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又称益气,是中医治疗气虚证的方法。
气虚证常因饮食失调,年老体弱,久病所致,临床表现出脏腑功能恶化的证候。
根据不同脏腑的气虚证临床表现的特点,可采用不同的补气法,如补肺气,补脾气,补心气,补肾气等。
人参、西洋参、黄芪,人称补气三兄弟。
01人参
最名贵的补气中药之一,功能大补元气,益智安神,为补益保健之佳品。
常用于大病、久病之人,身体虚弱者。不过人参偏于温燥,有些人吃了会上火。
中国药典记载,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ginsengC.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肾经。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气血亏虚,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
3~9g,另煎兑服;也可研粉吞服,一次2g,一日2次。
不宜与藜芦、五灵脂同用。
02西洋参
西洋参又叫花旗参,主要产于美国和加拿大。医药其根,为贵重药材,是清补保健之妙品。与人参同属不同种。
常用于身体虚弱之人,气虚兼有阴虚。对于吃人参容易上火的,可以选西洋参。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PanaxquinquefoliumL.的干燥根。均系栽培品,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
甘,微苦,凉。归心,肺,肾经。
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用于气虚阴亏,内热,咳喘痰,虚热烦倦,消渴,口燥咽干。
3?6g。
不宜与藜芦同用。
03黄芪
功能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适合经常感冒,脾肺气虚之人。常感冒的人适合用黄芪补气。
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
甘,温。归肺,脾经。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肾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9?30g。
04补气方剂
1、补肺汤
补肺汤,中医方剂名,出自《永类钤方》。具有补肺益气,止咳平喘。主治肺虚咳喘,短气自汗,声音低弱,舌淡,脉象虚弱。
组成:人参9g,黄芪24g,熟地24g,五味子6g,紫菀9g,桑白皮9g。
2、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中医方剂名,为补益剂。具有补气,益气健脾之功效。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萎黄,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数。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属脾胃气虚者。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各9g,甘草6g。
3、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中医方剂名,为补益剂。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主治脾虚气陷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临床常用于治疗内脏下垂、慢性胃肠炎、慢性菌痢、脱肛、重症肌无力、乳糜尿、慢性肝炎等;妇科之子宫脱垂、妊娠及产后癃闭、胎动不安、月经过多;眼科之眼脸下垂、麻痹性斜视等脾胃气虚或中气下陷者。
黄芪15g、人参(党参)15g、白术10g、炙甘草15g、当归10g、陈皮6g、升麻6g、柴胡12g、生姜9片、大枣6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