绿色中,枯干、疏落的芦苇,如画中竭墨
这个春天啊,轮回在此
正被上苍操作
已许久没有梦见父亲
有一阵
希望父亲,托一个梦来
爷俩在院子里
促膝而坐
就像我十八岁以后的样子
不再害怕,勉强可以和他坐得一样高
“我一天比一天更像你”
这样的沧桑
除了叹息,还藏有悲喜
快意恩仇
一个总是隐忍的人
一个随时可激烈爆发的人
一个终于可以面对他的仇家
抄起一把椅子
坐在对面,对其怒目的人
哦,一份快意恩仇
几分梦幻
这个人,到底还是
现实中被理性牢牢把持的安分守己者
一半清楚一半糊涂
1
车子的后斗中,一个男孩长得酷似他妈
对面的爸,盯着儿子出神的样子让人奇怪
一种独特的激荡方法可用来美容
说得信誓旦旦,仍给人搪塞的感觉
对一人言语忽高忽低地斜视
皆因同乘一车。哦,这人晕车
2
男孩子是谁不知道
他妈他爸,也是
搪塞的那位
多一点的背景线索,同样没有
涉及隐私
也因这个
无数高低的言语终成一本糊涂账
临《麻姑仙坛记》
每个字,颜真卿都写得大气、端庄
不负大唐。历经千年
已落满厚厚的霜雪
一开始麻姑就被误读了
其实,麻姑是一个貌美的
妙龄女子。后来
再临此帖时
常常忘记神仙麻姑
并且一味地同情那个蔡经
因想入非非,曾被狠狠鞭笞
乌云,一点点散开
我目光逼近远处的群山时
山高。田低。五月的麦田,一片金黄
更高处的整片厚重乌云,一点点散开
阳光正钻出缝隙,以光束的形式
拓展空间。可以感觉,马上拨云见日
画面的冲击力,来自类似一种
诞生的联想。仿佛一个可以尽管深入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